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魯東派,法國蒲魯東主義的信徒,1871年巴黎公社委員會中的少數派。蒲魯東主義是19世紀40—70年代流行於法國工人運動中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潮。代表人物是蒲魯東。他主張用小生產者私有制代替資本主義私有制,反對暴力革命,反對工人結社和罷工,反對一切政黨和國家。60年代中期該派參加創立第一國際,並控制了國際法國的支部。不久,該派分裂為兩支。其一是以托倫為首的右派蒲魯東主義者,他們全盤繼承了蒲魯東的學說,在巴黎公社革命時,曾公開投靠凡爾賽政府。其二是以瓦爾蘭為首的左派蒲魯東主義者,他們通過工人運動的實踐,逐漸擺脫了蒲魯東主義的影響,靠近科學社會主義,參加第一國際。左派也被稱為“團隊精神派”,巴黎公社革命爆發後,他們積極投身革命事業,在公社委員會中占四分之一名額,主要負責經濟方面的工作。主張沒收大地產,監督大工業,以個人所有制為基礎組織生產合作社和人民交換銀行。在政治上主張個人絕對自由,反對建立權力集中的國家政權機關。在4月28日的公社會議上,因是否建立救國委員會問題,與公社委員會中布朗基派和新雅各賓派發生分歧,認為只對公社負責、有廣泛權力的救國委員會是對人民權力的篡奪,是“偽裝的君主制度”。5月1日的表決中,該派二十三名委員投了反對票,並曾一度退出公社委員會。儘管如此,他們中大部分人都英勇參加了保衛公社的最後戰鬥。公社失敗後,該派即不復存在。後受蒲魯東主義影響的派別又稱合作主義者和互助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