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虎耳草

蒼山虎耳草

蒼山虎耳草(學名Saxifraga tsangchanensis),是虎耳草科虎耳草屬下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方法,習性,光照,溫度,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5-15厘米,密叢生。莖中下部葉腋處具褐色長柔毛,上部被黑褐色腺毛。基生葉具長柄,葉片卵形、橢圓形至長圓形,長6-12毫米,寬3-5毫米,先端急尖,腹面和邊緣疏生褐色柔毛,背面無毛,葉柄長6-32毫米,基部擴大,邊緣具褐色長柔毛;莖生葉,中下部者具柄,葉片長圓形、披針形至卵形,長5-13毫米,寬1.2-3毫米,先端鈍狀急尖,腹面和邊緣通常被褐色柔毛,背面無毛,稀腹面亦無毛,葉柄長2-10毫米,邊緣具褐色長柔毛,上部者漸變無柄,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長4.3-17毫米,寬1.2-2毫米,兩面無毛,邊緣具褐色長腺毛,稀腹面亦被腺柔毛。
蒼山虎耳草
花單生於莖頂,或聚傘花序具2-3花;花梗長4-18毫米,被黑褐色腺毛;萼片在花期由直立變開展,卵形至橢圓形,長2.4-4.9毫米,寬1.6-2.8毫米,先端鈍圓,腹面無毛,背面和邊緣具黑褐色腺毛,稀背面無毛,3-5脈於先端匯合至半匯合;花瓣黃色,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3-8毫米,寬2.6-3.7毫米,先端鈍圓或微凹,基部狹縮成長0.3-0.9毫米之爪,5-8脈,具2-11痂體;雄蕊長3-5毫米,花絲鑽形;子房近上位,近卵球形長1.7-3.2毫米,花柱2,長0.8-2毫米。蒴果長約4毫米,2果瓣於先端稍叉開。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性喜陰濕環境,畏強光,畏乾燥氣流,在乾燥環境下葉片易焦邊失色。不耐高溫,夏秋炎熱季節休眠,入秋後恢復生長。
生長於海拔3 000-4 500米的灌叢、灌叢草甸和岩坡石隙。

分布範圍

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

栽培方法

習性

性喜陰濕環境,畏乾燥氣流,在乾燥環境下葉片易焦邊失色。要求疏鬆、肥沃的浙沙壤土。

光照

喜半陰,畏強光,可四季放置於室內具有散射光的地方培養,春秋季移到室外陰濕處養護效果更好,避免日光直射。

溫度

不耐高溫,夏秋炎熱季節休眠,入秋後恢復生長。冬季室溫在8℃左右即可安全越冬。
喜濕度高的環境不耐乾燥。生長旺季在5~9月份,此時盆土應經常保持濕潤,並經常噴水以提高周圍環境濕度。炎熱季節放置在通風涼爽處,控制水分。入秋恢復生長後,需增加澆水。

參考文獻

蒼山虎耳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圖版33:11-15
Saxifraga tsangchanensis Franch. Pl. Delav. 233. t. 51a. 1890; Engl. et, Irmsch. in Bot. Jahrb. 48: 583. f. 5N-Q. 1912 et in Engl. Pflanzenr. 67 (IV. 117) : 119. f. 21N-Q. 1916;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 2:29. 1983; 雲南種子植物名錄上冊: 246. 1984. ——S. crinalis Franch. l. c.; Engl. et Irmsch. op. cit. 69 (IV. 117): 658. 1919.——S. quadricallosa Hand. -Mazz. Symb. Sin. 7 (2) . 419. 19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