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蒙寨民居位於貴州省荔波縣瑤山瑤族鄉董蒙村董蒙寨,全村居住著57戶250多瑤族人。“董蒙”意為“穿我們這種衣服的人”,因男子穿白色短褲,故稱“白褲瑤”。
民居42棟,依山而建,多為“三開間”或“三開間帶兩廈”,均為乾欄穿斗式混合結構青瓦頂建築,前三分之二部分架設木板作休閒會客區,兩廂作臥室,樓下關畜禽。後三分之一為隨山就勢依斜坡而建的泥砂地,為生活用水用火區,正中挖火坑。當地老百姓俗稱“半邊樓”,是典型的山地桿欄式建築。
現存糧倉共57座,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竹圓倉”,即糧斗置於吊腳柱簡支平台上,斗殼由竹篾編制,圍成圓柱體斗倉,直接在斗頂加蓋蓑草圓錐屋面,倉直徑一般為3米左右,高約4米。建造工藝簡單方便,但易損。一為“木方倉”,即短木吊腳柱架成簡支平台,上建穿斗式梁架瓦頂一個或多個谷斗置於木構房廊內,一般為穿斗式小青瓦頂兩坡屋面,建造工藝較複雜,但結構穩固,使用壽命長。倉壁均設門。方倉多為單開間,二開間倉俗稱“哥弟禾倉”。
倉囷除了有通風、防潮特點外,獨具特點的是防鼠害和防火災措施。倉下吊腳柱頂或穿套施釉陶罐,或以大塊石板壓頂,使鼠難以攀爬。各倉獨立構築,且之間保持一定間距,以絕株連躥火之患。
董蒙寨民居集乾欄、穿斗結構於一體,是巢居、乾欄建築向穿斗結構演變的歷史產物,對研究黔桂地區瑤族聚居形態的重要實物,對研究中國南方穿斗式建築的演變、傳播及營造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其倉囷造型獨特,設計巧妙,功能合理,集中反映了當地村民因材就利的生存智慧,是研究南方少數民族農業生產的典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