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有林

董有林,男,滿族,1962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專科學歷。突泉縣東杜爾基鎮杜祥村黨支部書記。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獲得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有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962年1月
  • 職業:農民
人物事跡,人物榮譽,

人物事跡

“多虧董書記幫忙,出資又出力,我才能住上這么舒適、寬敞的磚瓦房。”69歲的王玉英老人,家住興安盟突泉縣杜祥村,今年4月6日住上了新房。老人說的董書記,就是突泉縣杜爾基鎮杜祥村黨總支書記董有林。
村民王玉英和兒子一家4口一起生活,兒子先天性智障,住的是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擋不住風寒。董有林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積極爭取,將其納入危房改造範圍,老人最終如願住上了新房。
董有林心裡想著百姓,一心一意為村民辦實事。村里貧困戶苑金玉春季種大地蔬菜沒有錢,找到了董有林。董有林二話沒說借給他5000元,幫助他種了5畝胡蘿蔔,苑家當年增收8600元。
提起董友林,今年46歲的村民李加樹感激不已:“我家能過得這么好,多虧了董書記。當年是董書記聯合幾名奶牛養殖戶為我擔保,我借了3000元貸款,才購買了一頭價值6800元的奶牛,當年就賺了4000多元。這幾年滾雪球式的發展,我家有了7頭奶牛,僅奶牛養殖一項收入就達4萬餘元。”
2002年,當時還在擔任村主任的董有林外出考察看好了奶牛養殖這項產業。萬事開頭難。村民一年的收入還不夠買頭奶牛,發展奶牛產業談何容易!他帶頭先搞,農戶見到了效益,紛紛報名飼養,奶牛由原來的27頭一下增加到180頭,奶牛產業成了全村的致富產業。
隨著奶牛頭數的增加,奶質參差不齊、牛奶銷路不暢等問題接踵而來。為了打開牛奶的銷路,董有林用自己家的房產等作抵押,向信用社貸款20萬元進了擠奶設備。2003年,蒙牛落戶興安盟,董有林又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多方協調,建立起第一家和蒙牛簽約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標準化機械擠奶站。如今,杜祥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奶牛養殖專業村,全村奶牛養殖戶144戶,奶牛存欄650頭,全年奶業產值300萬元,戶均增收1.7萬元。
2008年,突泉縣發展禽產業和設施農業,董有林鼓足幹勁,發動民眾把村里廢棄的耕地重新整合,建雞舍和大棚,養雞種菜。在他的帶動下,目前該村建設標準化雞舍20棟,每年可出欄肉雞50萬隻,拉動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還建起高標準“43式”溫室大棚70座,年生產反季節蔬菜150萬公斤,戶均增收1.5萬元。
看到村裡的剩餘勞動力資源,頭腦靈活的董有林牽頭成立了經紀人協會,發展會員30多名。協會為農民協調貸款108萬元,還購買42台農用運輸車,農戶利用農閒季節收購農產品,協會再把農戶收購的農產品統一外銷,讓每戶農民年獲利5萬餘元。村民張祖明如今是遠近聞名的商貿流通大戶,他家裡光大小運輸車就有6台,建起了瓜子加工廠,並註冊了“地果金嗑”品牌。杜祥村在董有林的帶領下,成立專業合作社5個,有會員203人,每年有50多萬公斤的農副產品遠銷區內外。
在杜祥村採訪,村民們感嘆:“為民眾辦一兩件事不難,堅持幾年也不難,但董有林十多年如一日為我們找項目發展產業,真是難能可貴!”董有林卻說:“既然我接了這副重擔,就要做得讓老百姓認可。”
富裕起來的杜祥村人有了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董有林又開始在改善村屯面貌、樹立鄉風文明、提高村民素質上下功夫。他從吉林省農村設計院聘請專家,為杜祥村做了詳細的村屯發展規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和村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建設新農村。敬老院、幼稚園、運動場、休閒廣場、文化大院、服務大廳等便民為民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成了突泉縣農村裡的“小縣城”。全村湧現出文明人89名、文明戶165戶、文明庭院165個、文明小組3個,杜祥村也因此成了全國生態文明村。
自2005年董有林擔任村總支書記以來,杜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萬多元,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有的開上了小轎車。

人物榮譽

董有林個人先後獲得全國科普帶頭人、功勳黨支部書記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