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志

蒲圻志

《蒲圻志》是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蒲圻志
  • 作者: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5年7月
  • ISBN:780515101X
  • 編纂人員:胡嘉運、饒子平、馮金平、李宗潤、黃華元、余新望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蒲圻市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蒲圻志
著作權頁
圖片
赤壁石刻 攝影(黃河)
陸水風景一角 攝影(吳強)
石城迎薰門 攝影(黃河)
蒲圻市行政區劃圖
西湖公園 黃河攝
赤壁鳳維庵 黃河攝
硪石塔夕照 黃河攝
試劍石 馮金平攝
觀蘭山莊 劉益群攝
赤壁拜風台 黃河攝
雪峰山望鄉閣 馮金平攝
照天燭 黃河攝
市委、市政協門景 黃河攝
影劇院 黃河攝
城區鳥瞰 黃河攝
市人大、市政府門景 黃河攝
苑川賓館 黃河攝
寶塔山電視發射量 黃河攝
陸水水庫八號副壩 黃河攝
蒲圻紡織總廠鳥瞰 黃河攝
造紙總廠 黃河攝
蒲圻師範 黃河攝
人民醫院 黃河攝
機械總廠 黃河攝
水泥總廠 黃河攝
萬畝竹園 黃河攝
萬畝杉木基地 黃河攝
萬畝茶園 黃河攝
中華獼猴桃 黃河攝
萬畝麻園 劉益群攝
農機在田間
身披蒲紡產品的姑娘
蒲紡系織品
花色鉗 黃河攝
電動胡蘆 黃河攝
書寫紙 黃河攝
光明啤酒 劉益群攝
竹製工藝品 黃河、劉益群攝
茶磗
身著繡衣的女郎 黃河攝
獼猴桃酒 黃河攝
河砂 余新望攝
日用電器產品
荊泉紙
大理石 劉益群攝
陸水水電站
北渠渡槽
南乾渠渠首
雙石水庫
老幹部活動中心 黃河攝
雞公車 黃河攝
羊樓洞古街 黃河攝
天主堂 黃河攝
東漢時期出土文物 黃河攝
運茶古道 黃河攝
清真寺 黃河攝
魯肅屯兵處——太平城 馮金平攝
李夫全在市志辦
舒宗橋攝影作品
盆鼓 黃河攝
歷代縣誌 吳強攝
舞龍
課間操
外科手術
職業高中學生在校辯工廠實習
一九六○年三月一日,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在蒲圻視察陸水水庫工地。
烈士陵園
紅軍會議記錄(土地革命時期) 攝影(劉益群)
北伐軍汀泗橋之戰陣亡將士墓 攝影(馮金平)
鄂南秋收動遺址——蓮花塘(劉益群)
秦國夫人墓 攝影(劉益群)
藥材(黑白靈芝) 攝影(劉益群)
荊泉洞 攝影(劉益群)
白布泉瀑布 攝影(孔斌成)
三國時期神觀鏡 馮金平攝
東吳銅幣 馮金平攝
宋蓮瓣碗
東漢陶壺
東漢彩繪壺
三國時期青銅劍(赤壁出土)
三國時期弩機、箭鏃(赤壁出土)
程樂民水彩畫作品
謝止戈作品
覃紹志書法作品
李歡作品(女 12歲)蒲圻實驗國小學生
《蒲圻志》審稿會全體人員合影(1990年4月)
蒲圻市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人員合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卷一、建置
一位置面積
(一)地理位置
(二)版圖面積
二建置沿革
三行政區劃
(一)清末行政區劃
(二)民國行政區劃
(三)建國後行政區劃
四縣城、集鎮
(一)縣城
(二)集鎮
五邊界變動
(一)與鹹寧縣邊界劃分
(二)與嘉魚縣邊界劃分
(三)與崇陽縣邊界劃分
(四)與湖南臨湘縣邊界劃分
卷二、自然環境
一、地質地形
(一)地質
(二)地形
二、土壤植被
(一)土壤
(二)植被
三、氣候物候
(一)氣候特點
(二)日照
(三)氣溫
(四)雨霜雪
(五)物候
四、自然災害
(一)水災
(二)旱災
(三)風災、冰雹
(四)蟲災、鼠害
五、自然資源
(一)生物資源
(二)礦產資源
(三)水資源
卷三、人口
一、人口變化
二、人口分布
(一)密度
(二)分布
三、姓氏分布
四、民族分布
五、人口結構
(一)性別結構
(二)年齡結構
(三)職業結構
(四)文化結構
六、人口控制
卷四、農牧業
一、建國前農牧業
(一)生產條件
(二)土地占有
(三)種植業
(四)畜牧
(五)副業
二、建國後農牧業
(一)農業經濟體制
(二)生產條件
(三)農田基本建設
(四)種植區劃
(五)種植業
(六)畜牧業
卷五、林業
一、森林狀況
(一)森林演變
(二)森林分布
二、山林權屬
(一)私有
(二)集體所有
(三)國有
(四)穩權發證
三、植樹造林
(一)採種育苗
(二)基地造林
(三)四旁植樹
(四)營林技術
四、森林管理
(一)封山育林
(二)護林防火
(三)病蟲防治
(四)林政
五、森林利用
(一)採伐
(二)購銷
(三)加工
(四)林工商綜合經營
六、林場
(一)國營林場
(二)集體林場
卷六、特產
一、茶葉
(一)建國前茶葉
(二)建國後茶葉
二、苧麻
三、果樹
(一)獼猴桃
(二)柑桔
(三)桃、梨
(四)其他果樹
四、藥材
五、桑蠶
六、造紙原料及竹製品
卷七、水利
一、水利設施
(一)灌溉設施
(二)防洪設施
(三)排澇設施
二、湖河整治
(一)湖泊整治
(二)河道整治
三、水能利用
(一)水碓造紙
(二)水力提水
(三)水力發電
四、水利管理
(一)工程管理
(二)水費徵收
(三)綜合經營
卷八、水產
一、漁業
(一)養殖
(二)捕撈
(三)管理
(四)漁場
二、其它水產業
卷九、工業
一、工業管理
二、工業門類
(一)制茶工業
(二)燃化工業
(三)電力工業
(四)機械工業
(五)造船工業
(六)建材工業
(七)造紙印刷工業
(八)紡織服裝工業
(九)食品加工工業
(十)五金交電工業
(十一)手工業
(十二)部、省、地、縣主要企業
卷十、交通
一、公路交通
(一)道路
(二)橋涵
(三)運輸
(四)管理
二、鐵路交通
(一)線路
(二)站所
(三)運輸
三、水路交通
(一)航道
(二)港口
(三)航運
(四)航政
卷十一、郵電
一、郵政
(一)郵路
(二)設備
(三)業務
二、電信
(一)電話
(二)電報
卷十二、城鄉建設
一、建國前城鄉建設
(一)縣城
(二)集鎮
(三)農村
二、建國後城鄉建設
(一)縣城
(二)主要集鎮
(三)農村
(四)建築
三、環境保護
(一)水污染與治理
(二)廢氣污染與治理
(三)廢棄物污染與治理
(四)水土流失與化肥農藥污染
卷十三、鄉鎮企業
一、鄉鎮工業
(一)、農機具
(二)、能源、化工
(三)、建材
(四)、輕紡
(五)、飲料、食品
二、鄉鎮運輸業
(一)、客運
(二)、貨運
三、鄉鎮建築業
四、鄉鎮種養業
(一)、種植
(二)、養殖
五、鄉鎮商業服務業
(一)、商業
(二)、服務業
卷十四、貿易
一、市場
(一)主要集市
(二)商賈
(三)市場供求
二、商業體制
(一)私營商業
(二)集體商業
(三)國營商業
三、商品購銷
(一)農副土特產品購銷
(二)工業品購銷
(三)日用雜品購銷
(四)廢舊物資回收
四、對外貿易
(一)土畜產品
(二)糧油、食品
(三)機械化工產品
(四)輕工業產品
五、飲食服務
(一)飲食業
(二)服務業
六、經營管理
(一)經營方式
(二)經營管理
卷十五、工商管理
一、工商行政管理
(一)市場管理
(二)個體工商企業管理
(三)工商企業登記管理
(四)經濟契約管理
(五)商標管理
二、物價管理
(一)商品價格
(二)商品差價、比價
(三)物價指數
(四)物價監督管理
三、計量管理
(一)量制變革
(二)量值傳遞
(三)計量檢定管理
(四)計量監督
四、質量標準管理
(一)農副產品收購質量標準管理
(二)工業產品質量標準管理
卷十六、財政·稅務
一、收支
(一)清代收支
(二)民國收支
(三)建國後收支
二、債券
(一)公債
(二)借款
三、管理
(一)管理體制
(二)管理措麓
(三)各類財政監督管理
四、審計
卷十七、金融
一、機構
(一)銀行
(二)信用合作社
二、貨幣
(一)銀兩
(二)銀元
(三)制錢
(四)銅元
(五)官票
(六)私票
(七)法幣
(八)關金
(九)金元券
(十)蘇區貨幣
(十一)人民幣
三、儲蓄
(一)種類
(二)利率
四、信貸
(一)民間借貸
(二)銀行信貸
五、基本建設
(一)投資
(二)管理
六、保險
(一)保險種類
(二)保險業務
卷十八、政黨
一、中國共產黨蒲圻縣地方組織
(一)建國前地方組織
(二)建國後地方組織
二、中國國民黨蒲圻縣地方組織
卷十九、政權
一、晚清政權
(一)縣署
(二)基層政權
二、民國政權
(一)知事公署、縣政府
(二)縣蘇維埃政府
(三)縣自治會
(四)縣參議會
三、建國後政權
(一)權力機關
(二)行政機關
卷二十、政協
一、歷屆全體委員會議
二、機構設定
三、主要活動
(一)民主協商
(二)組織學習
(三)參觀考察
(四)宣傳聯絡
(五)諮詢服務
(六)徵集、整理文史資料
卷二十一、社會團體
一、建國前社會團體
(一)共產黨領導的社會團體
(二)國民黨領導的社會團體
二、建國後社會團體
(一)職工團體
(二)農民團體
(三)婦女團體
(四)青少年團體
(五)商民團體
(六)港澳台僑聯合會
卷二十二、政事
一、民政
(一)擁軍優屬
(二)救災救濟
(三)安 置
(四)社會福利
(五)婚葬改革
(六)“三區”建設
二、勞動人事
(一)勞動
(二)人事
三、信訪
四、外事僑務
(一)外事
(二)僑務
五、援外支邊
(一)援外
(二)支邊
六、檔案
卷二十三、公安司法
一、公安
(一)建國前警務
(二)建國後公安
二、檢察
(一)民國司法檢察
(二)建國後司法檢察
三、審判
(一)建國前審判
(二)建國後審判
四、司法行政
(一)清末民國司法行政
(二)建國後司法行政
卷二十四、軍事
一、晚清軍事
附晚清前重要兵事
二、民國軍事
(一)地方武裝
(二)兵役
(三)重要兵事
三、建國後軍事
(一)軍事機關
(二)剿匪
(三)兵役
(四)民兵
(五)人民防空
卷二十五、科學技術
一、科技組織
(一)科研單位
(二)學術團體
(三)科技隊伍
二、科技活動
(一)普及工作
(二)引進與推廣
(三)科技情報資料
三、科技成果
(一)項目
(二)論著
四、科技管理
(一)項目管理
(二)科技人員管理
卷二十六、教育
一、晚清教育
(一)私塾
(二)縣學、書院
(三)學堂
(四)學政與經費
(五)科舉取士
二、民國教育
(一)普通教育
(二)專(職)業教育
(三)成人教育
(四)教師與教學
三、建國後教育
(一)幼兒教育
(二)國小教育
(三)中學教育
(四)高等教育
(五)專(職)業教育
(六)成人教育
(七)特種教育
(八)教師與教學
(九)經費與設備
(十)勤工儉學
卷二十七、文化
一、文化藝術
(一)文藝創作
(二)演出
(三)群藝輔導
(四)民間文藝
(五)櫥窗、壁報、展覽
二、報刊、廣播、電視、通訊報導
(一)報刊
(二)廣播
(三)電視
(四)通訊報導
三、電影
(一)影片發行
(二)場所設備
(三)放映活動
四、圖書
(一)圖書館、室
(二)出版
(三)圖書發行
(四)閱覽
五、文物、勝跡
(一)普查發掘
(二)歷史文物
(三)革命文物
(四)古遺址
(五)古建築
(六)古墓葬
(七)革命遺址
卷二十八、旅遊
一、資源、景點
(一)古蹟
(二)古建築
(三)名勝景點
二、設施
(一)交通
(二)賓館
三、旅遊商品
(一)食品飲料
(二)紀念品
四、旅遊活動
(一)接待
(二)遊客
卷二十九、體育
一、學校體育
(一)幼兒體育
(二)中國小體育
(三)業餘體校
(四)人材輸送
二、職工、農民體育
(一)職工體育
(二)農民體育
三、體育設施
(一)場地
(二)器材
四、競賽活動
(一)縣辦競賽
(二)赴地競賽
(三)赴省參賽
卷三十、衛生
一、衛生防疫
(一)環境衛生
(二)飲水衛生
(三)食品衛生
(四)勞動衛生
(五)學校衛生
二、疫病防治
(一)地方病防治
(二)傳染病防治
(三)血吸蟲病防治
三、中西醫療
(一)中醫
(二)西醫
(三)隊伍設備
(四)中西醫結合
(五)醫療制度
四、婦幼保健
(一)婦女保健
(二)兒童保健
五、藥物藥政
(一)藥品供應
(二)自製藥劑
(三)藥品檢驗
(四)藥政管理
卷三十一、民俗宗教
一、風俗習慣
(一)節日時令
(二)飲食服飾
(三)喜慶喪葬
(四)生產生活
二、社會風尚
(一)社會新風
(二)好人好事
三、方言諺語
(一)方言
(二)民謠
(三)民諺
(四)歇後語
四、宗教信仰
(一)佛教
(二)道教
(三)伊斯蘭教
(四)基督教
(五)天主教
卷三十二、人物
一、人物傳
鮑宏魁
黃文潤
漆昌元
張計儲
熊映楚
錢素珍
李紹先
周逸群
汪子霞
劉嘯梅
徐敬之
余共太
沈國禎
周長工
劉樹杞
張茂信
余日章
賀良朴
覃壽恭
馬君武
張霆若
孔耀庭
張翮
劉鳳鳴
張國溶
覃增敏
龔醴仁
劉樹仁
熊軒卿
賀之才
余日宣
張國淦
覃孝方
黃昌谷
童伯謙
陳文清
葉丹曦 葉珉書
鄧翔海
蔡明金
但衡今
但和清 賀良琦
賀國光
余覺
但燾
李道南
陳紹海
王衛民
鮑鼎
張炎良
葉強書
張進
黃煥如
葉佩華
鄧翔宇
唐崇禮
二、人物錄
(一)近代人物
(二)歷史名人(公元1866年以前)
三、人物表
(一)英烈表
(二)參加上海抗日四行保衛戰八百壯士蒲圻籍戰士
(三)黃埔軍校蒲圻籍畢業學生名錄
附錄
蒲圻縣(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員
蒲圻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人員
《蒲圻志》編纂人員
為本志提供資料主要人員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