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南革命烈士陵園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風景秀麗的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公園山麓東南側,總占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為3500平方米,總投資近600萬元,主要設施包括烈士墓、烈士紀念館、陵園大門、石牌坊、亭、廊、綜合管理房等建築和陵園綠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蒼南革命烈士陵園
  • 地理位置:浙江省蒼南縣靈溪鎮公園山麓東南側
  • 占地面積:13000多平方米
  • 總投資:近600萬元
景點簡介,地理位置,自然環境,革命背景,陵園構建,旅遊特色,

景點簡介

蒼南縣靈溪鎮公園

地理位置

蒼南烈士墓位於陵園西側,1986年3月動工興建,1990年春建成,占地面積198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四周環繞著青松翠柏。

自然環境

革命背景

陵園設計新穎,墓室表面採用數百塊45×60厘米的名貴“四川紅”花崗岩徹成。每塊“四川紅”花崗岩刻著一位烈士的簡歷,有王國楨、張培農、吳毓、朱程、林夫、吳信直、陳式純、林珍、羅烈生、歐陽寬、潘世雅、章志中、陳百弓、朱善醉、陳急沖、張傳卓、莊鶴生、方理存、黃幫購等768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墓體正面似兩面巨幅大旗,兩座墓室中間屹立著著名書法家、史學家蘇淵雷教授題寫的“英烈千古”紀念碑,墓室前面是381平方米的祭壇。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蒼南革命烈士陵園
墓體兩邊豎立由張愛萍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和由葉飛題寫的“中共鼎平縣委員會紀念碑”。烈士墓的草坪中豎立著高10多米的三級立柱式紀念碑,正面刻著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的“蒼南革命烈士紀念碑”九個大字。1990年4月2日,蒼南縣委、縣政府在陵園舉行了隆重的揭碑和烈士骨灰安葬儀式。

陵園構建

迎著陵園大門石牌坊進入,最引人注目的是呈現於小山坡上的烈士紀念館、紀念亭和長廊等錯落有致的仿古建築,背景映襯著高聳的靈山塔和藍天白雲,凝重壯麗。通過陵園大道,沿135台階而上即到達烈士紀念館。紀念館系四合院仿古建築,張愛萍題寫的館名懸於大門上方,廊柱上有原中國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謝雲等撰寫的對聯。館內分四個大廳,運用圖片、實物等展示形式,介紹了蒼南自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近百年來的光輝歷程和革命烈士的英雄業績。紀念館通過300多張照片、畫面及100多件的革命文物,將歷史背景與烈士人物聯繫起來,觀眾既可以從客觀上把握近百年來革命發展軌跡,又可較詳細了解先烈悲壯動人的革命情節,為方便觀眾參觀,建立了館藏資料查詢系統和英烈查詢系統,配置智慧型語音自動講解系統和數字影視點播系統,大大加強了教育效果。烈士紀念館東側為二層建築的綜合管理用房,內設接待、辦公、小型會議室、電教等廳室。

旅遊特色

2001年4月4日,蒼南革命烈士紀念館正式實行對外免費開放以來已接待來自各地各單位參觀人數達30多萬人次,同時開通蒼南烈士陵園網站全國各地點擊瀏覽人數達近28萬人次。紀念館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瞻仰的社會各界人士約4萬人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蒼南革命烈士陵園1985年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9月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被溫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3月被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9月被蒼南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文明服務示範點。2004年4月被蒼南國防教育委員會評為全國國防教育先進單位;2006年12月被溫州市委宣傳部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單位;2007年12月溫州市委宣傳部評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題教育優秀獎;2008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2月被溫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評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優秀陣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