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第四中學

蒙自市第四中學

蒙自市第四中學位於紅河州蒙自市工業園區上海路口,占地162.5畝,是雲南省二級一等普通高中。學校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史,其前身是創辦於1964年的“蒙自縣農中”;2010年11月15日,蒙自縣人民政府與雲南師範大學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2012年9月成立“雲南師範大學附屬蒙自中學”,由蒙自市教育局和雲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集團共同管理;2017年7月3日,蒙自市人民政府與雲南師範大學終止合作辦學協定,學校交由蒙自市教育局直管,更名為“蒙自市第四中學”。 學校現有教學班45個,其中國中24個班,高中21個班),學生共2171人。 學校共有教職工148人,2013年以後新招聘的專任教師均來自211大學和省、部級重點師範院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自市第四中學
  • 外文名:Mengzi city no.4 middle school.
  • 原名:雲南師範大學附屬蒙自中學
學校地圖,悠悠歷史,光輝未來,

學校地圖

地址位於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天馬路與上海路交匯處
蒙自市第四中學

悠悠歷史,光輝未來

1964年,雲南省給紅河州創辦一所半工半讀學校和一所半農半讀學校的名額。前者辦於箇舊市,後者辦於蒙自縣。於是,蒙自縣農業中學(以下簡稱農中,習慣稱十里舖農中)於1964年誕生了。
農中創辦時校址位於十里舖公社十里舖村,創辦人尹朝永,校長孔繁平。當時,十里舖公社在大煉鋼鐵時期辦的公社鋼鐵廠已經倒閉,農中就在這個廠的遺址上創辦起來。學校占地面積24畝,建築面積2280平方米。
1964年招生二個班,每班50人。1965年同樣招生二個班。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沒有再招生。
農中時期,半天上課,半天勞動,邊學習邊實踐。有30多畝田地的勞動基地,有養豬場養雞場,有耕牛。最紅火的時候,有12條牛,近30頭豬,200多隻雞。過年時師生殺豬聚餐。
1968年12月28日,十里舖農中解散。在那天的全校大會上,軍代表—空軍部隊某部參謀長以及縣文教科領導、校長等依次發言,動員學生回響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資下中農的再教育”的偉大號召,上山下鄉。次日,學生滿懷革命激情奔赴農村廣闊天地。
1969年-1970年,辦“5.7”幹校,負責人王躍強。聚集了一批省級和縣級的幹部在這裡,進行思想改造。
1971年,改為蒙自縣第三中學。學校負責人是范東漢,革委會主任。
1971年至1979年,共招國中班11個班,高中班6個班。1980年起,不再招高中班。
這段時期,初期在文革中,後期雖然文革已結束但文革的影響猶在。當時辦高中班,條件根本不具備。經費緊缺,校舍條件差,教學條件差,師資力量差。聘請一些知青和部隊家屬作代課教師。1974年,代課教師達12人,占當時教職工總數22人的一半多。存在國中學歷的教師教高中課程的情況。教學質量可想而知。但那個時期的畢業生中也還是出過幾個包括後來任蒙自縣常務副縣長陸繼高和紅河州州婦聯主任普菊紅在內的人才。
這期間的主要建設,建蓋教師宿舍120平米,建蓋學生宿舍120平米,投資1.4萬元。
1980年,范東漢調離三中,教導主任李潤民代為主持全校工作。
1984年,楊傑調入三中任校長。
1989年,楊傑調往進修學校。蒙自三中改為蒙自縣十里舖中學,縣、鄉兩級管理。李潤民被任命為副校長主持工作。
蒙自市第四中學
1980年代,處於穩定調整、小步發展時期。教師隊伍趨於穩定,教師學歷結構逐年提高。教學秩序穩定,教學質量逐步提高。這期間,修繕、建蓋教室及宿舍等計570平米,計投資2.9萬餘元。
1993年9月13日學校由十里舖村搬遷到現在的土官村。新校址占地面積49.8畝,當時建築面積2916平方米。
1995年,陸建安調入任副校長主持工作。蔣樹發為學校黨支部書記。
1998年,易顯庚調入擔任校長兼支部書記。陸建安仍為副校長。
1990年代,學校處於加速發展時期。1993年學校遷入新校址是本校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學校占地面積增加了一倍多,校舍設施顯著改善。其年開始每年招生4個班。
教職工人數從1989年的25人,增加到1993年的32人,1999年達到47人。
1997年完成“兩基”檢查驗收。1998年完成普及實驗教學檢查驗收。
這段時期的主要建設投資,在學校搬遷之前修建校舍240平方米,投資1.6萬元;搬遷之後,修繕營房作為校舍投資40萬元,修建圍牆和大門投資15.5萬元,修建師生宿舍340平方米投資4.18萬元,修建廁所一所、修建球場及安裝變壓器投資計18萬多元。
2002年2月,李韶文調入擔任校長。易顯庚仍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陸建安為副校長。
2003年,付偉從多法勒中學調來擔任校長,李韶文調往蒙自二中,易顯庚調往雨過鋪中學。陸建安任黨支部書記。
2004年11月,李韶文在校長公選中擊敗所有競爭對手,再度擔任十里舖中學校長。付偉調往蒙自三中。
2000年開始,學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學校面貌日新月異。2000年-2001年,每年招生5個班。2002年起,每年招生6個班。2005年教職工人數為55人,其中教師48人。2003年建立起校園網和一個擁有30台電腦的微機室,我校從此邁進資訊時代。2004年5月,我校的網站在國際網際網路上成功發布。2005年底,遠程教育項目配套設備到位,包括34台電腦以及投影機等其它設備,組建一個微機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
這段時期主要建設投資,2001年投資185萬多元建成教學大樓;2002年至2005年投資16.4萬多元修繕校舍840平方米;修建門衛室停車棚等輔助設施投資9.8萬元;修建綠化帶近2000平方米投資近10萬元。
2010年,雲南師範大學與蒙自市政府簽約,確定在十里舖中學的基礎上改擴建為師大附屬中學。2012年8月總投資達1.6億的學校改擴建工程基本完成,一所現代化的嶄新中學在這片紅土地上拔地而起。同年9月雲南師範大學附屬蒙自中學正式開始招生。
根據2017年7月3日蒙自市人民政府與雲南師範大學簽訂的《解除合作辦學協定》精神,原“雲南師範大學附屬蒙自中學”,於2017年8月正式更名為“蒙自市第四中學”,更名後的“蒙自市第四中學”辦學性質不變,依然為全日制公辦完全中學,由蒙自市教育局直管。特向廣大師生、家長公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