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浚生
- 生日:1881年
- 逝世時間:1938年
- 籍貫:陝西蒲城
人物生平,主要事跡,
人物生平
宣統元年(1909)加入中國同盟會,與同盟會陝西籍的老會員于右任、井勿幕、劉允臣等常有書信來往。
辛亥武昌起義之後,西安立即舉旗回響,10月23日省城光復。
不久,中華民國軍政府任命張鳳翽為中華民國軍政府秦省大都督,蒙在大都督府掌管文書,張鳳翽頒布的文告、函電等,大都出於蒙和郭希仁之手。由於內憂外患,蒙鬱悶成疾,1937年下半年起病情日益加重,於1938年4月6日與世長辭。
主要事跡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下令縮編秦隴復漢軍,井勿幕、胡景翼、曹印侯被迫離開部隊,張鳳翽則屈於壓力,倒向袁世凱,下令解散了州、縣議會和省議會。不久,張鳳翽被調入北京,袁世凱派其親信陸建章為陝西將軍,完全控制了陝西局勢。
面對複雜多變的形勢,蒙於苦悶、彷徨之中,感悟到軍隊在革命事業中的重要作用。
1914年,楊虎城在蒲城打死大惡霸李禎之後逃至麟遊縣知事公署,蒙對楊說:“沒有武力,革命難以成功。”勸楊等待時機,發展武裝力量。
同年,蒙迫於形勢,離開麟遊任所,返回故里蒲城,任國小教師。
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激起全國人民反對。高峻聯合曹世英、郭堅、耿直等樹起護國軍旗幟,通電討袁驅陸(建章)。蒙當即參加了曹世英部,投入討袁護國運動。
袁世凱死後,代之而出的段祺瑞廢除臨時約法並解散國會,孫中山在南方樹旗護法,陝西成立靖國軍回響。
1918年1月三原起義後,曹世英任陝西靖國軍左翼總司令,蒙任曹部參謀。這時,楊虎城率領一支武裝參加靖國軍,被委任為左翼軍第五游擊司令,楊當時的唯一要求,是請蒙浚生幫他整訓部隊。
同年8月,于右任回陝就任靖國軍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楊部編為第三路第一支隊,蒙任第一支隊參謀長,繼續協助楊整訓部隊,被視為楊部的“靈魂”。楊待蒙如兄長,稱之為“蒙哥”。
1922年,陝西靖國軍大部被直系軍閥收編,只有楊虎城堅持靖國軍旗幟不倒,並迎于右任到武功重建靖國軍總司令部。這一切,亦多賴蒙的出謀策劃。
楊部孤軍堅持到1922年夏,在軍閥閻相文、吳新田的全力圍攻下失敗。為不使這支部隊被瓦解,蒙再次發揮了作用;他利用同陝北鎮守使井岳秀的朋友關係,引薦楊率部退往陝北,進入井部防區,保全了實力。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蒙以陝北代表出席,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0月,馮玉祥、胡景翼、孫岳聯合起兵,推翻直系軍閥政府,成立中華民國國民軍並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
在蒙的推動下,井岳秀同意胡景翼的提議,將其部隊改編為陝北國民軍,任命楊虎城為前敵總指揮,蒙在前敵指揮部任參謀。不久,隨楊部離開陝北南下,以配合國民軍在豫西的軍事行動。
1926年4月,堅持國民革命的楊虎城、李虎臣等部,被劉鎮華的鎮嵩軍圍困於孤城西安。在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困難條件下,守城之戰堅持了八個月之久,最終在國民軍聯軍的援助下取得勝利。在曠日持久的守城戰役中,蒙作為守城主力——楊虎城部的參謀長,運籌帷幄,深謀遠慮,表現出了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守城一開始,楊虎城就接受蒙的建議,取消守城各部原來的番號,統稱“陝軍”,並推舉李虎臣為總司令,楊和田玉潔(守三原)任副司令。這項措施不但使守城各部號令統一,行動一致,而且減少了各部之間的摩擦,團結了友軍。
在生活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蒙負責籌糧備草,不遺餘力。緊要關頭,他殺掉自己的坐騎,與官兵同食。守城官兵親切地稱他為“我們的蒙丞相”。
西安解圍後,楊部被編為國民軍聯軍第十路軍,1927年春又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軍,東出潼關,參加北伐。蒙被任命為總參議長,負責協助副司令李子高留守陝西。
在極其複雜的軍事、政治形勢下,蒙協助李子高保存了這支部隊。
1930年冬,楊虎城率部回陝主持陝西軍政,曾電催在上海的蒙速回西安,研究政務和人事安排。蒙認為楊虎城大功告成,自己應急流勇退,乃借病不歸。直至“九一八”事變後才回到陝西,長期寓居三原,僅任陝西省政府顧問名譽職務。
這期間,他雖遠離政治旋渦,但對國事的關心,未曾稍減。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生後,他支持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事變的主張,稱讚紅軍是“王者之師”。並說:楊若與紅軍長期合作,則前途不可估量!
通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蒙進一步加深了對共產黨的認識,同一些共產黨人過往甚密,並相繼將自己的子女送到安吳堡青訓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