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粵東會館是建於廣西境內最早的會館,位於蒼梧縣城龍圩鎮(舊稱戎圩,廣西四大古圩鎮之一)北忠義街,對研究當時的政治、歷史、經濟、民情風俗以及古代文化藝術、建築藝術具有較高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梧粵東會館
- 地位:廣西境內最早的會館
- 地理位置:蒼梧縣城龍圩鎮(舊稱戎圩)
- 會館面積:288平方米
會館介紹,結構,地圖信息,
會館介紹
清代前期,來自廣東高州、羅定、信宜、鶴山、雷州、南海、佛山、廣州等地的商人云集戎圩經商,根據清乾隆五十三年《重修粵東會館碑記》記載,粵東人所經營的百貨雜物進入廣西以後,就以龍圩為集散地,粵東生意人亦多駐於此,故很早的時候這裡便有了粵東人所興建的關夫子祠,以供粵東生意人聚拜。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廣東商人將原有的關夫子祠堂改建為會館,吸聚了更多的廣東商人進駐戎圩經商。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維修擴建後,規模宏敞,建館題名者約計1600餘家(人),其中,在重建粵東會館碑記上標明商號經營地點的廣東商人有400家,已落籍廣西的廣東商人則近300家,分布於除泗城府以外的廣西所有州縣。
結構
會館總面積約288平方米,總體為四合院式布局,建築物由前、中、後三座組成,為後殿式結構。還有側門、廂房、賬房、更樓等附屬建築,現存建築只有中殿(武聖殿,供奉關羽)和後殿(天妃殿,供奉天后),作為戲台的前殿以及賬房等附屬建築已不復存在。中間由四根大木柱和兩根石柱支撐,棟樑以鐵力木相吻合,雕樑畫棟,檐梁牆壁飾以浮雕圖案,藝術上刀筆細緻工巧,玻璃瓦當,飛檐鳳角,古樸華麗。會館後殿的側牆上鑲嵌著一塊《重建粵東會館碑記》和兩塊《重建粵東會館題名碑》,此外會館中還保存了《粵東會館甲申年創造壩頭碑記》、《重建慶琳觀題名碑記》、《嘉慶己未重修碑記》等碑刻,記述當時兩廣交流情況,有關行業及商號。透過碑刻的字裡行間,能夠看到這個歷史名鎮的昔日輝煌。
地圖信息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龍圩區忠義街16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