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智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國家“文華獎”獲得者
- 職稱:教授
- 職務:濟南大學音樂學院器樂系主任
人物經歷,獲獎情況,科研情況,
人物經歷
二胡,是一件最能展現民族性格的樂器,柔婉悽美、剛勁豪健、抒情如歌。多少年來,人們吟訴的樂歌與詩情,都在二胡的絲弦中化為幽谷清風,好花圓月。弦映冰輪,千年漢宮情逐一詠三嘆;弓引二泉,良宵燭影歌飛九曲迴腸。賦予了它歌唱生命的演奏家們,也在用生命的弓弦演繹著歷史與未來的樂章。
董智淵,這位視二胡藝術事業為自己生命的演奏家,對二胡的理解與摯愛,已遠遠超出了一般職業意義上的執著。
聽董智淵拉琴,會感到有一曲撲面而來的豪歌與柔韻,隨之一份被演奏者慨然相贈的美意與輕鬆,不經意間感受了音樂對我們安慰的絮語與愛撫的溫暖。揮弓揚半臂清風,顫指訴陣陣輕喚,傾吐了律動中的樂思與心思。曲作者演奏者與傾聽者,不意間已是情情交融,心心相通。
董智淵的確是一位勤奮敬業、頗有才華的優秀音樂家。激情飛揚、豪爽奔放,是觀眾對他的演奏評價;處事謙遜、為人正派是劇院同事們對他的人品贈言。
與董智淵相處日久,我作為他同為弓弦專業的同事,對他的表演神韻與演奏技術喜愛並欽佩,弓段與指間的玄巧,倒也能猜得來幾分。十幾年來舞台上合作演出,也印證了董智淵以技術為先導,以情感為主導、以理論為指導的演奏理念。董智淵作為出色的二胡獨奏演員,歷經了從事專業演奏以來全省所有的大型重要演出。他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是二胡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還是自己酷愛演奏藝術而獲贈了這份絕佳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方式。
30年前,港城青島的夜色里傳來的一陣優揚的二胡琴聲,感動了一位正在海邊與父親一同散步的少年。“二胡的聲音太好聽了,我也要拉琴!”小智淵第一次聽到這樣的美妙音樂,心底安睡的藝術之神就在這一刻驀然甦醒。
於是,美麗的港城又飛揚起一曲心靈的歌唱。一聲聲稚嫩的琴聲感動了一位名叫曹永壽的二胡老師,他主動提出要教小智淵拉琴。那時,與董智淵童年相伴的,除了書本就是二胡。青島濃烈的藝術氛圍和青島人對音樂特有的熱愛,奠定了董智淵二胡演奏事業成功的基礎。
命運往往在無意中帶來一份機緣和運氣,這種無意,本身也帶著一份刻意。董智淵並不知道,那個夜色里的琴聲伴著潮聲,將涌盪於自己一生的命運之海。他也不知道,輕聲道出“我也要拉琴”的這句話,將變成他一生的事業與追求。多年以後,董智淵曾動情地說,那個夜晚美極了,美得叫人懷戀。一但走進海邊的那個藍色之夢,它一定會讓我一生不醒。
1978年,董智淵考入山東藝術學院,開始了他為二胡藝術事業奮鬥的艱辛跋涉。進校後,他師從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孫元昌、劉錫軍先生,中專三年,大學四年,他接受了長達七年規範、全面的藝術教育,學習演奏了大量的二胡作品。技術與理論的相輔遞進,使他在學習與創新的過程中萌發並實施了“必須要突出自己的演奏風格”的探索實踐。
1985年,董智淵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加盟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藝術道路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陽關之旅,同時也是一條艱難漫長的“不歸”之路。作為職業,半生輕鬆,作為事業,卻是一世辛勞。任何人對演奏技術的偷懶取巧,都品享不到演奏得意的快樂。必須為之付出大量的時間和氣力,才可唯美於藝術,無愧於舞台。董智淵以自己獨到的演奏風格與技術特色為舞台所用,為觀眾所感,同時,也以自己對二胡藝術近於痴迷般的熱愛,贏得了全國二胡界同行們的稱譽和尊重。
感於董智淵對藝術的悟性和勤奮,板胡、二胡演奏家張永欽先生特意為他“度身訂做”,創作了二胡獨奏曲《迎親》。張先生對作品親自配器,並臨場指導排練,《迎親》在演出中得到觀眾好評。這首作品經董智淵多年演奏,數易其稿,現在已成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演出的保留佳作。
二胡與樂隊《綠色的思念》是董智淵近年來竭盡心力演繹的又一部舞台力作,《綠色的思念》也是近年來在器樂創作中一部拓展二胡演奏藝術的探索性作品。作品出自集演奏作曲指揮於一身的著名音樂家曲祥先生筆下。可以說,這部作品確立了董智淵在全國二胡界的演奏成就與專家定位,成為董智淵演奏生涯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
綠色,象徵青春、力量、和平與希望。作品描繪了作者在樂思隨想中漫步於祖國改革開放呈現的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綠洲。那如詩如畫的綠色,濃縮著人們延綿不盡的思念,那如歌如頌的春潮,催動著中華民族風雨征程的跋涉。
為能演奏好《綠色的思念》,董智淵調動起自己所有的藝術及生活積累,高難度的技術,使他付出了比其它樂曲更要多的訓練與心力。樂曲本身的創作風格與技術含量,更帖近於時代要求。解決了二胡作為過去傳統概念上的首調樂器向固定調樂器轉變或演奏固定調作品的過程中,一個如何首先使旋法生動技術規範的問題。其次,調式的多變、恢弘的氣勢、音樂形象的把握與艱深的技巧,也使得這部作品有別於其它二胡獨奏樂曲。作品中流暢多變的快板,以不規律的強音、重拍和興奮果斷的節奏音型,力圖改變人們思維中的慣性定勢。以二胡跳弓、頓弓、快弓、輪指、內外弦雙滑音、四度、小三度、大二度轉調、臨時離調、大小調交替、獨奏與樂隊之間的多層聲部的迭織及4/4、3/4、2/4等節拍的混合運用,使旋律剛柔交織,舒展裕如,漫步、遐思、放歌、回望…… 表現了人們在前進中忘我奮鬥,浩然自信的磅礴大氣。
作品本身抽象而又具體的高境界高品位命題,加之演奏上的難度,使演奏者很難在一夜之間就能全面理解作品真正的內涵。董智淵也曾有過困惑,如果不能全面理解作品,就會影響到曲作者的創作意圖,而對作品本身整體意義上的不完整的淺釋,則更影響作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建樹,董智淵在《綠色的思念》的演奏中,一直得到曲祥先生的悉心指教,為了打造幾個演奏技術與旋律配器上的靚點,他們二人有時竟琴筆相伴,徹夜不眠。董智淵能夠得到著名音樂家曲祥先生的指導及對作品的當面詮釋,的確是一份幸運。
這部作品凝結了曲作者的深層文化理念,同時也凝結了演奏者為之付出的汗水與心血。作品誕生十三年來,演出千餘場,聽眾無其數。可以說,二胡與樂隊《綠色的思念》,集民族管樂的清靈與熱忱、民族弦樂的柔綿與深情、多種作曲技法的多向思維、樂隊協奏織體和舞檯燈光聲效熔於一爐,並在曲作者本人的親自指揮下,燃得純青之火,煅得精品之作……
《綠色的思念》的成功演出,展示了山東當代器樂曲創作與二胡演奏技術的最高水平。
每一次獨奏演出歸來,董智淵仍是久久地深浸在舞台的情緒狀態之中,每一場演出後,他總是要肯定成績,反省不足。演奏之後,得到的不僅是觀眾的如潮般的掌聲,他感受到的更是一種思想的升華、心靈的淨化與藝術上的不斷自我超越。找出差距,才能將自己的演奏藝術加速提升。綠色,這一片生命之色,鋪就了董智淵在藝術征程跋涉中久久嚮往的蓬島綠洲。
1990年10月,在《泉城之秋》音樂會上,董智淵以演奏《綠色的思念》榮獲個人演奏一等獎。
1990年10月,在全省青年演員藝術比賽中,董智淵以演奏《綠色的思念》榮獲個人演奏一等獎。
1995年5月,董智淵攜《綠色的思念》,赴北京參加 ’ 95北京國際中國樂器獨奏大賽決賽,在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的協奏下,奪得專業組三等獎的好成績,演奏得到了來自北京上海等地專家評審們的交口稱讚。董智淵這次獲獎,是山東省二胡演奏家參加全國各類藝術比賽的最好成績,董智淵成為山東第一位在國際比賽中獲獎並進入名次的二胡演奏家。
大賽結束以後,我國胡琴大師、評審劉明源先生高興地說,山東的小董演奏得很好! 北京、西安等地的一些演奏家們看過董智淵的演奏後,特意找到樂團的領導同志,索要《綠色的思念》的總譜,他們非常興奮地表達了也要演奏或排練演出這部作品的真誠願望。不久,《綠色的思念》便被中國音樂家協會指定為全國二胡演奏考級的規定曲目。
1998年,山東歌舞劇院《綠色的思念》節目組榮膺國家文化部為器樂節目首設的政府最高藝術獎:第八屆“文華新節目獎”。曲祥先生和董智淵作為作品的主創、原創代表赴京參加頒獎典禮。同年,山東省文化廳通報全省,對節目組全體演奏家給予了嘉獎。
談到這三次的獲獎,董智淵曾多次說,正是曲祥先生的優秀作品和樂團同事們的齊心合作,給了我舞台再創作的靈感和動力。
1996年12月,董智淵獲得山東歌舞劇院“德能勤績”優秀嘉獎。
1998年9月,董智淵應邀擔任山東歌舞劇院職業藝術學校客席教授。
1999年10月,董智淵正式接任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首席。
2000年7月,董智淵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聘為樂器考級評審。
2001年1月,董智淵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3年3月,董智淵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文化系統優秀專業人才”榮譽稱號。
2003年8月,董智淵晉升為國家一級演奏員。
1995年以來,董智淵先後出訪了日本、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家。所到之處,廣受好評。2002年10月27日,董智淵以一曲《綠色的思念》贏得了維也納知音的熱烈歡迎。董智淵的演奏以博大、雍容、清麗、真誠的音樂形象徵服了歐洲觀眾。揮弓引弦之間,表現了東方弦樂特有的音色與技巧,展現了齊魯禮樂之邦的高高絕技,堂堂胸襟。演出結束30分鐘之後,以董智淵二胡獨奏圖片為新華社報導的快訊通過報刊、網路傳遍全球。在“金色大廳”,他在接受記者們採訪時說,中國民樂在世界藝術之林的地位不一定以進入“金色大廳”作為唯一體現,而“金色大廳”作為一個世界視窗,來展示中國民樂的藝術魅力和齊魯兒女的精神風貌,卻是最有震撼力的。
回國後,董智淵與我聊起這次歐洲之行,我們不約而同地思考過這樣一個話題:人類創造的文明都是人類共有的財富,作為專業演奏家,我們非常珍視音樂大師雲集、世界名曲薈萃的西歐之行。維也納、薩爾茨堡、慕尼黑、巴黎都是我們所訪問過的城市,都是歐洲的歷史文化聖地,駐足這些音樂名城,我們帶回了什麼?出訪西歐,來去匆匆,演出之後走馬觀花式的參觀訪問,只是漫漫人生長河中的須臾一瞬,很多的景物也可能會日久淡忘,唯有音樂大師們靈魂與生命結晶般的作品有如豐碑般在歐洲的矗立與存在,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難忘。在他們的身邊感受到的人文魅力與巨大的心靈衝擊,正是我們在短暫的出訪中,經歷的勝過了一切物質追求的靈魂洗禮----維也納是永遠激勵我們熱愛音樂藝術的一種精神、一股力量、一位上帝。這正是董智淵與樂團全體音樂家從“ 金色大廳”帶回的足可享用一生的財富。
董智淵的愛人張艷,也是一位優秀的二胡演奏家。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的二胡專業副教授。2001年8月,山東歌舞劇院《江姐》清唱劇全省巡迴演出,董智淵因病不能隨行,張艷放棄休假,代董智淵出發並在演出中擔任獨奏領奏,傳為演出舞台上的一段花絮美談。張艷曾說,智淵在家與在樂團沒有什麼兩樣,如果平時家裡沒有琴聲,他十有八成不在家。話說到這份兒上,可見董智淵的練琴是非常用功的。始步中年,張艷在協助董智淵追求自己獨到的演奏風格的崎路上共赴風雨,相攜疾進。不論是舞台的實踐經驗還是教學中的理論成果,他們在彼此的琴聲中共享著一份二胡情緣織就的愛。
寒來暑往,含英咀華;弓弦歲月,藝術人生。董智淵的表演技藝的確日臻完美、更趨成熟、愈顯精湛。他那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居室內,每天琴聲不斷,琴聲洋溢著他對民族藝術的希望與熱情,表達著他對舞台對觀眾的深深眷戀。董智淵常說,藝術工作不僅是一項社會分工,更是一份社會責任。我的位置是拉二胡,這輩子能把二胡拉好就不錯了。幾句普普通通的平常話,蘊涵了他全部的職業觀和積極的敬業態度。
走近董智淵,我們會感受到一位山東音樂家的時代風采。
走近董智淵,我們會感受到齊魯樂派精英們的真誠合作。
董智淵,你已經離不開你所迷戀的表演舞台,自從當年你悄悄擁抱了故鄉海邊的那個藍色之夢,你果真不再會有夢醒時分;
董智淵,你已經離不開你所摯愛的表演舞台,因為你的職業與你的事業已經融在一起。你的追求與你的理想已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
董智淵,你已經離不開你所忘情的表演舞台,劇場舞台也會因你的精彩演奏更顯絢爛多彩;
董智淵,你已經離不開你所奮鬥的表演舞台,你二胡藝術征程的跋涉,堅韌而瀟灑,頑強而快樂。繼續向前走,我們與你同行。
獲獎情況
1995年以來,先後出訪了日本、澳大利亞、奧地利等國家。所到之處,廣受好評。2002年10月27日,以一曲《綠色的思念》贏得了維也納知音的熱烈歡迎。1998年《綠色的思念》榮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新節目獎”。1990年獲山東省第六屆《泉城之秋》音樂會“春華獎。”1990年獲山東省文化廳省直技能大賽一等獎。論文、論著發表情況:在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篇。多年指導學生在《山東省教育廳基本功大賽》中獲一等獎。
科研情況
《建國以來山東民樂發展狀況調查與研究》(10BWYJ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