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耳蟲

蒼耳蟲

是寄生於菊科植物蒼耳。莖中的昆蟲幼蟲,狀如小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耳蟲
  • 外文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
  • 寄生於:菊科植物
  • 形狀:狀如小蠶
  • 藥用價值:破潰排膿,清水解毒
外型特徵,藥用價值,來源,《本草綱目》,《冷廬醫話》,現代研究,儲存,用法用量,

外型特徵

是寄生於菊科植物蒼耳。莖中的昆蟲幼蟲,狀如小蠶。其藥用始見於《本草綱目》,具有解毒之功效。將其以香油浸漬,用時取適量搗爛外患處,可治療無名毒腫、疔毒疔瘡痔瘡,療效良

藥用價值

消炎止痛,破潰排膿,清水解毒。主治疔腫、瘡毒、疳積,常配伍白僵蠶或雄黃、冰片等,通常1~2條能奏效,為外科良藥。

來源

《本草綱目》

見於《本草綱目》-虫部第四十一卷 蟲之三-蒼耳蠹蟲
【釋名】麻蟲。
【集解】時珍曰:蒼耳蠹蟲,生蒼耳梗中,狀如小蠶。取之但看梗有大蛀眼者,以刀截去兩頭不蛀梗,多收。線縛掛檐下,其蟲在內經年不死。用時取出,細者以三條當一用之。
【氣味】缺。
【主治】疔腫惡毒,燒存性研末,油調塗之,即效。或以麻油浸死收貯,每搗敷,即時毒散,大有神效(時珍)。
【發明】時珍曰:蒼耳治疔腫腫毒,故蟲亦與之同功。古方不見用,近時方法每用之。
【附方】新三。
一切疔腫及無名腫毒惡瘡,劉松石《經驗方》:用蒼耳草梗中蟲一條,白梅肉三、四分,同搗如泥,貼之立愈。《聖濟總等 分為末,蜜調塗之。又用蒼耳節內蟲四少頃以手撮出根,即愈。

《冷廬醫話》

書有“蒼耳子蟲”一條,云:“蒼耳子草,夏秋之交,陰雨後梗中霉爛生蟲,取就熏爐上烘乾,藏小竹筒內,隨身攜帶,或藏錫瓶,勿令出氣。患疔毒者,以蟲研細末,置治疔膏藥上貼之,一宿疔即拔出而愈。貼時須先以針微挑疔骰出水。余在台州,仆周錦種之盈畦,取蟲救人,屢著神效。比在杭郡學舍旁,蒼耳草蟲甚多,以療疔毒,無不獲效。同邑友人鄭拙言學博鳳鏘,攜至開化,亦救治數人,彼地無蒼耳草,書來索種以傳。又青蒿蟲,治小兒驚風最靈,余孫榮霖,曾賴此得生。此二方皆見《本草綱目》,而世罕知其效,特志之。青蒿蟲亦在梗中,焙乾研末,和燈心灰,湯調送下。炳章按:蒼耳蟲,不獨治疔瘡有特效,凡陽癰紅腫已成膿,以此蟲一條,放於瘡頂,外用清涼膏蓋貼八小時,毒即咬通,余常於八玖月採取,用麻油浸藏備用,可代刀針,真奇效也。”

現代研究

湖南中醫藥大學譚新華曾做“蒼耳蟲外敷治療體表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的實驗研究與臨床觀察”,結果為“蒼耳蟲的皮玞刺激性實驗和過敏性實驗證明蒼耳蟲對家兔正常皮玞無刺激作用及過敏反應;對致病菌體外抑菌試驗表明該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菌作用;對大鼠肉芽囊炎症模型的實驗觀察證明,該藥能抑制囊內滲掖的分泌,與金黃散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蒼耳蟲對膿瘍具有促潰作用,能使膿掖中出現大量極活躍的中性粒細胞及少數淋巴細胞。蒼耳蟲能加速潰瘍癒合,具有生肌作用,臨床觀察發現蒼耳蟲的療效優於金黃散。”此一成果,1992年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

儲存

《本草綱目》第四十一卷:“蒼耳蠹蟲,生蒼耳梗中,狀如小蠶。取之但看梗有大蛀眼者,以刀截去兩頭不蛀梗,多收,線縛掛檐下,其蟲在內經多年不死。用時取出,細者以三條當一用之。”
另有可儲存於麻油中,用時現取。

用法用量

先用生理鹽水,或濃茶水,或冷開水洗淨患處,再根據疔瘡、癤腫的範圍大小,每次使用1~3條蒼耳蟲外敷(可搗爛,或磨粉),周圍塗蒼耳早浸泡液。如有膿頭,中央應留一小孔,以便排膿,再用油紗布覆蓋包紮,每日揭開紗布,清除膿液。對已經破潰的癤腫疔瘡,可將蒼耳蟲放入瘡口內,每日1換,症狀好轉時,可隔日1換。亦可將本品搗爛,放在膏藥上敷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