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豆49

蒙豆49是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以登科1號為母本,黑河43為父本經有性雜交,系譜法選育而成的早熟、高產大豆品種。

蒙豆49生育期為112天,出苗至成熟需≥10℃活動積溫2130℃,為披針葉、紫花、灰色茸毛、無限結莢習性;株高94.7厘米,底莢高14.8厘米,主莖節數16.5個,分枝數0.9個,單株有效莢32.2個;以主莖結莢為主,植株中下部莢豐富;抗倒伏,落葉性好,抗炸莢。成熟莢果彎鐮形,莢皮深褐色。百粒重16.6—17.9克,籽粒圓形,淡黃色種皮,黃色子葉,黃色種臍,強光澤,籽粒大小均勻一致,該品種抗大豆灰斑病1號和7號混合小種(R);中抗大豆花葉病毒SMVI株系(MR);中抗大豆花葉病毒SMVⅢ株系(M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豆49
  • 選育單位:呼倫貝爾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品種來源:登科1號為母本、黑河43為父本
  • 作物名稱:大豆
  • 審定編號:蒙審豆2021002號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區域試驗,生產試驗,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母本登科1號是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於2009年育成的國審高油大豆品種;父本黑河43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選育的早熟大豆品種。
2009年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以登科1號為母本,黑河43為父本配置雜交組合F0代,組合代號09196,經有性雜交,獲得F0代雜交種子15粒。2009年冬季在海南種植F1代,根據父母本性狀淘汰偽雜種,獲得13個F1代單株。2010年春季在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所內種植F2代,單株摘莢混收。2011—2013年在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所內種植F3—F5代,選擇優異單株。2014年在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所內種植F6代,根據株行產量、抗逆性狀和室內品質分析進行決選,決選品系代號為呼交14-1000。2015—2017年參加呼倫貝爾市農牧科學研究所所內多點異地鑑定試驗。2018—2019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大豆極早熟B組區域試驗。2020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大豆極早熟B組生產試驗。2021年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蒙審豆2021002號。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蒙豆49生育期為112天,出苗至成熟需≥10℃活動積溫2130℃,為披針葉、紫花、灰色茸毛、無限結莢習性;株高94.7厘米,底莢高14.8厘米,主莖節數16.5個,分枝數0.9個,單株有效莢32.2個;以主莖結莢為主,植株中下部莢豐富;抗倒伏,落葉性好,抗炸莢。成熟莢果彎鐮形,莢皮深褐色。百粒重16.6—17.9克,籽粒圓形,淡黃色種皮,黃色子葉,黃色種臍,強光澤,籽粒大小均勻一致。
  • 抗性:2020年經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大豆研究所人工接種鑑定,抗大豆灰斑病1號和7號混合小種(R),加權值為0.42;中抗大豆花葉病毒SMVI株系(MR),病情指數27.27%;中抗大豆花葉病毒SMVⅢ株系(MR),病情指數30%。
  • 品質: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長春)檢測分析,蛋白含量為40.13%,脂肪含量為19.99%,蛋白脂肪之和為60.12%。

產量表現

區域試驗

2018—2019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大豆極早熟B組區域試驗,2018年4點平均產量為2754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登科5號增產5.4%;2019年5點平均產量為2385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登科5號增產4.7%。2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2569.5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登科5號增產5.05%。

生產試驗

2020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大豆極早熟B組生產試驗,6點平均產量2409千克/公頃,較對照品種登科5號增產6.9%。

適種區域

蒙豆49適宜內蒙古自治區出苗至成熟需≥10℃活動積溫2100℃以上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

  • 播前準備:選擇正茬地塊,進行秋翻、秋耙、秋起壟,播前對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處理。
  • 適時播種:內蒙古自治區≥10℃活動積溫2130℃以上積溫區5月上、中旬播種。高肥力地塊保苗數為25.5萬—27萬株/公頃,中低肥力地塊保苗數為28.5萬—31.5萬株/公頃。
  • 合理施肥:(1)底肥:有條件地塊施15000—30000千克/公頃腐熟有機肥。(2)種肥:磷酸二銨150千克/公頃+硫酸鉀37.5千克/公頃+尿素37.5千克/公頃施於種下5—7厘米處。(3)追肥:初花期根據田間長勢結合中耕追施75千克/公頃尿素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0.5%—1%溶液2次。
  • 加強田間管理:大豆生育期進行人工或化學除草,及時中耕除草,採用藥劑防治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等。加強水分管理,苗期不灌水,花期缺水時適量灌水,結莢鼓粒期保證水分充足。
  • 適時收穫:當落葉達90%時收割晾曬,籽粒歸圓後及時脫粒、清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