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於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蒿京”就是“鎬京”,鎬京,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部。在西周時期,蒿視同“鎬”。蒿氏,即居住於王城的住民以居地名稱為姓氏,稱蒿氏,皆為周之宗室成員,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蒿姓
- 拼音:hāo
- 注音:ㄏㄠ
- 起源: 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
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歷史名人,蒿 賓,蒿廣明,蒿廣德,蒿振亮,蒿 偉,蒿俊閔,族風家訓,
姓氏淵源
蒿(hāo)姓源出有: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王朝早期的都城蒿京,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蒿京”就是“鎬京”,鎬京,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部。在西周時期,蒿視同“鎬”。蒿氏,即居住於王城的住民以居地名稱為姓氏,稱蒿氏,皆為周之宗室成員,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商朝未年,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舉兵討伐,滅了商朝。滅商紂後,周武王姬發要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夏、商之國祚九鼎搬運到周朝的國都鎬京。誰知那九尊大鼎個個沉重無比,既難搬又難運。周武王組織了大批人馬,據說一尊鼎就動用了上萬人,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拉到洛陽。當周人準備再向西拉時,不管用什麼辦法,那九尊大鼎就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裡巍然不動了。周武王聞知此事後,感嘆地說:“九鼎是鎮國之寶,它們到了洛陽不往西走,定有緣故。因夏朝國都在洛陽啊。”鎬京,是成周時期以後的文獻記記錄用語,不是鼎刻金文的用語。鼎刻金文為“蒿京”。“京”字,在周人眼裡是“高大建築”或“高台建築”的意思,這從“京”字的金文就可以直觀的體會到。當“京室”(何尊)或“京宮”(矢令彝)聯用時,“京”字是修飾詞,表示“高大的房屋和宮殿”。當“蒿京”聯用時,“京”字是被修飾詞,表示有草、木、水、沼的,在主建築群(宗周)周圍的高大輔助建築物,類似於現在所說的“皇家園林建築群”。
德方鼎,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早期所鑄造的方形青銅鼎,其鼎銘有史文:“唯三月王在成周,行武王(福),自蒿、鹹,王賜德貝二十朋,用作寶尊彝。”“德”是周臣,此鼎文記錄了“德”跟隨著周成王,自蒿地前往成周(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為周武王進行一場規模宏大的祭祀活動;祭祀結束之後,周成王賞賜給“德”二十朋貝,即四十串貝幣。貝幣,就是錢。這裡的“蒿”,即“蒿京”,是有“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築”之地。而“草木茂盛之地高大建築”之地,在西周初期只有“鎬京”。今許多人認為,西周之鎬京在成周,其實錯了。成周是西周晚期周平王姬宜臼時期的周之京城。蒿地不在成周,而是在宗周一帶的建築群。
西周初期的宗周即“蒿京”,也就是“鎬京”,與豐京合稱豐鎬。豐、鎬二京都是西周初期的都城,位置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西南方二十多公里外的灃河兩岸,豐京在河西,鎬京在河東,相距很近,豐、鎬二京在史籍中通常並稱,意為周之都城。豐京是西周先祖宗廟所在地,鎬京是周王居住和處理政事的地方。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將都城從岐邑遷至豐京,周武王又遷都於鎬。豐京是宗廟和園囿的所在地,鎬京則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後來,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被戎族人焚毀,周王朝的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在西周甲古文片周原鳳雛(H11:20)中記載:“惠亡眚,祠自蒿於豐?”而在周原鳳雛(H11:117)上記錄:“祠自蒿於周?”上述兩例甲骨文都是預測用語,所以都使用問句。從這兩例甲古文可以看出,蒿地、豐地和周地(宗周)是三處不同的地點。甲骨文中的“周”即是宗周,在歧山腳下,鳳雛、黃堆一帶有宗周的宮殿遺址。甲骨文中的“豐”是禮,金文禮從豐從豆,是祭祀所用器物之形。歷史文獻將禮改為豐,如在史籍《文王有聲》中記載:“既伐於崇,作邑於豐。”然而豐地在何處?今人俱說豐地在今長安縣。然“豐水東注”,應是豐地幾千年不變的地標,而今長安縣所謂的灃河卻是北流注於渭河。
在著名的大豐簋上銘有:“乙亥,王有大禮,王凡三方,王祀於天室...丁丑,王享大俎王,...”此正與上述兩片甲古文相符合。周王在舉行大禮前先行問卜,王問凡臨周、豐、蒿三方吉凶如何?看來周王進行的大禮需要在三地巡遊,“祠自蒿於周”和“祠自蒿於豐”是必要的過程。從時間上來看,從乙亥至丁丑是三天,三天游三地,還要進行必要的禮儀過程,其三地應相距不遠。故此,豐地和蒿地都應在周地附近。宮殿區南邊有一條水系,水繫上游源頭有一泉名“醴泉”,著名的《九成宮醴泉銘碑》就在此。水系與渭水平行,在武功縣東部注入渭河,此正應《文王有聲》:“豐水東注”;歧周遺址附近至今還有一地,名禮村,可巧著名的“大豐簋”也出土於禮村。這更證明這裡就是豐地。所以“豐地”實為禮地,“豐水”實為澧水,“大豐簋”也應改稱為“大禮簋”——“澧”、“醴”、“禮”,皆是“酆”之甲骨文,即禮字。甲骨文中的“蒿”,在周成王時期德方鼎以後絕少出現,然而在周穆王時期的青銅器上卻大量出現。
在史籍《文王有聲》里有:“鎬京辟雍”;在“麥尊”上也有:“蒿京...辟雍”。“辟雍”是澧水水系流經平地而產生的湖泊,在“靜簋”里稱為“大池”,其地理位置就在蒿京附近。周文王在辟雍附近還修建了靈台,這在史籍《靈台》中有記載:“經始靈台……王在靈囿……王在靈沼……於樂辟雍……”可見這座靈台的規模很大,有園林和池沼,並且還與辟雍相臨。所以,靈台與蒿京是一體兩面,是同一實體在文獻和金文里的不同稱呼,因為,周文王不可能在一地造兩處同樣功能的建築。“台”與“京”都是指人工修築的高大建築物,並且在蒿京多次進行神秘的宛禮,可見蒿京也就是“靈台”。
在史籍《召誥》和《畢命》中,都有“王朝步自周,至於豐”的記錄,是說周王從宗周向東步行,到達豐地。可見,豐地在宗周的東面不遠處,決不會是今所謂“豐鎬遺址”的豐西鎬東的布局,也不會是如今豐鎬相去十里的距離。王行十里,應是乘車,而非步行。這從青銅器和宮殿遺址這兩項最重要的考古情況的對比就可看出,歧周遺址比所謂的“豐鎬遺址”的文物發現要豐富的多,而且歧周遺址的青銅器文物里可以發現大量的世襲家族,從而可以斷定歧周是從周文王開始,至少截止到抵事位君王周厲王姬胡時期,都是西周君王的住地。歧周遺址一直是宗周的所在地,宗周是包括周地、豐地和蒿京在內的周王室住地的總稱。當年秦晉交戰,秦穆公生擒晉惠公而歸,《國語》言:“至於王城,合大夫而謀”;《左傳》言:“穆姬聞晉侯將至……曰:‘……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諸靈台。”;《史記》言:“……穆公曰:‘……今天子為請,夫人是憂。’乃與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三處所言“王城”、“靈台”和“上舍”信為一處,即故宗周。當“穆姬聞晉侯將至”,遂以死要挾秦穆公,秦穆公不得已將晉惠公“舍諸靈台”,可見靈台離秦國的雍城不遠。秦雍城遺址在今陝西省鳳翔縣,與宗周所在地歧山縣東西相鄰,從晉國西歸雍城,歧山是必經之地。而今所謂“豐鎬遺址”與鳳翔和晉地等距離,相信穆公當年不會將惠公置於半途。另外,雍城和晉國都在渭水以北,所謂“豐鎬遺址”獨自在渭水以南,當年秦穆公有何必要捨近求遠、二渡渭水將晉惠公置於對岸?現今,所謂“豐鎬遺址”經過了四十餘年的發掘,還是個一沒發現宮殿,二沒發現宗廟,三沒發現王陵,四沒發現大量貴族居住地的普通遺址;而“歧周遺址”一有宮殿,二有宗廟,三有王陵(周公廟地區發現),四有大量貴族墓地和窖藏,五有大量青銅器證明這裡是有連續二百多年的繁榮歷史的古王城。在這么多的正反兩方面的證據面前,不知是何原因使當今的文史與考古界一定要認為“豐鎬遺址”就是所謂的“周都”?莫名其妙!
至少在《尚書》以前的文獻里沒有所謂“豐京”的提法,豐在歧周遺址之內。從對歧周遺址的布局來看,鳳雛宮殿遺址當是周地,召陳宮殿遺址當是豐地;祁家溝水庫和官務水庫一帶當是“辟雍大池”,而蒿京或靈台也當在附近。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蒿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蒿氏源自春秋時期齊國地名,後以地為氏。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山西大同有蒿姓。”在史籍《續通志·氏族略》也中記載:“明時有進士蒿賓。”春秋時期齊國的蒿地或蒿邑,故址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下轄之蒿城市,在史籍《春秋穀梁傳·桓十五年》中記載:“公會齊侯於蒿。”
在蒿邑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蒿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三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為滿族老姓。不過,一直未在任何史料中尋到其源流,但在今河南省清原滿族自治縣有大量滿族蒿氏族人分布。
遷徙分布
蒿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名列第九十一位,以京兆、滕州為郡望。
今河南省的開封市尉氏縣、新鄉市封丘縣、葉縣、清原滿族自治縣、南陽市淅川縣、鄧州市、方城市、商丘市永城市、社旗縣,山東省的滕州市、濟寧市魚台市、臨沂市羅莊區、兗州市、菏澤市、陽穀縣、臨清縣、泗水縣、微山縣,陝西省的西安市長安區,四川省的廣元市,安徽省的阜陽市太和縣、亳州市渦陽縣、阜南市、濉溪縣,江蘇省的徐州市銅山縣、沭陽縣、無錫市江陰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牡丹江市、五常市、富錦市、綏稜縣,山西省的大同市,四川省的成都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阿瓦提縣,河北省的邯鄲市魏縣、臨西縣,天津市,湖北省的武漢市黃陂區、荊州市,吉林省的長春市,遼寧省的大連市,甘肅省的蘭州市、武威市民勤縣,重慶市,北京市,台灣省等地,均有蒿氏族人分布。
要注意的是,蒿氏族人中多有改為高氏者,例如,江蘇省無錫市江陰縣的蒿氏族人,大多改稱高氏。
郡望堂號
郡望
京 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滕 州:滕州歷史悠久,古為“三國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國”之稱。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湧”而得名。據《說文解字》解釋:“滕,水超涌也,蓋以地近水所匯聚故也。”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繡於滕,乃稱“滕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於今滕境置滕縣、薛縣。漢朝初期,高祖析小邾置蕃縣,西晉時期仍襲漢制。金國時期設滕陽州,後改稱滕州,轄滕、沛、鄒縣和陶陽鎮。明朝初期廢除滕州,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後降嶧州為縣。清朝時期循明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曾為滕縣專署[駐地。1953年撤銷滕縣專署。1978年劃歸棗莊市管轄至今。1988年3月7日,撤銷滕縣,建立縣級滕州市。2003年,滕州全市轄二十一個鎮(辦事處),一千二百二十六個行政村(居委會)。
堂號
京兆堂:以望立堂。
滕州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蒿氏源流,(現代)蒿國華編纂,2006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河北省魏縣蒿保平處。
字輩排行
山東陽穀、遼寧大連蒿氏字輩:“守公懷青占吉景書文風玉保萬全道潤清振忠臣”。
山東臨沂、臨清蒿氏字輩:“振仕玉正良和敬占明”。
西安市長安區細柳街辦西廟村(已經劃分到高新區)有很多蒿姓。在西廟村東南方向五六里有蒿家灣村。
江西贛州蒿氏字輩:“長士振良英”。
甘肅民勤蒿氏字輩:“香開文章多德善”。
江蘇徐州蒿氏字輩:“明鳳玉寶安全道洪清繼來辰”。
安徽太和蒿氏字輩:“化應丙廣德星兆”。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仇樓鎮楊營村蒿氏字輩:“常如青春時,瑞華德松柏”
歷史名人
蒿 賓
(生卒年待考),山東膝縣人。著名明朝榜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登進士榜。榜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應試製度,自唐朝宣宗李忱下詔形成,歷代因之。自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來,凡歷代封建王朝舉行會考後,禮部在放榜時,每年皆取二、三姓氏稀僻的應考者為進士,謂之榜花,是點綴和渲染應試製度的一種舉措,鼓勵士子們為朝廷服務。蒿賓,即為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的榜花,倒並不是因為考試成績好。
蒿廣明
(公元1936~今),字普照。安徽太和人。婦科醫學專家。歷任太和縣倪邱中心衛生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業務副院長、黨支部書記。縣中醫協會理事。二十世紀年代初,所在醫院技術條件差,其以熟練的外科技術,開展了難度較大的腹部和婦科手術,解決了當地患者轉診手術的難題,並培養了一大批青中年醫師。治病以中醫中藥為主,中西醫結合,專長於中醫婦科,如運用古方“四物場”化裁。治療各類婦科病都收到較好的療效。《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子宮脫垂47例報告》、《生化湯化裁治療產後、人流、引產、刮宮後惡露不盡132例報告》、《123例急性粟粒型肺結核初步症狀分析》等論文先後發表在各類醫學刊物上。
蒿廣德
(公元1953~今),四川廣元人。主管技師。著名醫學化驗專家。畢業於廣元職工醫學院醫療系專業。從事血液病實驗診斷二十年,曾先後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檢驗科血液病室、成都軍區陸軍部醫院血液科進修學習。對血液專科疾患具有豐富的診療經驗。發表論文主要有:心包積液為首發表現的急性白血病一例發表於《中華內科雜誌》;首先表現為腎孟積水及腎包膜下血腫的急性白血病一例發表於《新醫學》;以反覆鼻覷延誤診斷的多毛細胞白血病一例發表於《臨床薈萃》;HOAP或6VP方案誘導緩解治療成人急性白血病獲廣元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茶色素對惡性腫瘤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茶色素對高脂血症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分別發表於《茶色素的臨床套用》;"HOAP或6BP方案治療成人急性白血病的療效分析"發表於《廣元醫學》等。
蒿振亮
(公元1953~今),山東臨沂人。中共黨務工作者。高級經濟師,現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運輸總公司黨委書記。曾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勝利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設~公司黨委常委、副經理,基層單位的黨委書記、經理、黨委書記兼經理、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經理等職,具有較豐富的企業複寫經驗,曾在有關刊物上發表過多篇文章。
蒿 偉
(公元1961~今),山東魚台人。地方工商管理幹部。魚台縣工商局稽查大隊副隊長。1981年從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積極參與全縣多處市場的論證及規劃,為市場建設提供了可靠依據。十幾年來共參與或主持查辦經濟違法案件一百多起,追繳罰沒款八十多萬元。1990年四個鄉鎮因假玉米種使六十多戶農民受害,他帶領辦案組赴遼寧省盤錦市為農民挽回損失三萬多元。1994年6月帶領辦案人員連續奮戰一個月終於依法將江蘇省無錫市某繅絲廠非法收購的價值六十八萬元的蠶繭予以沒收。1997年任城區孫莊村四百畝水稻因使用除草劑受害,查清事實後率辦案人員五次到南京某工廠依法為農民挽回損失十一萬元。先後五次被魚台縣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公務員稱號,1998年當選為濟寧市人大代表。政協魚台縣委員會常務委員。
蒿俊閔
(公元1987~今)男,漢族,湖北武漢人。著名足球隊員,現效力山東魯能隊(50號),也是國家隊隊員國家隊號碼(10)。兩次獲得中超最佳新人。蒿俊閔2004年曾赴英超勁旅切爾西隊試訓,並隨預備隊打滿了三場比賽。2005年曾以主力身份征戰世青賽。作為中場球員,蒿俊閔以進攻見長,目前效力於天津康師傅,是球隊的絕對核心主力。由於在防守方面不太積極,因而不受杜伊的重用,但在杜伊下課,殷鐵生掌印之後,蒿俊閔已回歸主力陣容,並鎖定右前衛位置。因為年初在卡達四國賽上的重傷,蒿俊閔直到最後一刻才被克勞琛從國內召到德國。蒿俊閔的聯賽經歷從去年開始,在當初國少隊的主教練劉春明出任天津泰達隊主教練之後,蒿俊閔在聯賽後期進入主力陣容,在後半段他有了創紀錄的7次助攻。而在進入主力陣容之前,蒿俊閔已經被英超的切爾西隊相中,並兩次邀他去英國試訓。在國青隊當中,蒿俊閔一直是主力的右前衛。他的盤球技術是隊中最為出色的,在右路的突破和助攻非常有威脅。他的傳中球技術也非常出色,是隊中的角球操刀手,不足之處是體力和防守相對較弱。
族風家訓
我蒿氏歷代先祖,愛國守法,忠孝為先,勤勞、節儉、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忠厚淳樸、睦鄰友好,得立於世人之林。我族後裔須念族上恩德,恪守族風家訓,進而發揚光大,振興蒿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