蓋公堂記

《蓋公堂記》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篇文章。記中引用漢初大臣曹參為齊相時,採用蓋公的黃老之術使齊大治的歷史事實.闡明了自己反對擾民的政治主張。文章以寓言開篇,旨在以醫藥比喻治國之道。無病呻吟,疑神疑鬼.胡亂求醫用藥,招來百病纏身,這說明治身之道貴靜.而身自健。治國之道亦然,與民休息,清靜無為而民自定。東坡為政寬仁,正體現了這一思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蓋公堂記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記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作品譯文,創作背景,

作品原文

蓋公堂記
始吾居鄉,有病寒而咳者,問諸醫,醫以為蠱。不治且殺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飲以蠱藥,攻伐其腎腸,燒灼其體膚,禁切其飲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內熱惡寒,而咳不已,累然真蠱者也。又求於醫,醫以為熱,授之以寒藥,旦朝吐之,暮夜下之,於是始不能食。懼而反之,則鐘乳、烏喙雜然並進.而瘭疽癰疥眩瞀之狀,無所不至。三易醫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日:“是醫之罪,藥之過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氣為主,食為輔。今子終日藥不釋口,臭味亂於外,而百毒戰於內,勞其主,隔其輔,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謝醫卻藥而進所嗜,氣完而食美矣,則夫藥之良者,可以一飲而效。”從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為國者亦然。吾觀夫秦自孝公以來,至於始皇,立法更制.以鐫磨鍛鍊其民.可謂極矣。蕭何、曹參觀見其斫喪之禍,而收其民於百戰之餘,知其厭苦憔悴無聊,而不可與有為也,是以一切與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參為齊相,召長老諸先生問所以安集百姓,而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請之。蓋公為言治道貴清淨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以舍蓋公。用其言而齊大治。其後以其所以治齊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稱賢焉。
吾為膠西守,知公之為邦人也。求其墳墓、子孫而不可得,慨然懷之。師其言。想見其為人,庶幾復見如公者。治新寢於黃堂之北,易其弊陋,達其壅蔽,重門洞開,盡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繩,名之日蓋公堂。時從賓客僚吏游息其問,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夫曹參為漢宗臣,而蓋公為之師.可謂盛矣。而史不記其所終,豈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歟?膠西東並海,南放於九仙,北屬之牢山,其中多隱君子,可聞而不可見.可見而不可致,安知蓋公不往來其間乎?吾何足以見之!

作品譯文

開始我居住在鄉下,有一位患了風寒病而又咳嗽的人,前去求醫,醫生認為是肚子裡有了寄生蟲,如果不治療就會死人的。他用多種金屬礦物金來治療,讓其飲下治蟲子的藥,用藥攻擊他的腎臟腸胃,燒灼他的體膚,禁止他飲食各種好吃的美食。一整月後,百病齊發,內熱而外加寒冷,咳嗽不停,根本沒有見到寄生蟲。又求教醫生,醫生認為是發熱病,給他吃寒瀉的藥,每天早晨嘔吐,傍晚黑夜腹瀉,於是連飯也不能吃了。他有些害怕就反過來治療,將鐘乳、烏喙等藥材一併讓病人吃下,而蛇頭疔、疽癰(化膿性皮炎)、疥瘡、暈眩等病症無所不發作。三次更換醫生而病反而越來越嚴重。鄉里老人教導說:“這是醫生的責任,用藥的錯誤。你什麼病都沒有。人生在世,以氣為主,食物為輔。如今你每天藥不離口,對外散發著臭氣,而各種毒素搞亂了你的內臟,破壞了人的元氣,隔絕了食物的輔助,所以害病。你應該臥床休息,謝絕醫生,斷絕吃藥而吃一些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元氣恢復後飲食甘美,就是最好的藥,可以按照這種飲食習慣,一次就能見效。”按照他的話去做,一個月病就好了。
過去治理國家的人也是這樣。我看從秦孝公以來,到秦始皇,立法更改制度,用嚴厲的酷刑折磨他們的百姓,可以說到了極點。蕭何、曹參看出了秦朝法律對百姓的摧殘和傷害,於是在屢次戰爭之餘招收百姓,知道他們厭惡戰亂困苦心力憔悴。而又不能有所作為。於是採取一切措施使百姓休養生息,由此天下安定。開始時曹參當上齊國丞相,他召見長老和各位有學問的人,詢問怎樣安定和匯集百姓的好辦法。齊國的舊儒生有數百人發言,每個人所說的都不相同。曹參不知道按誰說的確定策略。聽說山東膠西有位姓蓋的人,善於研究黃老學問,就派人去請他。這位蓋公論述治理國家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清淨,這樣就可以讓百姓自己安定下來,由此類推都是這個道理。曹參於是搬出官衙公堂把房子讓給蓋公居住,採用他的主張而使齊國得到了治理。後來,又採用他治理齊國的辦法治理天下。至今全國都稱讚他的賢德。
我上任為膠西太守(實際上官職名密州知州),知道西漢時期的這位蓋公是這裡的人,就去尋找他的墳墓、子荊、後代,但都沒有找到,心中十分懷念。師法他的言論,想像他的為人,差不多就像再次見到了他。修建新的衙署在舊公堂北面,改變那裡破敗的形態,使窒阻蔽塞的地方通達開來,幾重大門得以開啟,使得城垣的南北通暢相望就像用墨線拉直的一樣,取名為蓋公堂。當時賓客官署的幕僚們悠然體息在這裡,但都不居住在這座房子裡,用以等待像蓋公那樣德高望重的賢人。
曹參作為西漢王朝的大臣。而蓋公是他的老師,可以說名望極盛。而《史記》卻沒有記載他的下落,這豈不是古代修養達到極高的人,因為得到了真正的“道”而永垂不朽嗎?膠西東面靠海,南面靠近九仙山,北面屬於牢山山脈,這其中有很多隱居的賢德人士,能聽到他們的一些訊息卻不能見到他們的面,即使能見到他們也不能達到他們的境界,怎能知道那位蓋公不是來往在這一地區呢?我怎能見到他呢!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調任密卅I知州,為紀念本州古代賢者蓋公而修造蓋公堂,並為之作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