葼,漢語漢字,讀作葼(zōng),指細樹枝,也指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葼
- 拼音:zōng
- 部首:艹
- 倉頡:TUCE
- 總筆畫:12
- 部外筆畫:9
- 五筆86:AQBT
- 五筆98:ARBT
- 筆順編號:122345234354
- 四角號碼:44407
- UniCode:CJK
- 注音:ㄗㄨㄥˉ
- 統一漢字:U+847C
- 繁體部首:艸
詳細釋義,古籍釋義,
詳細釋義
拼音 | 釋義 | 例句 |
---|---|---|
zōng | 細樹枝 | 弱葼系實。 |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 蓼蕺葼薺。 |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騣。《博雅》小也。《說文》木細枝也。《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兗、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又草名。《謝靈運·山居賦》蓼蕺葼薺。《謝跳詩》弱葼即蔥翠,輕莎方霍靡。
又染草。《漢宮儀》葼園供染綠紋綬。
考證:〔《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燕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猶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謹照原文燕改兗。猶改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