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代爾經濟學文集(第4卷)》是2003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伯特·蒙代爾。
基本介紹
- 書名:蒙代爾經濟學文集(第4卷)
- 作者:羅伯特·蒙代爾
- 譯者:向松祚
- ISBN:9787504931443
- 頁數:173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蒙代爾經濟學文集》(第4卷)分為八章,乃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撰寫的兩篇長篇專題論文,主題是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和國際貨幣史,目的是整合前輩經濟學家的理論工作與過去三個世紀的世界經濟史,並用世界經濟史的案例和發展趨勢來闡明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實際運轉。
作者簡介
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主席、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最優貨幣區理論”的奠基人,被譽為“歐元之父”。
羅伯特·蒙代爾曾就讀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1961年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曾在史丹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Bologna (義大利)中心任教。自1966年至1971年,他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期刊》的編輯;他還是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研究研究生院的國際經濟學暑期教授。1974年起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
羅伯特·蒙代爾曾就讀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1961年任職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曾在史丹福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Bologna (義大利)中心任教。自1966年至1971年,他是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和《政治經濟期刊》的編輯;他還是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研究研究生院的國際經濟學暑期教授。1974年起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國際收支調節機制
“馬歇爾——勒納條件”
第二章 桑頓效應
柏拉圖對亞里士多德
貨幣創新和理論進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通貨膨脹及其後果
信用貨幣和紙幣的引入
貨幣本位制的更替
第三章 國際收支分析的十六種方法
對美元資產的一般需求
分析貿易收支的十六種方法
分析方法的套用
第四章 全球對儲備資產的需求:第十七種方法?
結論
第五章 金本位制及其後果
黃金的長期穩定
長期通貨膨脹周期:1789-1819年
通貨緊縮周期:1820-1849年
另一個通貨膨脹周期:1850-1873年
轉向黃金和通貨緊縮:1873-1896年
南非黃金和通貨膨脹:1897-1920年
戰後經濟放緩和大通貨緊縮
黃金——美元本位制:1934-1971年
沒有黃金的通貨膨脹:1972-1981年
強勢美元:1981-1985年
協調美元:1985年之後
第六章 國際調節機制
轉移支付問題
國內商品和貿易條件
國內商品和國際商品的相對價格
銀行體系
所謂重商主義謬誤
古典學說的進一步闡述
俄林——米德準則
第七章 古典調節機制究竟是什麼?
貨幣方法
休謨理論
相對價格的兩個概念
信用引入後的修正
古典均衡中的增長分析
經濟成長效果
儲蓄和貿易收支
貨幣政策和國際收支
第八章 一般均衡分析
十六種方法
國際收支賬戶的構成
中央銀行創造國際收支逆差
預算赤字
利息支付和經常賬戶平衡
對國際收支逆差的調節
對債務的調節
債務人面臨的利率變化
結論
“馬歇爾——勒納條件”
第二章 桑頓效應
柏拉圖對亞里士多德
貨幣創新和理論進展
文藝復興時期的通貨膨脹及其後果
信用貨幣和紙幣的引入
貨幣本位制的更替
第三章 國際收支分析的十六種方法
對美元資產的一般需求
分析貿易收支的十六種方法
分析方法的套用
第四章 全球對儲備資產的需求:第十七種方法?
結論
第五章 金本位制及其後果
黃金的長期穩定
長期通貨膨脹周期:1789-1819年
通貨緊縮周期:1820-1849年
另一個通貨膨脹周期:1850-1873年
轉向黃金和通貨緊縮:1873-1896年
南非黃金和通貨膨脹:1897-1920年
戰後經濟放緩和大通貨緊縮
黃金——美元本位制:1934-1971年
沒有黃金的通貨膨脹:1972-1981年
強勢美元:1981-1985年
協調美元:1985年之後
第六章 國際調節機制
轉移支付問題
國內商品和貿易條件
國內商品和國際商品的相對價格
銀行體系
所謂重商主義謬誤
古典學說的進一步闡述
俄林——米德準則
第七章 古典調節機制究竟是什麼?
貨幣方法
休謨理論
相對價格的兩個概念
信用引入後的修正
古典均衡中的增長分析
經濟成長效果
儲蓄和貿易收支
貨幣政策和國際收支
第八章 一般均衡分析
十六種方法
國際收支賬戶的構成
中央銀行創造國際收支逆差
預算赤字
利息支付和經常賬戶平衡
對國際收支逆差的調節
對債務的調節
債務人面臨的利率變化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