葷姓

葷姓

葷姓,葷讀音作hún(ㄏㄨㄣˊ),不可讀作hūn(ㄏㄨㄣ),得姓始祖是遙葷·咄羅、遙葷·迪輦俎里(李懷秀)。一般來說,葷姓子孫都是契丹人的後裔,現今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內蒙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葷
  • 五筆:APLJ
  • 拼音:xūn
  • 部首:艹
  • 組詞:遙葷·可突於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得姓始祖,郡望,歷史名人,

基本介紹

葷[葷、焄、薰、蔒,讀音作xūn(ㄒㄩㄣ),不可讀作hūn(ㄏㄨㄣ)]
葷姓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契丹族,出自遼國時期遙葷氏部落聯盟,屬於以部落稱謂漢化為氏。葷氏部落聯盟,是五代時期崛起於中國北方的契丹族部落聯盟,其主要的軍政首領,就是後來創建了大遼王國的耶律·阿保機的叔叔釋魯,又稱述瀾、述魯,為于越王。遼國,是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建立的國家。契丹族是東胡人的後裔,世代居住在今西拉木倫河、烏力吉木倫河及老哈河流域,早在北魏時期,契丹族就已活躍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契丹社會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過程,在公元七世紀初大賀氏部落聯盟初步統一了契丹各部,與中原地區的大唐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繫。從公元八世紀三十年代至十世紀初年建立起來的遙輦氏部落聯盟,更是契丹族人建立的第二個永久性部落聯盟,軍政首領稱于越王,逐漸將契丹社會推進到了奴隸制社會。契丹奴隸主貴族們在部落聯盟晚期,開始崛起於中國北方。以耶律·阿保機為首的奴隸主貴族,在逐步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通過大規模的連年戰爭以掠奪奴隸和財富,多次挫敗貴族內部反對派的激烈抗爭,在繼承于越王之位的釋魯之子耶律·曷魯幫助下,耶律·阿保機掃平契丹各部,再次建立了統一政權,終於在後梁末帝朱友瑱貞明二年(契丹大聖大明天皇帝耶律·阿保機神冊元年,公元916年)正式建立起雄據中國北方的遼國。契丹族建立遼國後,繼續不斷向外擴張,先後消滅了東方的渤海國,吞併了南方後晉王朝奉獻的燕雲十六州,西南擴展至西夏王朝接壤,北面統領著蒙古高原上的烏古、敵烈、室韋、達旦等部族。到遼聖宗耶律·隆緒時,遼國版圖西至今蒙古國阿爾泰山一帶,北至今蒙古國的克魯倫河,南至今河北省新城縣白溝與宋朝為界,東至於大海,幅員萬里。
遼國共設定有五京: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其中的上京和中京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在建立遼國以前,契丹奴隸主貴族在擴張戰爭中,都曾虜獲了大量的漢人、渤海人和其他少數族人民,將他們帶回契丹本土後,建築起不少城郭進行安置,稱為頭下州,就是契丹統治者的私城。遙葷氏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領于越王釋魯興築的于越王城(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查乾哈達村),是在契丹本土上出現的第一座城郭。釋魯的侄子耶律·阿保機在繼任遙輦氏部落聯盟的于越王之後,在契丹本土內建立了龍化州(今內蒙古奈曼旗西孟家段村),又先後將漢代滑鹽縣城和唐朝饒樂都督府城址加以修繕,用來安置俘虜人口。在耶律·阿保機自立皇帝位、正式建立大遼帝國時,就是在龍化州舉行的開國盛典。契丹族遙葷氏部落聯盟,是遼國契丹人的核心部落之一,為遼國統治集團的政治核心,其部落族人有以部落名稱為漢化姓氏者,稱遙葷氏。
宋徽宗趙佶政和五年(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天慶五年,金太祖完顏·旻收國元年,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完顏·旻)建立金國,指揮金兵攻占了遼國重鎮黃龍府,隨後又與宋王朝訂立“海上之盟”,共同抗金。金兵在幾年的時間裡,占領了包括東京遼陽府在內的大部分遼國土地。
宋宣和七年(遼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三年,公元1125年),宋、金兩國夾擊遼國,金兵俘虜了逃亡中的遼天祚帝,遼國政權被女真族完顏·阿骨打所滅。到了遼國政權滅亡之後,遙葷氏族人更是被分散遷裹,逐漸融合於漢族、蒙古族、女真族和錫伯族等各個民族之中,融入漢族的遙葷氏(遙輦氏)族人省文簡改其姓氏為單姓,稱葷氏、琿氏、輦氏、遙氏、姚氏等,皆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遙葷·咄羅、遙葷·迪輦俎里(李懷秀)。

郡望

遼國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至遼興宗耶律·宗真的七個皇帝執政時期,都曾興築有不少的城郭,契丹社會逐漸由奴隸制而進入封建制。遼國將全國劃分為五京道,今內蒙古地區除屬上京道和中京道範圍外,還有部分地區屬於東京道和西京道境內。
一.遼國政府在今內蒙古地區設定的一般州城有:
⑴.永州:今內蒙古翁牛特旗白音他拉蘇木;
⑵.儀坤州:今內蒙古錫林郭勒市巴彥錫勒牧場境內;
⑶.饒州:今內蒙古林西縣櫻桃溝;
⑷.降聖州:今內蒙古敖漢旗新民村;
⑸.恩州:今內蒙古喀喇沁旗西橋鄉;
⑹.高州:今內蒙古赤峰市郊哈拉木頭村;
⑺.武安州:今內蒙古敖漢旗豐收鄉白塔子;
⑻.松山州:今內蒙古赤峰市西南城子村;
⑼.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白塔古城;
⑽.雲內州:今內蒙古托克托縣西白塔古城;
⑾.寧邊州:今內蒙古清水河縣下城灣村;
⑿.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托克托城大皇城;
⒀.春州:今內蒙古突泉縣雙城子村;
⒁.韓州:今內蒙古科左後旗城五家於村;
⒂.豐州:後改名澄州,今內蒙古翁牛特旗烏蘭板村;
⒃.松山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布敦化蘇木;
⒄.豫州:今內蒙古扎魯特旗格日朝魯村、
⒅.寧州: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巴雅爾胡碩村;
⒆.靈安州:今內蒙古庫倫旗黑城等。
二.遼國政府專為守衛和奉把皇帝陵墓的奉陵邑有:
⑴.祖州:今內蒙古左旗石房子村;
⑵.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崗崗廟村;
⑶.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索博力嘎蘇木。
這些州的下屬有縣,縣治除與州治同在一座城內的以外,縣治所在築有縣城,只是規模較洲城小些。遼國在邊境和部族地區,興築有一些專為屯兵鎮守的邊防城,在今內蒙古地區的有通化州(今內蒙古陳巴爾虎旗浩特陶海古城)、靜州(今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公主嶺一號古城)、金肅州(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東北部)、河清軍(今內蒙古達拉特旗境內)等。在內蒙古地區還發現有許多遼國時期的古城,只是目前還不能考定出原來城名,其中有的可能是州屬縣城,有的可能是頭下州縣城,由於史書上缺乏記載和地下考古資料缺少的緣故,如今哲里木盟境內一批遼代古城如科左後旗廟蘇、二來營子古城,科左中旗滿金敖村古城,開魯縣育新村古城,旗四家子村、酒局子村、昆都嶺村、下扣河子村古城,奈曼旗東風村、西窪村古城等,都是有待考定城名的遼國古城。

歷史名人

遙葷·可突於:(公元?~734年),契丹族,亦稱遙輦·可突於,是契丹遙輦氏部落的軍事首領之一。
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契丹遙葷部首領(于越王)遙葷·可突於襲殺唐朝松漠都督府都督李邵固,立遙葷·屈烈為王,號遙葷窪可汗,史稱契丹第一任可汗。隨後,遙葷·可突於率契丹部並裹脅奚族投靠後突厥。當時唐玄宗李隆基知道訊息震怒,下詔幽州長史、知范陽節度事趙含章率軍出擊,再命中書舍人裴寬、給事中薛侃在京城及關內、河東、河南、河北分道招募壯士,拜忠王李浚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御史大夫李朝隱、京兆尹裴伷先為副,率領程伯獻、張文儼、宋之悌、李東蒙、趙萬功、郭英傑等八總管領兵六萬餘征討契丹。不過,李浚沒有成行。
唐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命禮部尚書信安王李禕為行軍副大總管,領眾與幽州長史趙含章出塞大破契丹,俘獲甚眾,遙葷·可突於逃跑,奚族投降。
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遙葷·可突於又來犯邊,幽州長史薛楚玉、副總管郭英傑、吳克勤、烏知義、羅守忠率一萬騎兵和奚族攻擊,戰於渝關都山之下。遙葷·可突於悄悄引來突厥騎兵,奚族人害怕而臨陣脫逃,唐軍大敗,郭英傑、吳克勤陣亡,屬下六千餘人被殺。
唐玄宗大怒,在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農曆6月,命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張守珪率軍進逼契丹,遙葷·可突於知道張守珪能戰,先後多次擊敗突厥,於是先詐降,然後又想率部逃奔後突厥。當年農曆12月,張守珪派遣管記王悔與契丹衙官李過折聯絡,李過折一直與遙葷·可突於分掌契丹兵馬,遂指揮己部兵馬突然夜襲遙葷·可突於所部,斬殺遙葷·可突於、遙葷·屈烈數十人,率全族歸降唐朝。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拜李過折為北平郡王、命為松漠府都督,契丹權位一時歸於契丹大賀氏集團手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