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蒙古原羚體形纖瘦,但比
藏原羚 和
普氏原羚 大,也略顯粗壯,頭體長108-160厘米,肩高54-84厘米,尾長9-12厘米,耳長9.7厘米,顱全長22-27厘米,體重25-45千克。中等大小體態優美的羚羊,雄性角較短(20厘米)彎向後方再轉向上,角尖向內彎。夏季背部毛色橙黃色,體側黃棕色,與淺沙黃色的鵝喉羚相比體色深很多。腹面和臀斑白色,尾色深,左右擺動時與白色臀斑反差明顯,冬毛色淺。頭部圓鈍,耳朵長而尖,並且生有很密的毛。具有眶下腺,與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不同。
雄獸長在額骨上的角較短而直,呈豎琴狀,基部大致向上平行伸出,表面有明顯而緊密的環形橫棱,環的數目最多不會超過23個,尖端平滑,略微向後方逐漸斜向彎曲,呈
弧形 外展,最後兩個角尖彼此相對。角的內部為骨質,外面是表皮角質化形成的角鞘。雌獸沒有角,僅有一個隆起。頸部粗壯,尾巴很短,僅有9-11厘米。夏毛較短,為紅棕色,腹面和四肢的內側為白色,尾毛棕色。冬毛密厚而脆,但顏色較淺,略帶淺紅棕色,並且有白色的長毛伸出,腰部毛色呈灰白色,稍帶粉紅色調。臀部有白色的斑,不算大,但十分明顯,尤其是冬季。鼠蹊腺發達。蒙古原羚的四肢細長,前腿稍短,角質的蹄子窄而尖。
棲息環境 棲息於半乾旱的草原及半荒漠地區。一般避開高山或純
沙漠 地區,只是偶爾才到高山或者峽谷地帶,但從不進入沙漠之中。從前也生活於較濕潤的東北草原。
蒙古原羚 生長習性 性喜群棲,集大群生活,在春季向北遷移時曾經觀察到達6000-8000頭的集群。在夏季牧場雄性從群中分離出來。集群的時間比較長,移動的距離和範圍也大,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大規模遷移,隨著
牧草 的生長情況而遊動。冬季時南移到達雜草草原的邊緣和南方的荒漠草原,但不會越過長城以南。遷徙途中主要是以枯草、積雪來充飢和解渴。在休息的時候,通常先用蹄子把積雪刨開,形成淺坑,然後群體成員聚攏在一起,臥在其中。如果是在十分寒冷的白天或者風雪交加的夜晚,更是彼此緊靠,縮成一團。
到了春季,群體又逐漸向北方移動。夏季通常於清晨和下午進行覓食活動,並且常到有鹽鹼結晶的鹹水湖畔去舔食,一般主要吃草,也吃少量樹葉。這時的食物有長芒、針茅、多須蔥等雜草和錦雞兒等灌木,以及蒿類、豬毛菜和豆類等,取食場所常有雁類等水禽在其身邊活動,彼此和睦相處。蒙古原羚很耐渴,有時可以幾天不喝水。中午喜歡分散成小群靜臥,進行反芻。秋季,各個家族匯集成一個大群,有時可以多達數千隻,浩浩蕩蕩地進行遷移,通常有一隻有經驗的雄獸在前面帶路,其餘的個體便一隻跟一隻組成一列縱隊,有條不紊,依次行進。
蒙古原羚善於跳躍,高度可達2.5米,平地一個縱跳可達6-7米遠,下坡時甚至能跳到13米遠。蒙古原羚也善於奔跑,最高時速為90千米左右。如果以75千米的時速奔跑,則可以持續1小時之久,在原野上時而直線前進,時而來回橫竄,尤其喜歡在草原上賓士的馬匹和汽車面前飛越而過。由於奔跑的本領十分出眾,再加上各種感覺都十分靈敏,所以發現遠處的天敵後並不害怕,往往先凝視一陣,然後奔跑一段距離,復又站住,回過頭來觀察一番,再飛速奔逃,轉瞬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東部和中部,向南至河北、山西、陝西接壤部分,以及蒙古國、前蘇聯部分乾旱草原及半荒漠地區。
蒙古原羚分布圖 繁殖方式 蒙古原羚的交配季節在晚秋和初冬。雄獸在繁殖期到來之前首先單獨組成群體,與雌獸分開活動,到晚秋和初冬時的交配季節再回到大群中。雄性在交配季節十分興奮,脖子脹得又粗又大,常低著頭部亂奔亂竄,拚命地追逐雌性。雄性在爭奪配偶時常用“啊卡、啊卡”的嘶叫聲威脅對方,這種聲音十分洪亮,在草原上可傳播到幾千米遠。不過,蒙古原羚們的角斗卻並不激烈,一旦對手敗退而被逐出時就會嘎然而止,不會出現因爭鬥而死亡的現象。
到了5-6月份,蒙古原羚群體大多移居到水草豐盛的地區。7月初,懷孕的雌獸便單獨生活,懷孕期186天,然後在較為稀疏的灌木林中
分娩 ,每胎產1-2仔,偶爾為3仔。剛出生的幼仔,被雌獸舔幹了身體就能站立起來,生3日後就可以隨著雌獸疾速奔走,時速為40千米左右,2-3個月後即能以最高速度奔跑,時速竟能達到80-90千米。幼仔17-18個月達到性成熟。
雄性 幼仔在4-5月齡時,就在額骨的頂部長出短小的角,到冬季時長度已經有1-2厘米,呈黑色,直立而光滑,沒有圓環,而且被頭頂上的長毛所遮蓋。1-2歲達到性成熟時具有6-10個環紋,以後環紋逐漸增多。蒙古原羚的壽命為7-8歲。
亞種分化 蒙古原羚(2亞種) 1
蒙古原羚阿爾泰亞種
Procapra gutturosaaltaica
俄羅斯亞洲區,阿爾泰地區,阿爾泰山脈,西伯利亞南部,貝恩 - 查乾通,蒙古西北部南端。
2
蒙古原羚指名亞種
Procapra gutturosagutturosa
蒙古東部,中國西南至中國東南部。內蒙古、吉林、河北、陝西、山西、寧夏、甘肅。
種群現狀 由於偷獵、圍欄的限制和草原開墾,蒙古中部和西部種群大都已經消失,在俄羅斯瀕臨滅絕,在中國成為稀有動物。中國蒙古原羚的分布範圍大約是1950-1970年代的25%(蒙古原羚現只見於內蒙古東部)。在這期間種群數量已大幅度減少,從大約200萬下降到25萬(僅有8萬-8.5萬頭長期居住在中國而不遷移到蒙古。Jiang and Wang 2001, Olson et al. 2005)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最新報導 2015年5月18日,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錫林郭勒盟支隊發布訊息稱,該支隊官兵在轄區巡邏過程中,發現200餘只成群的野生蒙古原羚在草原上奔跑的景象。這在近幾年出現的野生蒙古原羚群的規模上尚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