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坡廟

被譽為“南朝第一古寺”的興化蒿坡廟建於公元421年。寧鹽高速公路從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興化的腹部穿過,飛向西南。沿途有一座繁華的古唐子鎮(今昌榮鎮),奔騰千年的車路河把古鎮劃成南北兩部。大河北岸,一座金碧輝煌的古寺從臨水的高堤上拔地而起,香菸裊繞,梵樂悠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蒿坡廟
  • 時間:公元421年
  • 譽為南朝第一古寺
  • 地區:寧鹽
歷史由來,特色景觀,相關詩詞,

歷史由來

蒿坡廟的建成緣於鹽。2100年前,野心勃勃的吳王劉濞曾在這一帶招納流亡、鑄錢煮海,因而江淮沿海盡成鹽場。那時興化為古海陵縣北境,地處海隅,唐子鎮就在海濱,大批刑徒和“天下亡人”在這裡燒鹽煮海,與鹽同煎。到了1600多年前的東晉晚期,群雄並起,連年戰禍,鹽政管理弛紊,亡命者便鋌而走險,潛入江淮,私販官鹽,以牟利養食。
其中一位,被《宋書》記為“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特”、“龍行虎步,視瞻不凡”的強悍小子,便是日後代晉而立、揭開中國南朝歷史第一篇章的劉宋高祖武皇帝劉裕。
劉裕(公元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百官南渡時,其曾祖、武原令劉混舉家從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遷到丹徒京口(今江蘇鎮江),劉裕就出生在這裡。其祖父劉靖官任東安太守、父親劉翹也曾官至晉陵郡功曹,應該算為世代簪纓、官宦世家了。惜乎天不假年,劉裕童年時,父母便相繼背世,加上世道不靖、災害頻仍,家境一敗塗地。劉裕很小就種田、打柴、捕魚,販履,以事奉繼母,嘗盡了人間辛苦。成年後,冒險潛入江北海陵販運私鹽,常年奔波於如今興化的唐子、大豐的草埝一帶。
在今昌榮(唐子)鎮車路河北岸有一座傅家村,1600年前,這裡只是一處鹽場荒舍。一楹茅蒿矮屋中住著一對蘇姓孤寡老人,老漢去世後,老嫗頑強地生活在鹵鹼荒灘上。這是一位洞察人世、寬厚慈悲的老母親,長年以來憐貧濟厄、排解鄰里,受到了鹽民們的普遍尊敬,人們都稱呼她為“好婆”。
劉裕販鹽經常寄宿於好婆家,好婆待人真誠,為他漿洗燒煮,情同母子。劉裕販鹽受挫,心情鬱悶,好婆總是安撫開導。劉裕一次夜夢一所豪宅,中脊突然斷裂,整個屋面塌下來,醒後以為不祥,起身後求教於好婆。好婆深思良久,突然大笑,連稱“好夢”,解說:“脊斷則檐高,檐者鹽也,檐高則鹽價高了也。此行必有厚報,當速行。”劉裕果不虛行,連續獲利。再赴鹽場希圖大做,就商於好婆。好婆搖頭,正色道:“君非常人,素有大志,何戀區區小利?方今天下紛擾,正是男兒用命時。將相無種,搏一個江山也未可定。”劉裕悚然。好婆又勸:“天下劫難,百姓嗷嗷待哺,苟富貴,毋忘拯救蒼生事!”劉裕長嘯叩別,遂歸里從軍,投入北府兵。
北府兵是東晉王朝最精銳的部隊,系名相謝安當年招募徐、兗二州的壯勇所創建,無往不勝。公元383年,著名的淝水之戰以區區8萬北府兵一舉擊潰90萬前秦大軍的戰例而載入世界軍事史冊。劉裕驍勇善戰,逐步取得軍權。長年戎馬,劉裕總是牢記好婆的臨別嚀囑,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已任。《宋書》記述,在圍剿孫恩的戰役中,“於時東伐諸師,御軍無律,士卒暴掠,甚為百姓所苦。唯高祖(劉裕)法度明整,所至莫不親賴焉。”得到了庶民的擁戴。
東晉義熙元年(405),劉裕以北府兵為資本,糾合廿七將起義舉兵,擊潰桓玄,取得東晉的實際權利。繼而北滅南燕,斬慕容超;南征盧循,取廣州;西攻譙縱,收巴蜀;又兵降關中,殄滅後秦姚泓,開疆拓土,被加封九錫,封宋王。至元熙二年(公元420)接受禪讓,代晉稱帝,國號宋(史稱劉宋),為南朝第一代皇帝。
劉裕建都石頭(今南京市)後,加強中央集權,抑制豪強、限制兼併、減輕刑罰,同時興學勵耕,恢復生產,天下蒼生聞風歸附,為元嘉年間(424年-453年)“氓庶繁息、餘糧棲畝”的繁榮局面奠定了基礎。且“清簡寡慾,嚴整有法度,被服居處,儉於布素。游宴甚稀,嬪御至少。”(《資治通鑑*宋紀》)是一位英明的開國之君。
劉裕始終懷念江北好婆,得天下後便數遣使者往海陵探訪尋求。使者回報:“好婆早逝,鹽場荒漠,昔年茅檐短牆處,唯見青蒿一坡。”劉裕黯然神傷,於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下詔,因蒿坡處敕建一座蒿坡廟,派僧司祭,以紀念這位睿智仁厚而富菩薩心腸的好婆婆。廟立後的第二年,這位高祖武皇帝也便龍馭歸天,魂尋蒿坡去了。
佛教東傳,至三國赤烏時傳至江東,東晉義熙七年(411),古海陵便建有佛寺。歷史進入南朝,蒿坡廟為劉宋皇帝敕建的第一座寺廟,故稱南朝第一古寺。南朝歷經宋、齊、梁、陳,自蒿坡廟後,佛教興盛,以至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之盛況。
唐朝以後,蒿坡廟為中國佛教禪宗傳承,後人多以為好婆大慈大悲,點化劉裕,拯救蒼生,為觀世音化身,蒿坡廟便成了觀世音道場。其時佛寺莊嚴,瀕水高坡上為高大的山門,山門後布有天王、大雄,圓通諸殿,兩廡齊整,寮積俱全。圓通殿後為蒿坡祠,祠後一坡荒墓,幾樹紫荊。明代大學士高谷禮佛至此,曾留詩記述:“塵埃一識真龍面,遺廟於今幾百春。大業自宜歸聖哲,芳聲未許易沉淪。屋頭紅樹村鴉亂,坡上青蒿野雉馴。欲問當年何處是?清風徹夜水粼粼。”

特色景觀

蒿坡祠畔尚有一座寄奴園,中塑劉裕神象,用以紀念這位創廟人。南朝百姓感謝這位皇帝,他使因戰亂災害而“荊楚楊徐之民流叛略盡”以及“三吳大旱,人多餓死”(俱引自《資治通鑑*宋紀》)的普天下得以再現生機。明末著名詩人李沂在他的《昭陽賦》中深情地寫道:“昔寄奴之困厄,躬而食勞,何垂白之里媼,辨真氣於錐刀。既斬玄而滅循,復擒泓而殄超。雖崛起於天位,猶弛念于衡茅,藐物色而不得,郁坡上之叢蒿。”句後又有小字加註:“蒿坡廟在(興化)城東六十里,宋高祖微時,販鹽東海,假宿村中,老嫗厚待之。後登極遣使征嫗,唯青蒿一坡而已。”地方志中更有詳載,各本皆謂劉裕“為之建廟,後人訛之為好婆婆廟。”
建廟之日,離蒿坡廟不遠的劉裕販鹽時時常露宿過的那座草埝古橋也被命名為“臥龍橋”。
這座有著深厚人文歷史、歷經近1600年滄桑的蒿坡古廟幾經風雨,最終被毀於上世紀40年代的戰火中。
近60年來,人們懷念那位憂系蒼生的蒿(好)婆,懷念那座古寺。90年代末,昌榮(唐子)鎮人民自發捐資、宏喜老和尚親自擔土培基,在廢址故墟上重新建成了這座古寺廟。祥瑞之氣始於盛世,如今,這座古寺成了鹽寧高速途中、水鄉古鎮之畔的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由於資金嚴重不足,一期工程完竣後,尚未達成昔日的恢宏。墓坡祠墓及寄奴園等尚未恢復。雖雲草創,然其氣概畢竟不凡。通曉歷史的慧海法師在2003年初冬升座主持的當日,便面對佛祖、深發弘願:重新規劃、再造古寺!他凝視著那座幽冷泛綠的宣德鋼爐和已經開裂的明代藍龍瓷爐深沉地說:“這是歷史,這是人文,這座南朝第一古寺是一千多年來人文和宗教歷史的實物載體。作為一種歷史符號,我們不能漠視它。”
大雄寶殿的東配殿正中供奉有泰國贈送的觀世音玉佛象,左首為蒿公蒿(好)婆慈祥的塑像,另一側為栩栩如生的高僧瑞雲像,相傳這位老衲壽達130歲,為六祖惠能轉世托生。這一組精心組合,告訴人們,中國佛教禪宗在這裡傳燈延照,是典型的中國佛教觀世音道場。
殿後坡下,一馬平川,綠草如茵。慧海雄心勃勃,規劃在這裡重造大雄寶殿,架設臥龍橋,並以南朝風格恢復蒿坡祠墓和寄奴園。
“蒿坡神通救聖架、坡堤草原保乾坤”,一副不知傳自何代的古嵌字聯昭然在目,來自古江淮鹽灘泰州、興化、泰興、大豐、海安以及江南蘇州、上海等各地的護法居士們在興化市佛協副會長、高僧超澄愛徒相應法師、蒿坡廟主持慧海法師以及益仁、慧陽等僧眾引導下,參禪禮佛,一時鐘磬齊發,梵樂嘹亮,祈禱著國泰民安,祝願這方風水所在的古唐子(昌榮)鎮及古邑興化早日實現小康。

相關詩詞

蒿坡廟①
塵埃一識真龍②面, 遺廟於今幾百春。
大業自宜歸聖哲, 芳聲未許易沉淪。
屋頭紅樹村鴉亂, 坡上青蒿野雉③馴。
欲問當年何處是? 清波澈夜水粼粼。
[注釋]
劉 裕劉 裕
①蒿坡廟:在興化城東六十里,傳聞南朝劉宋皇帝劉裕起初販鹽時曾借宿於此,村中老嫗厚待之。後受晉禪,遣使征嫗,惟見青蒿一坡,為之立廟,後人訛為好婆廟。
②真龍:舊稱天子為真龍。
③野雉馴:指桑雉,見宋·曾肇《海陵春雨》詩注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