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長松(抗戰支前模範)

董長松(抗戰支前模範)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長松,男,1917年3月出生,桃墟鎮野老峪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長松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蒙陰
  • 出生日期:1917年3月
人物生平,重要事件,

人物生平

194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董長松出身貧苦農民家庭,自幼缺衣少食,饑寒交迫,有兄弟五人,他是老三,由於家境貧寒養不起過多人口,父母無奈忍痛把五弟送人撫養。為了補貼家用,8歲的董長松就給地主打短工、放牛。其父母有著很高的愛國熱情,在父母的教育下,董長松兄弟們從小就明白了保家衛國的道理。兄弟四人有三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日軍侵占蒙陰後,董長松耳聞目睹日軍暴行,激起了心中的義憤,決心絕不當亡國奴,他參加村民兵隊,站崗放哨查路條,樣樣工作搶在前頭,下定了跟共產黨走得決心。
1944年4月,董長松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村民政委員,組織民眾開展反奸除惡、減租減息、擁軍支前等工作。
1945年3月在解放蒙陰城的戰鬥中,他認真做好支前工作,多次帶領村民兵隊為部隊送去糧食和各種給養,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支前任務。
1946年10月,蒙陰縣掀起參軍參戰運動,董長松回響號召,積極動員村裡的青年參軍,常常為動員一人參軍,幾次、十幾次的登門,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使青年消除顧慮參軍入伍。在他的動員下,有5位青年參加了解放軍。有的青年參軍後父母在家沒人照顧,董長松主動承擔其家務,把自家的羊殺掉慰問軍屬,讓參軍青年在部隊安心打仗。

重要事件

1948年,董長松擔任民兵營的排長,帶領村里40多個民兵組成的小車隊,從家鄉蒙陰出發,一路跋山涉水,經過了山東、江蘇、安徽三省,先後參加支援了兗州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期間,正值寒冬,白天國民黨的飛機不斷地狂轟濫炸,支前民工們只能邊躲邊走,不能生火做飯,怕暴露目標,累了就在路邊歇會,餓了就吃點紅薯、高粱,渴了就喝地上的雪水,省下小米、白面給部隊。天上飄著鵝毛大雪,董長松就把棉衣脫下來蓋在軍糧上。鞋穿破了,腳上起了一個個水泡, 就赤著腳在雪地里走。車隊輾轉數百里,把軍糧送到了前線解放軍的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