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回黃安》此歌謠流行鄂豫皖一帶,鄂豫皖蘇區紅色歌謠是指產生並流傳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時期(因根據地普遍實行蘇維埃政權形式,故又稱蘇區)的革命歌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董必武回黃安》
- 創作年代:近代
- 文學體裁:敘事歌謠
- 創作時間 :一九二五年
《董必武回黃安》此歌謠流行鄂豫皖一帶,鄂豫皖蘇區紅色歌謠是指產生並流傳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時期(因根據地普遍實行蘇維埃政權形式,故又稱蘇區)的革命歌謠。
《董必武回黃安》此歌謠流行鄂豫皖一帶,鄂豫皖蘇區紅色歌謠是指產生並流傳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時期(因根據地普遍實行蘇維埃政權形式,故又稱蘇區)的革命歌謠。歌謠歌詞 一九二五年 , 董必武回黃安 , 建立黨的組織...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號壁伍,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中國共產黨的模範的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家和法學家,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成員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董必武把畢生...
王鑑(1895-1928),詹店鎮王興祿村人。1920年入武漢中學讀書,1921年經陳譚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冬參加組建中共黃安工作組。1924年被董必武派回黃安開展革命活動,發展黨的組織,並在家鄉創辦了第一所平民夜校,自己出錢購置教學用具,自編教材,宣傳革命道理。歷任黃安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湖北省黨部特派員...
紅安,原名黃安,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是著名的“將軍縣”。紅安,誕生了兩任國家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產生了兩百多位人民軍隊的高級將領,其中1955年至1988年間授銜的將軍共有61位,居全國之首;走出了三支紅軍主力部隊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奉獻了14萬...
1911年10月,董必武在蔣翊武領導的武昌革命軍政府軍務部任秘書,這時武漢三鎮雖已被起義部隊占領,但清軍正在調集重兵向漢口發動反攻。10月下旬,漢口、漢陽相繼失守,國難當頭,董必武和潘康時一道協助鞏固沿江一帶防線。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後,孫中山聞訊立即由日本回上海,以江西、南京為中心發動國民黨人...
董良羽(1938年-2023年1月13日),男,湖北省黃岡市黃安(今紅安)人,董必武長子,出生在延安。到了1948年解放前夕,董良羽才進入國小讀書,並開始住校。曾任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2023年1月13日,董良羽因病經多方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5歲。人物生平 董良羽,1957年考入哈軍工雷達專業, 董良羽...
學習期間,他結識了在武漢大、中學校讀書的黃安籍學生戴季倫、王秀松、徐希烈等人。這些學生在董必武、陳潭秋的培養下,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戴克敏常與他們一起議論政治,傳閱進步書籍,探求救國救民之道,思想益受啟發,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占武漢。正在武昌第一師範班學習的...
紅安文物勝跡多,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6處,其中屬國家級的有七里坪革命遺址群(重點保護單位20處)、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省級重點保護單位3處:董必武同志舊居、黃安縣蘇維埃政府、雙城塔;縣級重點保護單位72處。先後被中共湖北省委、國防部和共青團中央命名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