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
蒼台鎮區面積2.5平方公里,有井字型街道8條,近年來共投資200萬元完善街道配套設施,美化了鎮容。街東工業區,水上公園框架形成,2001年投資60餘萬元在鎮東疆石河修攔河大壩一座,該壩集蓄水灌溉、旅遊於一體,拓寬了鎮域面積,改善了鎮區環境。蒼台集鎮商賈雲集,形成服裝、布匹、副食批發、蔬菜肉蛋、畜禽交易等專業市場,商戶600家,從業人員2230人,日上市容流量1一1.4萬人次,年商品零售額達到1000萬元,是豫南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
交通
蒼台鎮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桐河4條二級油路,交通四通八達。通信事業日新月異,目前全鎮有兩座信號塔,21個村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
發展
蒼台工業發展迅速,2001年實現工業產值1.7億元。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麵粉加工和肉類皮毛業加工比較發達,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以農業資源為主的加工工業體系,年產優質麵粉56萬噸.2001年該鎮借東西合作的東風,加大招滴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新上飴糖、羽毛粉飼料、麵粉、pvc制管四個項目,創建4個加工廠,當年實現利稅120萬元。2002年,又新上年產6000噸生產能力的精製掛麵廠一個,年加工能力20萬隻香酥兔、香酥鴨項目各一個。尚湖村的黑陶工藝歷史悠久,有一乾多年歷史,黑陶工藝精湛,品種多,具有極尚的觀賞和珍藏價值。產品遠銷豫鄂兩省,深受廣大用戶喜愛。
蒼台鎮以良好的環境,優惠的引資政策,誠招天下客。蒼台真誠地願與外地客商一道,共同發展,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蒼台鎮歷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據傳東漢時已為河道碼頭,建有香火鼎盛的“蒼台寺廟”和商家雲集於此的“山陝會館”等歷史文化設施,據傳“蒼台”的由來也是和當時香火鼎盛的蒼台寺廟有很大的關係。再鼎盛和輝煌的命運也逃不過歲月和歷史的蹉跎,由於老蒼台的護城河和城的布局,再加上洪水河道的改流蒼台經過四次的搬遷才後形成至今的新蒼台。由於歷史原因當時精美雕梁畫柱和氣勢磅礴的建築等文化遺產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現今殘留石碑雕刻碑文供以參詳!清朝屬蒼台保,中華民國屬龍潭區蒼台鎮,1950年改龍潭區蒼台鄉,1956年屬蒼台中心鄉,1968年屬蒼台鄉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98年撤鄉設鎮。
世界謝氏的發源地
該鎮謝家莊村為南申國的封地,是世界謝氏的發源地。蒼台鎮現有文化站一個,文物館一處,保存文物100多件,其中
謝邑檔案40多件,圖書館(室)3個,藏書5萬餘冊,文物和景點有謝邑遺址、千年古桑和八百年古柏林各一處;世界謝氏宗親會於1986年、1993年兩次前來尋根問祖,出資200多萬元建謝氏國小一處。
革命烈士
1926年烈士閆普潤在閆莊村成立全縣第一個黨支部;丁灣西南為因1938年國民黨抗日將領
鐘毅師長殉難處,當地政府籌資興建鐘毅中、國小各一所,以示紀念。
軍事武裝
據《蒼台鎮志》資料可知:
民國初期陳排灣寨內設有自衛武裝,並有罐槍、老白龍(火炮)、土槍、洋槍、大刀和長矛等武器。
抗日戰爭時期,蒼台成立了抗戰自衛隊,隊長由郭光坤擔任,有500餘人,步槍三百餘支,手槍六支。
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陳排灣村陳國藩私人設立槍炮廠一所,日產“漢陽槍”一支。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郭莊郭鼎新購置手軋絞車打包機一台,建棉花打包廠。民國二十七年春,南陽聯防司令別廷芳清鄉,陳文定等二十七人被槍殺。十月,由於叛徒霍凌雲出賣,地下黨員郭鼎新等三人被別廷芳部下槍斃於蒼台。
衛寨
蒼台鄉在解放前為防匪盜及對日作戰,在農村築衛寨12座。
(一)蒼台寨(在陳排灣以南14里):修築於清嘉慶年間,為純土結構,高約五米'寬約2.5米,周長二千三百米。該寨於1935年農曆臘月初二晚被"張團"、"楊團"土匪攻破,搶劫商民財物不計其數。
(二)於灣寨(在陳排灣以南26里):修築於清鹹豐年間,為純木結構,高約四米六,寬約二米,周長約二千米,於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秋,被魏國柱桿匪圍攻五十七天之久,由於寨內人民協力同心,英勇奮戰,終未攻克。但莊稼荒蕪,秋糧未收,民不聊生;後瘟疫流行,當地人民貧病、飢餓交加,死去大半,青壯年逃生在外不能安居樂業。
(三)常寨(在陳排灣以南5里):修築於清鹹豐年間,始為純土結構,後在多次重修中由於包段到戶,有些段落則為磚土結構,即磚包皮。該寨於清鹹豐十一年秋,被姜老太(姜太林)捻軍攻破,在對擊中雙方傷亡嚴重。村民牲畜、財產、生命深受其害。
民國十八年(1929年)農曆三月十八日,老王太桿匪又攻破該寨,村民常煥策、陳丙會均被匪徒割去雙耳。眾匪在村內為非作歹,百姓深受其害。
民國二十年(1931年)農曆五月初四,魏國柱桿匪又攻破該寨,在村內盤踞兩個多月,燒殺搶劫,夏糧無收,民不聊生,死亡者甚眾。今前寨東門外一堰坑中幾乎填滿屍體,池水血紅,後人稱之"萬人坑",流傳至今。
(四)尚湖寨(在陳排灣東北3里):修築於清初。因該寨為閆莊富戶的吊莊,深受閆家支持,修了內外兩道寨,外寨純土結構,高約四米,寬約二米,周長一千八百米。內寨為磚土結構即磚包皮,高約四米六,寬約一米八,周長約一千一百米。於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秋被捻軍攻破。由於村民奮戰,對擊中雙方均有大量傷亡。破寨後,百姓傷亡甚慘。僅閆監斗的親四家就死四十八人,事後用兩輛大牛車裝人屍,像裝麥個子裝滿兩車,運閆莊埋葬。附近百姓被殺絕戶不少。
(五)陳排灣寨:又名天保寨。修築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始為土寨。清末民國初,改修為磚土結構,間有純磚段。高約四米八,寬約二米,周長二千一百五十米。由於該村富戶較多,防禦、設備較好,加上寨主對村民組織嚴密,所以該村屢經姜老太、白浪軍、馬金科、李長青等出名桿匪攻而未克。清鹹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姜老太率部也未攻克。當地流傳民謠一首:"姜老太胡作怪,破罷尚湖破常寨;尚湖常寨不中用,陳排灣的好打手"。
(六)宋灣寨(在陳排灣以北4里):修築於清初。純土結構,高約四米八,寬約二米,周長二千米。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被馬金科、王老太、李長友三股桿匪攻破,殺死百姓二三百人。
民國十八年(1929年)李長友桿匪(東北方向人)以認祖為名,誘破而入,駐紮十幾天,燒殺搶劫,百姓死亡達八百餘人,牲畜死亡不計其數。後因崔二旦桿匪大鬧東北,李長友匪首才率眾匪去東北,此地才得以平靜。
民國九年,匪首周老七率匪在我鄉前後陳排灣、三皇鎮等地燒毀房屋數十間,搶走民財甚多。
另外六個寨:郭莊、李湖趙、閆莊、小河謝、高彭、鵓鴿劉均無發生兵匪事件。
蒼台各村遷民小考
村名 | 遷至蒼台年代 | 原居地 | 備註 |
三里侯 | 嘉慶年間 | | 原名三里高,後侯姓遷入,因侯姓人多改名 |
湖東莊 | 清代 | | 陳姓、侯姓,有侯姓祠堂 |
王灘 | 明洪武二年 | 山西洪洞縣宇琢村 | 由新野龍潭王祠堂改遷 |
陳李溝 | 清代 | | 陳李二姓始居,湖溝東岸建村 |
郭莊 | 明初 | 江南江寧府上元縣 | 始祖郭鼐 |
南孫莊 | 明洪武二年 | 山東鄆城 | 因村北有北孫莊 |
宋灣 | 明初 | 山西洪洞縣 | 由宋、李、張三姓遷此,號稱“三李、兩張、五宋家” |
閆莊 | 明末 | 棗陽楊壋大閆莊 | 由閆國政遷來,明初閆姓始祖遷楊壋 |
前王莊 | 明洪武二年 | 山西洪洞縣 | 原名栗樹王 |
鵓鴿劉 | 明初 | 山東濟南府 | 劉姓弟兄三人 |
謝莊 | 周朝 | 古謝邑 | 原名謝家莊、老鴰窩謝 |
常寨 | 明洪武二年 | 四川 | 第六代發家 |
後王莊 | 明初 | 山西洪洞縣 | 先遷葉橋,洪武中期改遷於此,居堰角原名堰角王 |
黑龍廟常 | 明洪武二年 | 四川省 | 由常寨遷來 |
寺後常 | 明洪武二年 | 四川省 | 由常寨遷來 |
盧莊 | 唐代 | | 盧姓始祖建村,盧二侯在朝做官 |
五里陳 | 明洪武二年 | 山西洪洞縣 | 始祖陳德步履遙途始遷王灘位置 |
小河張 | 清代鹹豐年間 | 新野張菜園 | 始祖張洪 |
高彭 | 明代中期 | | 高、彭二姓建村 |
郭趙 | 清順治年間 | | 趙、郭二姓建村,原名趙郭,後因陳蛟造反趙姓被殺甚多 |
葉集 | 明初 | | 所編“唐席”乃宮廷貢品 |
三皇鎮 | 清初 | | |
陳排灣 | 明洪武二年 | 江南江寧府上元縣 | 村北有座三皇廟 |
丁灣 | 明初 | 山西洪洞縣 | 先到丁崗建村明末西遷成為丁灣 |
郜河 | 明初 | 山西洪洞縣 | 初名郜莊 |
朱李灣 | | | 三兄弟起岸為民治病建村,原名“老官廟” |
薛湖 | 漢代 | | 漢代薛姓就已經居住,有薛姓農民救劉秀,蒙賜"臥虎城“一座 |
胡鄒 | 清初 | 南陽大古場 | 初名胡莊,後鄒姓遷入人丁興旺要求改名,官府調解命名 |
趙橋 | 清光緒年間 | | |
廖崗 | 明初 | | 有廖、肖、唐、趙、鄧、楊建村 |
小聶集 | 明代 | 湖北棗陽大聶集 | |
鄭李康莊 | 明洪武二年 | 山西洪洞縣 | 1975年三村合併改名鄭李莊 |
前於灣 | 明代嘉靖年間 | | 於、鄧二姓始住 |
前後陳排灣 | 明洪武二年 | 江南江寧府上元縣 | 始祖陳鼎 |
由此表看出蒼台遷民的時間大多為明朝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