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黎,讀音是zhēng lí。意思是百姓,黎民。
基本介紹
- 拼音:zhēng lí
- 釋義:百姓,黎民
解釋,出處,
解釋
百姓,黎民。
出處
唐 杜甫 《石龕》詩:“奈何 漁陽 騎,颯颯驚蒸黎。”
宋 司馬光 《祭雷道矩文》:“獨我友生,煩寃涕洟,恨此膏澤,不霑蒸黎。”
清 洪楝園 《懸嶴猿·島棲》:“沿海共奔波,念蒸黎可若何?”
蒸黎,讀音是zhēng lí。意思是百姓,黎民。
蒸(讀作zhē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文字中。本義是指將麻稈從中間折斷。後引申為熱氣向上升騰。(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漢典網)字源演變 “蒸”字是形聲字。此字始見於《說文》中的小篆...
黎家 黎母山 黎庶 黎司直 黎氓 黎甿 黎錦 黎伯 黎母國 黎園 黎黑 黎園子弟 結尾相同:黔黎 懸黎 阿黎 兆黎 祝黎 遠黎 貧黎 玄黎 蒸黎 渠黎 迦黎 遺黎 甿黎 群黎 楚懸黎 民黎 闍黎 邊黎
[4]蒸黎:黎民百姓。[5]囷(qūn):圓形的穀倉。突:煙囪。成語有“曲突徙薪”。[6]秕(bǐ):不飽滿的谷。稊(tí):稗子一類的草,實如小米,叫稊米。[7]更:又。[8]維:通“唯”,只有。[9]猶同棲:還能同住在...
⑿蒸黎:指勞動人民。蒸,眾。黎,黑。白話譯文 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裡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里百餘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著的沒有訊息,死了的已化為塵土。因為鄴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在村里走了...
”蒸黎:百姓,黎民。司馬光《祭雷道矩文》:“恨此膏澤,不沾蒸黎。”這裡指清代治水專家靳輔。康熙間任河道總督,運用“束水攻沙”法,成功治理了黃、淮、運河,有《治河方略》等。【16】 獎:旌揚。休光:比喻美德。韓愈《與...
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譯文 天寶以後,農村寂寞荒涼,家園裡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里百餘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著的沒有訊息,死了的已化為塵土。因為鄴城兵敗,我回來尋找家鄉的舊路。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見空巷,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