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蒙古王公
- 性質:蒙古貴族總稱
- 朝代:清代
- 職責:維護王公貴族對屬民的統治特權
蒙古王公,清代蒙古貴族的總稱。清朝統一蒙古以後,廢除蒙古以前的濟農、洪台吉、丞相、太師、宰桑等封建貴族稱號;為了籠絡蒙古貴族,以滿族宗室的封號贈給蒙古貴族。沿革根據蒙古封建貴族不同的身分等級和地位以及對清王朝的效忠,授予...
善巴(? —1657),清初蒙古王公。烏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濟拉瑪(又作者勒篾)後裔,諾穆圖偉徵子。人物生平 善巴的祖父猛古歹(莽古岱)是朵顏衛首領影克的弟弟,歸順了土默特領主俺答,其子那禿(諾穆圖)娶俺答之女,由此...
外藩蒙古王公是清朝外藩蒙古的王公。大清入八分公爵位也在蒙古地區實行。外藩蒙古爵位分為六等,即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此六等以下還設有台吉、塔布囊,又分為四等,台吉、塔布囊的爵位相同,...
達什(?—1760年),清代蒙古王公。喀爾喀賽音諾顏部人。博爾濟吉特氏。達延汗巴圖蒙克後裔,札薩克一等台吉額墨根長子。人物生平 初授協理台吉。曾扈從乾隆帝木蘭行圍,賜孔雀翎及黃馬褂,命乾清門行走。乾隆十八年(1753年),以杜...
諾爾布(?—1767年),清代蒙古王公。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人。博爾濟吉特氏。達延汗巴圖蒙克後裔,納木札勒多爾濟子。初為二等台吉。人物生平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其叔策登扎布附和托輝特部青袞咱卜叛,他勸阻,不聽,遂與...
善巴(?—1707年),喀爾喀賽音諾顏部人,清代蒙古王公。人物生平 康熙初年,其父塔斯希布去世,善巴襲位。從善巴開始,賽音諾顏部逐漸從土謝圖汗部中獨立,成為喀爾喀四部之一。1664年,被賜封信順額爾克岱青。善巴在1677年編纂完成...
額璘沁(?—1710年),清代蒙古王公。喀爾喀賽音諾顏部人。達延汗巴圖蒙克玄孫,多羅郡王袞布長子。人物生平 康熙三十五年(1696),隨撫遠大將軍費揚古敗準噶爾部噶爾丹於昭莫多(土拉河、克魯倫河上源)。四十七年(1708),襲札...
諾爾布(?—1687年),清代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之汗。博爾濟吉特氏。車臣汗巴布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受父命攜子伊勒登阿喇布坦向清朝入貢。次年,因所屬巴爾虎人以牲畜及貂皮私與俄羅斯互市,清派軍征俄羅斯入侵者,並命其整頓所屬...
武昌起義爆發後,在京的蒙古王公們,面對清朝覆亡、共和將興的局勢,為挽救清王朝覆亡的命運,1911年10月24日,在京成立了“蒙古王公聯合會”亦稱“蒙古同鄉聯合會”。背景簡介 該會訂立《章程》八章二十一條及《附屬檔案》一條。“本會...
巴朗(?—1692),清代蒙古王公。喀爾喀土謝圖汗部人。博爾濟吉特氏。達延汗巴圖蒙克後裔,喇布塔爾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徙牧色楞格河。後攜屬眾700餘戶附清,賜牧蘇尼特界內烏納齊。二十八年夏,兼領岱青諾顏洪果爾部眾。秋,所屬...
阿寶(?—1739年),即額駙阿寶。清代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台吉。多羅貝勒和羅理第三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一作四十三年,1704年),娶和碩格格,封和碩額駙,賜第京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襲父爵。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御前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與居住遊牧處所者相同。俸緞折米者視俸銀的一半。借支俸銀者, 王爵等不得超過五年, 貝勒、貝子、公等不得超過十年,均予扣還。未及扣清或身故或坐事去爵者,由承襲人名下按年減半坐扣。外蒙古親王、...
達賚(?—1930年),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人。博爾濟吉特氏。那蘇圖子。光緒二十七年(1901),承襲輔國公,賜三品頂載,駐在京師。民國元年(1912),因袁世凱以爵位拉攏蒙古王公,晉級為貝子。任哲里木盟十旗王公駐京...
《蒙古王公進宴即席書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八帙行圍勉自強,後言想不謂禽荒。一因祖制慎為守,重以孫謀永示蘉。曠野射麃歡眾庶,穹廬舉兕獻藩王。四年如是申嘉約,靜俟天恩敬不遑。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
清朝國史館編,理藩院頒發。清乾隆六十年(1795)北京武英殿刻印本。線裝,一百二十卷。版框尺寸26.2×20cm。此書簡稱《蒙古王公表傳》,全稱是《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功績表傳》,一般寫作《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又作《欽定蒙古...
會議前後,袁世凱、蒙藏事務局、溥儀等人分別向阿穆爾靈圭、陳昭常、齊默特色木丕勒發了密電,主要內容為中華民國政府將對贊成共和的蒙古王公進行封賞,並要求他們安撫蒙古王公使之支持共和。會上,阿穆爾靈圭、陳昭常等人分別發言,解釋了...
蒙古王公會議,民國初年東蒙古王公反對庫倫“獨立”的會議。沿革 1911年,沙俄策動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獨立”。遭到蒙古族各階層的普遍反對。1912年9月及1913年10月,內蒙古哲里木盟10旗王公兩次在長春舉行東蒙古王公會議,討論贊助五族...
在這段期間,俄國極力推進和蒙古各部的經濟、文化和軍事交流。20世紀初,面對外蒙古地區落後的經濟狀況和深重的邊疆危機,朝中大臣和一部分比較開明、接觸國內外新事物較多的外藩蒙古王公,也提出了振興蒙古、圖強變革的奏議。他們主張要在...
扎噶爾道爾吉(1884年~1944年或1942年),又名扎噶爾扎布,人稱扎王,蒙古王公,世襲巴林右旗扎薩克多羅郡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襲郡王爵位。民國成立後,赴京覲見,擁護民國,加封和碩親王。日軍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後,先後任昭...
同時,不少蒙古王公已經大權旁落。握有實權的仕官擁兵自重,形成了對王公特權的嚴重威脅。早熟的奇忠義感到,王族成員雖有虛名,但是缺少社會影響。只有具有社會地位,才有政治地位,才有講話的權利。因此,他通過旗里交好的仕官與國民黨駐...
杭達多爾濟(Ханддорж,1871年—1915年),又譯剛達多爾濟,博爾濟吉特氏,晚清蒙古王公,外蒙古獨立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出身土謝圖汗部,世襲該部右翼左旗札薩克和碩親王,外蒙古獨立後任“大蒙古國”首任外務大臣。人物生平 ...
旺都特那木濟勒(1844年-1898年),清代蒙古王公,字衡齋,號如許主人。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旗人,烏梁海氏。成吉思汗功臣者勒篾(濟拉瑪)後裔。色伯克多爾濟子。清代蒙古王公。旺都特那木濟勒於同治七年(1868年)襲郡王位,娶清...
齊旺,清代蒙古王公。喀爾喀賽音諾顏部人。博爾濟吉特氏。達延汗巴圖蒙克後裔,實弟長子。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八年(1719),襲札薩克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13),隨清軍擊準噶爾兵於蘇克阿勒達呼。十年,隨額駙策棱戰準部軍於額爾德尼昭(...
勒扎勒仁欽旺布,民國時期蒙古王公。內蒙古敖漢旗人。博爾濟吉特氏。人物生平 成吉思汗三十三世孫,札薩克官布札布之子。信奉佛教。繼承王位時,其叔父之子阿拉木斯貝子,於北京雇用三百人組成武裝,回敖漢旗王府,以武力奪取王印,被熱河都統...
承慶樓一樓原為為祠堂,供奉有12位札薩克(祖先)的畫像,承慶樓的二樓原為佛堂,用以供奉千手千眼佛,蒙古王公信奉藏傳佛教,因此舊時此處常煙火繚繞供以祭拜。文物遺存 親王府內保存著許多珍貴文物,包括“世守漠南”印、“喀喇沁王...
棍楚克蘇隆(西里爾蒙古文:Гончигсүрэн,1887年-1913年),清末民初蒙古王公,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左翼前旗人。清朝時襲爵多羅冰圖郡王,人稱賓圖王。外蒙古獨立後投奔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成為博克多汗國的副總理...
德色賴托布,清末民國時期蒙古王公。內蒙古敖漢旗人。博爾濟吉特氏。色丹那木濟爾長子。昭烏達盟長敖漢旗貝子達克沁之孫 人物生平 光緒十七年(1891),金丹道教起事,在拉西理和德力根保護下,乘夜越牆逃出貝子府,至奉天。清廷派軍並調昭...
中華民國政府作出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規定王公世爵概仍其舊,並得依次傳襲的規定,在內外蒙古王公中深得人心。贊成共和制度的蒙古王公在阿拉善地方集會,形成決定事項11條,表示內外蒙古均應懸掛五色國旗,擁護共和制度。塔王順應...
清代君主稱“皇帝”,而把出於蒙古語的“汗”,封賜給外藩蒙古的少數王公(外喀爾喀三“汗”、厄魯特一“汗”)。而在高加索和中亞地區,稱“汗”的君主國也先後被俄羅斯帝國吞併,到十月革命後僅存的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被蘇維埃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