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薩啄木鳥

蒙巴薩啄木鳥

蒙巴薩啄木鳥是鴷形目啄木鳥科的一種動物。嘴強直如鑿;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後;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 12 枚 ,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

橡子啄木鳥體長約20厘米。紅頭啄木鳥體長與橡子啄木鳥相似,約19~23厘米。

基本介紹

名稱類別,形態特徵,生活習性,保護級別,分布範圍,該科種類,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蒙巴薩啄木鳥
【拉丁學名】Campethera mombassica
【命名時間】Fischer & Reichenow, 1884)
【英文名稱】Mombasa Woodpecker

形態特徵

該科鳥類頭亦大,但頸較長,嘴強硬而直,呈鑿形,鼻孔裸露;角舌骨延成環帶狀,兩側自咽喉繞過枕部至上嘴基。舌長而能伸縮,先端列生短鉤;腳稍短,具3或4趾;初級飛羽9片。頭骨為蜥齶型,鋤骨被一些成對的骨片所代替,頜齶骨細小遠離兩側,胸骨後端每側有2切刻,胸骨柄分叉。腿肌肉缺棲肌和副股尾肌;尾呈平尾或楔狀,尾羽大都12枚,羽乾堅硬富有彈性,在啄木時支撐身體。 啄木鳥最為常見的是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綠啄木鳥體羽主要是綠色,下體污灰色帶有綠色沾染。雄鳥的頭頂為紅色,非常鮮艷。斑啄木鳥的體形略小,上體羽色是黑底有白斑,以翅膀上居多,下體棕白色,尾下部是紅色,雄鳥的頭的後部也是紅色。還有一種體形更小的啄木鳥叫蟻鴷,也較為常見,它的羽色比較特別,上體是淡銀灰色的底色,密布著暗褐色的斑紋,好像蛇皮的花紋,下體近白色。它不會攀登樹木,也不啄木捕蟲,卻在地上覓食螞蟻,所以也叫地啄木鳥。

生活習性

啄木鳥有極為高超的捕蟲本領,它的嘴強直而尖,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也能啄開堅硬的木質部分,很像木工用的鑿子,它的舌細長而柔軟,能長長地伸出嘴的外面,還有一對很長的舌角骨,圍在頭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彈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張,可以使舌頭伸縮自如,舌尖角質化,有成排的倒須鉤和粘液,非常適合鉤取樹幹上的昆蟲及幼蟲。它們用嘴敲擊樹幹,在寂靜的林中發出“篤,篤……”的聲音,如果發現樹幹的某處有蟲,就緊緊地攀在樹上,頭和嘴與樹幹幾乎垂直,先將樹皮啄破,將害蟲用舌頭一一鉤出來吃掉,將蟲卵也用粘液粘出。當遇到蟲子躲藏在樹幹深部的通道中時,它還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特異的、使害蟲產生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在聲波的刺激下,昏頭轉向,四處竄動,往往企圖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這裡的啄木鳥擒而食之。它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小囊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碰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上幾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蟲為止。
啄木鳥啄食的害蟲包括森林中鞘翅目的象甲、偽步行甲、天牛幼蟲、金龜甲,鱗翅目的逼債蛾、螟蛾,以及花蝽象、臭蝽象、蝗蟲、螞蟻、蠐螬、小囊蟲、天牛幼蟲、蠐螬、白蟻等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該科種類

(34屬,221種)
相關知識
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音速的兩倍,這樣它的頭部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劇烈的震動,但它既不會得腦震盪,也不會頭痛。原來在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它的頭骨結構疏鬆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裡面含有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於突然旋轉的運動比直線的水平運動更容易造成腦損傷,所以在它頭的兩側都生有發達而強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這種精妙的防震設定原理,給防震工程學提供了安全運動防護帽和防震盔的正確設計方案,現代的防護帽都具有一個堅硬的外殼,裡面為一個鬆軟的套具,它們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個防護領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時造成旋轉運動。由於啄木鳥為保護樹木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人們稱它們為“森林衛士”或“樹木醫生”。在k國的一些古書里,很早就有關於啄木鳥啄木食蟲的記載,例如《禽經》中有“ 志在木”,《異物志》中有“穿木食蠹”的記載,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指出:“此鳥斫裂樹木取蠹食故名”,還指出:“(啄木鳥)剛爪利嘴,嘴如錐,長數寸,舌長於嘴,其端有針刺,啄得蠹,以舌鉤出”。此外還有“南山有鳥,其名啄木。飢則啄樹,暮則巢宿。無乾於人,惟志所欲,性清者榮,性濁者辱。”,以及“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肯歸。終日為君除蠹害,莫嫌無事不頻飛。”等歌詠啄木鳥的詩作,可見啄木鳥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