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山(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董英山(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英山,博士,作物種質資源首席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農業部東北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長春) 、農業部植物新品種測試中心 (吉林) 主任,吉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英山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吉林農業大學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學術兼職,榮譽稱號,獲獎成果,代表論文,

個人經歷

1985年、1988年于吉林農業大學獲農學學士、農學碩士學位,2000年於東北師範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2008年分別在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和吉林大學完成博士後工作。1988年分配到吉林省農業科學院,1991年晉升助理研究員,1996年晉升副研究員,2000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2005年被聘為首席研究員。自2001年以來,先後擔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室副主任、主任,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轉基因植物中試與產業化基地(吉林)、吉林省農業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2004年、2006年分別被東北師範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1999年至2000年作為聯合培養的博士,在以色列魏茲曼研究所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1999年、2003年分別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第六屆國際大豆會及參加中國政府組織TDA赴美生物技術考察,2003年、2004年、2006年分別赴澳大利亞、歐洲及日本考察。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植物種質資源和生物技術研究,研究方向涉及野生大豆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鑑定、評價和利用,大豆雜種優勢利用分子機理,大豆、玉米轉基因,優異基因克隆及分子標記等,多項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先後主持和參加的課題有8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在TAG等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80餘篇,主持及主要參加項目30餘項,項目總經費超過16000萬元。
野生大豆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
通過對我國近7000份野生大豆資源系統分析,提出了野生大豆遺傳多樣性中心、野生大豆進化模式假說,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野生大豆“核心種質”;結合對30000份栽培大豆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提出了野生大豆向栽培大豆進化模式假說;篩選、鑑定出一批高蛋白、抗食心蟲、抗蚜蟲、抗灰斑病、耐鹽鹼等野生大豆優異資源,克隆了一批耐鹽鹼相關基因,創製了一批育種材料;在我國現有的野生大豆分布區繼續收集、考察,首次在海拔2738米發現野生大豆分布群落。相關論文發表在TAG和GME上。此方向研究獲得了兩期國家“973”、“973”前期、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攻關、農業部野生植物資源保護項目、農業部GEF項目及吉林省財政專項資助,總經費超過600萬元。獲得兩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大豆雜種優勢利用分子機理研究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培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豆雜交種,並開始了產業化開發,該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地位。針對雜交大豆的雜優分子機理開展研究,標記了恢復基因,獲得了遺傳距離為7.56cM的SSR標記Satt547,並把它定位在Cregan遺傳連鎖圖的J連鎖群上;同時開展了不育基因相關分子研究,完成了不育線粒體DNA全基因組測序,克隆了一批與大豆不育相關的基因。此方向研究獲得了國家“863”、“973”、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項目、面上項目支持,總經費超過200萬元。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東北主要農作物轉基因新品種培育研究
帶領研究團隊啟動了我國第一期轉基因專項,籌建了我國第一個“國家轉基因植物中試與產業化基地(吉林)”;建設了“農業部轉基因植物環境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長春)”,並通過了國家“雙認證”;開展植物轉基因研究,構建起了我國轉基因植物規模化遺傳轉化體系,並將該體系套用於實踐;轉化培育了一批轉基因玉米、大豆、水稻材料,為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奠定了基礎。此方向研究獲得了國家轉基因專項、吉林省財政專項支持,總經費近16000萬元,獲得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學術兼職

全國植物新品種測試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吉林省遺傳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農學會圖書館分會副理事會長;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高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吉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
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
吉林省農業科技首批專家顧問組專家。

榮譽稱號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
吉林省高級專家;
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第二層次);
第九批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獲獎成果

1. 菰DNA漸滲誘導水稻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的分子機理研究及育種套用,2007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人;
2. 野生大豆種質資源研究與套用,2006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人;
3. 主要農作物規模化遺傳轉化技術體系研究與套用,2005,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人;
4. 中國野生大豆基礎生物學研究及其在大豆遺傳改良中的套用,2000年,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參加人;
5. 大豆細胞質不育‘三系’配套及遺傳研究,1998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人;

代表論文

:
1.Frederic Ngezahayo, Yingshan Dong*, Bao Liu, 2007,Somaclonal variation at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level in rice (Oryza sativa L.) as revealed by RAPD and SSR markers, and by pairwise sequence analysis,J Appl Gent,48(4): 239-336;
2.Shan XH,Liu ZL,Dong ZY,Wang YM,Chen Y,Lin XY,Long LK,Han FP,Dong YS,Liu B, 2005, Mobilization of the active MITE transposons mPing and Pong in rice byintrogression from wild rice (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2(4):976-990;
3.Zhao Limei, Dong Yingshan*, Liu Bao, Hao Shui, Wang Kejing, & Li Xianghua, 2005, Establishment of a Core Collection for the Chinese annual wild soybean (Glycine Soj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50(10): 989-996;
4.Dong Yingshan*, Zhao Limei, Liu Bao, Sun Huan,2004,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ultivated soybeans grown in Chin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08: 931-936;
5.Zhao J, Fu JB, Liao H, Dong YS,2004,Characterization of root architecture in an applied core collection for phosphorus efficiency of soybean germplasm,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9 (15): 1611-1620;
6.Yingshan Dong*, Xiuling Bu, Yushi Luan, Mengyuan He and Bao Liu, 2004.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 cryptic wheat–Thinopyrum intermedium translocation line: evidence for genomic instability in nascent allopolyploid and aneuploid lines,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7 (2):237-241;
7.Wang LD, Liao H, Yan XL, Zhuang BC, Dong YS,2003,Genetic variability for root hair traits as related to phosphorus status in soybean. Plant and soil ,261 (1-2): 77-84;
8.Dong Yingshan*, Zhao Limei, Sun Huan and He Mengyuan,2001,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annual wild soybeans grown in Chin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03 (1): 98-10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