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彥

蒲生彥

蒲生彥,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成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副院長。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香江學者,四川省特聘專家、成都市蓉漂計畫特聘專家,共青團成都理工大學第三屆委員會常委、副書記(兼職)。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Nagoya University)環境學研究科環境工程專業,先後在香港理工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地質)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

2013年1月起任職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團隊學術帶頭人。先後榮獲四川省第十四屆青年科技獎、第一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金獎、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一等獎等。

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環境基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模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歐美同學會教育科技委員會會長,四川省土壤地下水原位修復與風險管控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生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日本名古屋大學 
  • 學位/學歷:工學博士/博士研究生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水文地質 
  • 職稱:教授
簡介,制定標準,

簡介

蒲生彥教授團隊具有豐富的水土污染協同修復基礎理論、修復材料、耦合技術與裝備研發相關研究經驗。
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30餘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110餘篇,其中,SCI收錄68篇,ESI高被引9篇,熱點論文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8項,授權軟體著作權7件;參編國家環境標準2項;撰寫英文專著專章2章,組稿英文專著1本;出版教材2本。面向我國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防治能力提升的重大科技需求,積極主動服務國家和四川省的重大發展戰略,圍繞土壤地下水污染界面過程學科前沿方向和原位修復技術面臨的卡脖子問題開展了長期深入的研究,以場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質調控與協同修復技術為突破點,在多相複合污染原位協同修復理論、材料、技術和裝備研發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促進了我國土壤地下水污染協同修復相關研究領域和產業技術進步,多項研發成果在實際工程中得到廣泛套用。
研究專長及主要研究興趣:①水-土-生污染表界面過程與微觀機制;②土壤地下水污染協同修復技術;③污染風險預警與生態環境基準;④高寒高海拔地區地表過程與退化修復。
社會服務與科技成果轉化
1、技術諮詢: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景區旅遊資源評價與環境保護方案;水源地保護與污染防治規劃、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系統解決方案;污染場地調查、風險評估,地下水質量調查評估與污染修複方案編制等;
2、環保藥劑、修復治理技術與設備產學研用聯合研發;
碩博士招生
1、碩士研究生: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報考考生應具有環境工程、土壤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生物技術、數學與套用數學等相關學科背景。
2、學術型博士研究生: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環境地球化學(地球科學學院)
3、專業型工程博士研究生: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著力培養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方面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學位獲得者應具有相關工程技術領域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備解決複雜工程技術問題、進行工程技術創新以及規劃和組織實施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工作的能力,在推動產業發展和工程技術進步方面能作出創造性成果。

制定標準

周睿、方樟、陳韶音、蒲生彥等,地下水循環井水力環流模擬與水動力調控參數最佳化設計技術指南,T/CSER 002—20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