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則故事出自《史記·儒林列傳》。
原文,解釋,註解,人物,
原文
漢史紀:武帝雅向儒術,以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二人薦其師申公。上使使奉安車蒲輪、束帛加璧以迎之。既至,以為太中大夫,舍魯邸。上問以治道,對曰:“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解釋
西漢史上記:武帝素喜好儒者的學術,因舉用當時名儒,以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趙綰、王臧又薦舉他老師申公,說他的學問更高。武帝聞說,即遣使去徵聘他。又聞申公年老,恐其途中受勞,因駕一輛安車去迎接申公;又用蒲草裹了車輪;使其行路軟活,坐的自在;又用幣帛一束,另加玉璧,以為聘禮。申公感武帝這等盡禮,遂隨聘到京。武帝授以太中大夫之職,安置在魯王府里居住。問他治天下的道理何如?申公對說:“為治也不在多言,只是著實行將去便好。”蓋議論多,則心智惑。與其托之空言,不若見諸行事之為有益也。夫天下治亂,系賢人之去留,是以古之明君,以屈己下賢為盛事,而親枉萬乘,以盡禮于衡門韋布之賤者,往往有之。漢興以來,雖不逮古,而武帝此舉,猶庶幾古人之意。至於申公力行一言,則又治天下之要道也。
註解
本則故事出自《史記·儒林列傳》。
蒲輪:用蒲草包住車輪,使車子行進時減少顛簸。
雅向:喜好,嚮往。束帛:古代聘問的禮物。五匹為一束。
衡門:橫木為門,形容居所簡陋。韋布:布衣韋帶,是古時貧賤者的服裝。
人物
漢武帝:名劉徹(前156-前87),漢景帝子。在位53年,使漢朝達到全盛。不僅疆域空前擴張,思想上也確定了儒家一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