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葉婆羅門參(學名:Tragopogon porrifolius L.)是菊科婆羅門參屬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25-125厘米。葉線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6毫米。花序梗果期膨大。瘦果黃褐色或淡黃色,長0.8-1厘米。冠毛污黃色,長2.1-2.6厘米。花果期5-8月。
分布於歐洲、俄羅斯歐洲部分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太白山)、新疆(烏魯木齊、阿勒泰、昭蘇)及雲南,麗江、大理、昆明有栽培。生長於海拔730-1900米的荒地、田野、荒漠及半荒漠地帶。
蒜葉婆羅門參以肉質直根供食用。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蔬菜牡蠣之稱,並具有治療黃疸病、提神與利尿等功效,是一種營養保健型蔬菜。根可以入藥,補中益氣健脾,治病後體虛、小兒疳積。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田間管理,採收管理,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莖直立,自基部分枝或不分枝,高25-125厘米,無毛或稍被蛛絲狀毛。葉線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3-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寬,半抱莖,上部莖生葉漸小。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枝端。
花序梗果期膨大。總苞圓柱狀鐘形,長4-8厘米,總苞片8枚,極少5枚,披針形,長3.5-5厘米,寬4-6毫米,先端漸尖,外面略帶蛛絲狀柔毛。舌狀小花紅色或紫紅色。瘦果黃褐色或淡黃色,長0.8-1厘米,邊緣瘦果有鱗片狀疣形突起,上部漸狹成細喙,喙長0.8-1厘米,喙頂不增粗,與冠毛連線處有蛛絲狀毛環。冠毛污黃色,長2.1-2.6厘米。花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30-1900米的荒地、田野、荒漠及半荒漠地帶。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強,要求的生長條件與胡蘿蔔相近。種子發芽適溫22℃,幼苗期適溫25℃左右,植株既耐寒、又抗熱,盛夏35℃左右可正常生長,成株地下部能耐-17℃低溫。 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生長良好,瘠薄板結的土壤會發生歧根、裂根、造成畸形。喜中性或偏鹼性土壤,生長期需較多鉀肥。較耐乾旱,但是在肉質根膨大期需水較多, 土壤濕度要求維持在65-80%。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洲、俄羅斯歐洲部分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太白山)、新疆(烏魯木齊、阿勒泰、昭蘇)及雲南,麗江、大理、昆明有栽培。
繁殖方法
土壤準備:要求整地細緻,土層深厚、疏鬆,深耕30厘米以上。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作底肥,並於播前澆足底水,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或施肥不勻,都會損傷主根造成畸形。
播種方法:婆羅門參營養生長期為120-150天。中國西寧地區種植以春播為主,5月上旬露地直播。其他地區可根據當地熱量條件,適當提前或延後播種。種子保存期一般為2年,生產中最好選用新種子,並於播前進行浸種,條播或穴播均可,行距35-40厘米,穴距20-25厘米,播後覆土2厘米,並蓋膜保墒,出苗後揭去覆蓋物。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
間苗與中耕:一般在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 開始第一次問苗,以後再陸續疏苗,真葉4-5片時進行定苗,苗距20-25厘米。中耕時配合進行鋤草、鬆土,並向根部適當培土。
澆水:苗期繼續保持土壤的濕潤,土表乾燥時可適當澆水。進入葉旺盛生長期適當控水,進行中耕蹲苗,以防地上部徒長。進入肉質根膨大期後及時增加澆水。採收前10天,停止澆水。
追肥:可根據植株的長勢並配合澆水進行追肥,一般2-3次,每次畝施過磷酸鈣15千克。第一次在定苗時進行,以後隔20天追施第二次或第三次。 還可葉面追施2%o的尿素+3%的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 1-2次。
採收管理
收穫:9月下旬起可陸續採收,直至10月下旬全部收完。為了增加肉質根中的牡蠣風味,可儘量延遲收穫時間。採挖時切去距根莖處10厘米以上的葉片,將根儲存於窖內,下墊潮濕細沙,可長期儲存,陸續上市。收穫時儘量避免傷根,以免汁液流失,影響風味。一般畝產1500-2000千克。
採種:收穫時,注意選擇根形整齊、無傷、具本品種特徵的肉質根作種株,切去根莖上部6厘米以上的葉梢,入宭儲存。翌春按照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的密度,定植於制種田,加強中耕、施肥、澆水。種株抽墓後花莖較高,應及時搭架支撐,避免倒伏造成減產。頭狀花序露出白色冠毛時及時收穫,去種子上的冠毛,精選後貯存於乾燥處,畝產種子75千克左右。
主要價值
蒜葉婆羅門參以肉質直根供食用。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蔬菜牡蠣之稱,並具有治療黃疸病、提神與利尿等功效,是一種營養保健型蔬菜。根可以入藥,補中益氣健脾,治病後體虛、小兒疳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