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鴻勛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日期:1886年
- 逝世日期:1951年
- 出生地:雲南大理
辛亥革命,護國戰爭,
辛亥革命
董鴻勛(1886—1951),雲南大理人,白族,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聰穎,十九歲時即考中了秀才。當時滿清腐敗,外侮頻繁。有識之士,自覺地為了國計民生,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董鴻勛便是其中之一。入學後,曾對楊范修說:“現下中原板蕩,正是男兒報國之時,你走教育的道路,我卻要投筆從戎。雖然分道揚鑣,但結果是異途同歸”。遂赴昆明。先進體操學堂,學堂的監督系革命黨人楊振鴻。在其影響下,加入中國同盟會。因楊振鴻在校中宣傳革命,控訴雲貴總督丁振鐸,為丁振鐸忌恨,調楊振鴻為滇西騰越廳西防巡防營第四營管帶。楊振鴻離開學堂時“帶領體操學堂學生董鴻勛、徐進等人同去”。到了騰越,在楊振鴻的領導下,繼續進行推翻清朝反動統治的活動,發展中國同盟會組織的工作。由於宣傳組織工作過於暴露,1907年楊振鴻被迫離騰赴日本,董鴻勛亦回昆明。在1909年秋季,考入講武堂,編在丙班第一隊。“學校繼又開設特別班,選收優秀學生”。董鴻勛即參加了這個特別班。後提前畢業,分發到駐北校場的七十三標當排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各省紛紛回響。昆明地區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舊曆九月初七日,蔡鍔、唐繼堯、李鴻祥、謝汝翼、張開儒、雷飆、劉存厚等在七十四標管帶唐繼堯公館中醞釀起義問題,還有講武堂特別班學生和排長董鴻勛、楊蓁,鄧太中、范石生等二十餘人。商議起義時間、戰略。最後決定初九日夜間九點鐘發動。九日下午,蔡鍔發令:李根源率步兵七十三標,由北校場向省城北門及東門一帶進攻……李根源遂率第二、三營李鴻祥、劉祖武等向城垣急進。時九時半,約期末至,講武堂學生未來開城。黃毓英、蔣光亮、楊秀林、董鴻勛、盧濤等搭梯攻城。董鴻勛奮不顧身,手持小槍戰刀,冒著槍林彈雨,搶先登城。九時三十分攻入北門”。雲南講武堂丙班生接應,繼攻制台衙門。戰況激烈,死亡較大。“幸兩級師範學堂,有董鴻勛、馬為麟死守,攻擊鐘麟同軍側面,李軍終得不放棄軍械局,時已夜十二時矣。
護國戰爭
1915年12月25日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護國戰爭在昆明爆發。由於形勢的緊迫,蔡鍔、唐繼堯等人立即進行反袁戰爭的緊急部署。李烈鈞、方聲濤、龔振鵬等人到達昆明後,唐繼堯召集雲南軍隊將領張子貞、劉祖武、羅佩金、顧品珍、趙又新、黃毓成、楊蓁、董鴻勛、鄧太中等和李烈鈞、方聲濤、龔振鵬等人在忠烈祠討論護國部署。在原擬的軍事計畫的基礎上,商討了行動步驟,作出了調遣軍隊等四項計畫。12月20日在蔡鍔、唐繼堯的主持下,舉行了準備起義的第四次會議,齊集昆明的各派反袁人士和雲南軍政人員,決定緊急行動。12月22日又舉行了起義前的第五次軍事會議,起義者們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宣誓儀式,“歃血為盟”,共三十九人,董鴻勛也參加了這次會議,擔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所領導的第二梯團的第三支隊長。董鴻勛奉命在梯團長趙又新的率領下,與何海清支隊攻取瀘州。
1916年1月中下旬,護國軍在蔡鍔率領下向四川進軍。先頭部隊董鴻勛支隊1月26日抵達畢節。劉存厚先後派楊必勝、李良材等到畢節與護國軍聯絡,告以劉存厚決定回響護國起義。並商定待護國軍進入川境,兩軍假作對壘,劉軍詐敗而退,我軍即步步尾追,待抵瀘州,兩軍一合,直搗瀘城。距劉電泄漏,川中有備,不克依計而行;劉部乃於2月2日在納溪宣布獨立。董鴻勛率領護國軍第三支隊兼程前進。1月29日抵達川、滇,黔三省接界的赤水河。……2月4日到達納溪。與劉存厚會師後,共同商訂了進攻瀘州的作戰計畫。董、劉兩軍為攻取瀘州,決定由西、南兩路分進合擊,先奪取滬州南岸的蘭田壩,掃清長江以南之敵,控制南岸作為前進基地。董支隊由納溪向東南繞牛背石、南壽山,迂迴抄襲蘭田壩。2月5日晨,兩路同時出發。劉軍鄧錫侯支隊從納溪前方馬鞍山陣地出動,進十餘里即與敵軍遭遇。一路攻擊前進。至黃昏逼近蘭田壩,敵人退入工事固守。董支隊向蘭田壩後山之敵發動猛烈進攻,沖入敵陣,敵人全線後退,董軍勝利攻占蘭田壩。劉軍陳禮門、鄧錫侯進攻亦得手。北軍大潰,紛紛奪船渡江,逃往北岸瀘州城內。敵軍渡江時,又遭到董、劉兩軍射擊。護國軍董、劉兩部在攻取蘭田壩戰鬥中,以陣亡8人,傷10餘人的代價,斃傷敵軍數百人,掃清了南岸之敵,控制了進攻瀘州的前進陣地。
2月7日董鴻勛、陳禮門和鄧錫候在蘭田壩,商訂了進攻瀘州的具體計畫。……劉軍鄧錫侯、田頌堯兩部配合董鴻勛支隊,組成了渡江攻瀘部隊,由董鴻勛指揮。陳禮門率領炮兵,在蘭田壩後山月亮岩一帶列放。斷續炮擊城內敵軍熊祥生旅及制高點忠山、龍透關等地。威懾敵軍,掩護董鴻勛部由太安場渡江。2月8日太安場附近江面大霧彌空,遮掩著長江水面。董鴻勛派兵向下游合江方面警戒,以炮兵在渡口後方列放掩護,以本支隊兩營作為先頭部隊,趁晨霧未散,迅速渡過長江。護國軍登上北岸,從兩側包抄進擊敵軍固守之大龍山高地。……第二營營長董鴻銓率領3個步兵排,冒著敵人的炮火沖向敵陣,奪取了大龍山高地。2月9日董鴻勛軍向前推進十餘里,進攻羅漢場,經過一整天的激烈戰鬥,最後突破了敵人的防線,迫使敵人退守小市。護國軍董支隊逼近小市,隔著沱江口,和僅相距數百米的瀘州城對峙。2月9日敵軍突由瀘城潛師渡江,襲擊月亮岩,守軍猝不及防,相率退卻,陳禮門憤極自戕殉職。2月10日由於陳禮門所守陣地被敵軍攻占,董鴻勛率領的攻擊部隊,孤懸江北,處於敵人的反包圍之中,形勢危急。董乃被迫率領所部,於2月11日夜間,由原路渡江退回太安場。12日,董又組織本支隊及劉存厚軍鄧錫侯、田頌堯部,反攻蘭田壩、月亮岩,和敵人數次交鋒,雖一度擊退敵人,卻未能根本扭轉局面。接著,受到敵人包抄襲擊的炮兵連陣地失守,大炮損失。加之,連日激戰,極度疲勞,損失慘重,與納溪劉存厚總部的聯接斷絕,護國軍主方又尚未趕到瀘納地區。董鴻勛乃指揮鄧錫侯、田頌堯部經牛背石轉往納溪與劉存厚總部匯合,自率第三支隊,在2月12日夜間退守納溪東南城外。
董鴻勛以一個支隊的兵力,脫離蔡鍔總部的指揮,在遠離主力部隊的情況下,孤軍深入,護國軍主力部隊的行動遲緩,未能及時增援。因此,董支隊勝利渡江後,遭到優勢敵人的反撲,後援不斷,友軍劉存厚部又麻痹大意,董支隊孤軍無援,腹背受敵,雖竭盡全力,左衝右突,奮力死戰,仍未能奪取瀘州,功敗垂成。
2月14日晨,敵軍主力部隊田樹勛旅,已經竄至豐樂場(牛背石),迂迴到護國軍陣線的側後,並於午前推進到高洞場,與董鴻勛支隊遭遇。敵人依仗其兵員眾多的優勢,壓向董支隊,雖經頑強阻擊,仍越過了高洞場,逼近董支隊的雙合場陣地。下午二時,董鴻勛支隊和田樹勛旅,在雙合場的小河兩岸展開了激戰,董軍隔河抗敵,敵人以其密集的火力壓制董軍,強行渡河,董支隊發起猛烈衝鋒,敵人大量落水而死。敵軍幾次強渡,皆未能成功。戰到天黑,董支隊堅守住了雙合場陣地。2月15日晨,護國軍照預定的攻擊計畫,分別出動。……敵人在護國軍三面環攻之下,勢遂不支,縱火焚燒了一些民房以後,回竄雙合場,又遭到雙合場的董鴻勛支隊攔阻猛擊”。由於傷亡過重,隊伍亟待整頓,蔡鍔任朱德為第三支隊長,接替了董鴻勛原來指揮的第三支隊。
三十年代後期,董鴻勛脫離政壇,孑然一身,回到家鄉,篤信佛教密宗。青燈古佛,度其晚年。其人豹頭環眼,目炯炯有光,儼然赳赳武夫之貌,而於文學造詣,卻又錦繡珠璣,有《望夫雲歌》古風百詠,哀艷悲切,情意纏綿,一時傳涌人口。為人落魄不羈。性嗜酒,每日午後必飲,飲輒醉。由於無恆產,以教學薪俸度日。解放前夕,曾一度擔任上末村國小校長,其名片上銜為總統府軍咨局顧問清碧鄉國小校長。1951年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