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銀娃(1927年11月-2020年8月12日),甘肅省通渭縣人,1949年參加工作,1983年2月離休。曾經跟隨部隊徒步橫穿塔克拉瑪乾沙漠。
2020年8月12日,董銀娃逝世,享年9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銀娃
- 國籍:中國
- 籍貫:甘肅省通渭縣
- 出生日期:1927年11月
- 逝世日期:2020年8月12日
人物經歷,所獲榮譽,人物逝世,
人物經歷
1949年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1800多名官兵,歷時15天,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乾沙漠。之後,他們仗劍扶犁,紮根大漠,一生無悔屯墾戍邊,在亘古荒原建設綠色家園。70年過去了,曾經跟隨部隊徒步橫穿塔克拉瑪乾沙漠的董銀娃,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談到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他依然豪情滿懷。
矗立在四十七團廣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和田紀念碑,記載著1800多名官兵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瑪乾沙漠、進軍和田的豐功偉績,碑體上的時間定格在1949年12月22日。如今,生活在四十七團的人們,常常能在紀念碑前看到一位頭戴黃軍帽、身穿黃軍裝的老人,他就是沙海老兵董銀娃。
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將軍率領十萬大軍進入新疆。此後,國民黨在和田的殘餘勢力,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密謀叛亂。針對這一情況,王震將軍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火速從阿克蘇趕到和田平叛。
“當時進軍和田有三條路,一條是沿迪化(現烏魯木齊)至和田公路經喀什、莎車至和田;一條是由巴楚沿葉爾羌河到莎車,再經葉城到和田;第三條則是沿著和田河穿越塔克拉瑪乾沙漠,直插和田。”董銀娃回憶說,前兩條是大路,走起來容易,但要繞行二三百公里路。為早日粉碎敵人的陰謀,十五團選擇橫穿塔克拉瑪乾沙漠。
1949年12月5日,董銀娃和1800多名官兵從阿克蘇出發,晝夜兼程行軍17天,行程790公里,於12月22日來到和田,創造了徒步橫穿塔克拉瑪乾沙漠的人間奇蹟。
此後,十五團又投入到剿匪反特和生產建設的工作中。
解放初期的和田交通閉塞、民生凋敝,三面都是沙漠,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為支持地方發展,十五團官兵遵守不與民爭利、為各族人民大辦好事的原則,將開墾出的4.5萬畝良田無償交給地方,而後開赴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建設新家園。
此後,毛澤東主席向駐疆人民解放軍發出命令:“你們現在可以把戰鬥的武器保存起來,拿起生產建設的武器。當祖國有事需要召喚你們的時候,我將命令你們重新拿起武器,捍衛祖國。”
從此,十五團官兵駐守在沙漠邊緣。董銀娃和戰友們放下武器,拿起坎土曼,在這裡創業。
“每人分給一大片荒地,一天十幾個小時不停地乾。”董銀娃說,開荒初期,條件艱苦,物資匱乏,經常吃不飽肚子。
當時,人們開荒用的坎土曼,雖然比較重,但用慣了挖地還挺快,有“坎土曼開荒氣死牛”的說法。多的時候,官兵們一人一天能挖三畝地。
“開荒時,早上天不亮就下地,傍晚收工回來經常連住的地方都找不到了。那時,大家住的都是地窩子,看上去都是土堆堆。”董銀娃回憶說,每天晚上回到宿舍門口,官兵們都要先“自報家門”,生怕走錯了。
種田離不開水。官兵們春夏開荒,秋冬挖渠。“挖渠比開荒還要苦、還要累,和田地區早晚溫差大,冬天地凍得硬邦邦,但大家仍搶著乾、比著乾,生怕自己乾少了。”回想起當年的艱苦歲月,董銀娃幾度哽咽。
平叛剿匪 維護穩定
十五團是當時駐紮在和田地區的唯一一支解放軍部隊,在大生產的同時,部隊還承擔剿匪平叛的任務。
董銀娃說,當時和田地區一些國民黨殘餘勢力與當地土匪沆瀣一氣、相互勾結、蠢蠢欲動,形勢十分危急。針對這一情況,團首長命令全團戰士提高警惕,隨時準備應對突發事件。
“全體集合……”1956年3月的一天,董銀娃和戰友們剛剛下地,突然接到緊急集合的命令。憑藉著多年的經驗,他預感肯定會有大事發生。
“同志們,根據可靠情報,墨玉縣40多名暴亂分子煽動800多人,要包圍攻打我團一、二、三營。現在,我命令所有人檢查武器裝備,立即準備戰鬥,一定要把暴亂分子的囂張氣焰打下去!”隨著團長王二春一聲令下,董銀娃和戰友們迅疾奔赴平叛剿匪的最前線。
“當時,暴亂分子扛著大頭棒,棒子上面釘滿了密密麻麻的釘子,還有不少暴亂分子扛著土獵槍,叫囂著‘消滅十五團、占領全和田’的反革命口號。”董銀娃說,當時暴亂分子仗著人多勢眾,十分囂張。但大家沒有絲毫畏懼,紛紛摩拳擦掌,主動請戰。
“當時,上級有要求,對不明真相的民眾要積極爭取,對頑固的暴亂分子則堅決消滅。”董銀娃說,經過喊話後,很多被裹挾的民眾得知真相,紛紛放下了大頭棒,只有少數頑固分子仍在負隅頑抗。結果,槍聲一響,暴亂分子立即抱頭鼠竄,亂作一團。
“就算再穿越一次塔克拉瑪乾沙漠,也要堅決消滅暴亂分子!”董銀娃說,有一夥暴亂分子逃竄到了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妄圖逃脫追捕。但是,暴亂分子顯然低估了十五團指戰員的戰鬥力和消滅暴亂分子的決心。
“我們在沙漠裡追了整整三天三夜,沒等暴亂分子反應過來就被我們包圍了,最後只能乖乖投降。暴亂分子做夢也沒想到,我們會一路追到塔克拉瑪乾沙漠中,他們以為我們不敢進來,但是他們忘了我們曾經穿越過這片沙漠。”董銀娃驕傲地說。
最後,在十五團官兵的奮勇反擊下,共捕獲匪首36名、擊斃5名暴亂分子,有力震懾了暴亂分子,打擊了他們的囂張氣焰,維護了和田地區的穩定。
開荒造田 建設家園
1957年,四十七團從蘇聯進口了第一台拖拉機。因為工作出色,董銀娃在石河子學成歸來後成為團場第一個拖拉機手。
“一想到可以開拖拉機,我激動得睡不著覺!”董銀娃說,當時一人一天可以開墾3畝地,一台拖拉機一天可開墾80多畝地。為不辜負團黨委的囑託,他每天都連續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最多的一天開墾了100多畝荒地。
一旦開上拖拉機,就意味著和荒郊野外結了緣。一片荒地,先要勘探測量、然後規劃,接著拖拉機過來開荒。開荒後,大部隊就開拔進駐,拖拉機手又要轉戰新的荒地。
“開荒的時候,吃、住都在地里,有時候露宿在野外,住在用蘆葦搭的棚子裡。”對於董銀娃來說,荒地就是戰場。荒地的艱苦,非常人可以想像,也非常人能夠忍受。
尤其是開荒時會碰上野豬、狼和蛇,但董銀娃絲毫不怕,多年的軍旅生涯已經練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
“我常常一個人開著拖拉機開荒,若遇上野豬、野狼,我就朝天鳴幾槍,它們就會被嚇跑。”董銀娃笑著說,只要不主動傷害它們,它們很少主動攻擊人。
一次開荒時,在連續工作了十幾小時後,董銀娃累得在草窩子裡睡著了。睡著睡著,他感覺到自己的背上有個涼涼的東西,一把拽下來,猛地扔到地上,一看竟然是一條一尺多長的蛇。董銀娃二話沒說,抬手就是一槍,蛇身被打成兩截。回家後,他把當天的情況告訴了妻子,妻子嚇得臉都變了色。
天天和機器打交道,難免會受傷。1958年10月的一天,當天的氣溫在30攝氏度左右,董銀娃開著拖拉機走在路上,不料拖拉機發生了故障。他去排除故障時,一塊小石頭打傷了他的眼睛。
“只聽到‘嗖’的一聲,頓時感覺右眼一黑,啥也看不清了。”董銀娃說,當時休息了一會,感覺不是很嚴重,用清水洗了一下眼睛後,繼續投入到工作中。當時,正值秋收時節,為不耽誤工作,他一直咬著牙堅持。但是後來情況愈發嚴重,視力越來越模糊,他才到醫院就診。
“你怎么才來?右眼已嚴重感染了!再晚一點眼睛就保不住了。”醫生大聲責問他。隨後,立即為董銀娃進行了手術。
手術後,董銀娃右眼視力恢復了正常,但右眼的下眼皮割掉了一塊,留下了一道疤。
“這點小傷不算啥,比起很多犧牲的戰友,我已經很幸運了。”10天后,戴著眼鏡的董銀娃又開著拖拉機繼續馳騁在團場的田間地頭,從此,這副眼鏡再也沒有離開過他。
如今,在董銀娃的影響下,他家四代22口人,全都在和田,承擔起建設邊疆、守衛邊疆的任務。
“這裡是我的家,有我相伴一生的戰友,留在這裡,我心裡很踏實,也很知足。我常常對孩子們說,四十七團是你們的家,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記根在哪裡。”董銀娃斬釘截鐵地說。
所獲榮譽
在平叛剿匪中,他榮立三等功一次;在生產建設中,他曾七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兩次受到通令嘉獎。
人物逝世
2020年8月12日,居住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十七團的“沙海老兵”董銀娃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