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溝日軍慰安所舊址

董家溝日軍慰安所舊址

董家溝慰安所原為華僑董騰龍家族老宅,系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建築,占地84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0間,由於裝飾精巧、房間眾多而被日軍看中,於1942年5月底被強占設為“軍人服務社”——慰安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家溝日軍慰安所舊址
  • 地理位置:龍陵老城區中心的董家溝小河邊
  • 占地面積:840 m
  • 投用時間:2010年
簡介,布局,慰安婦,地圖信息,

簡介

參加“追憶中國遠征軍”兩岸記者聯合採訪的記者們9日來到位於雲南省龍陵縣縣城的董家溝日軍慰安所舊址採訪。邱佳偉所說的柱子,是一根兩米多高的朽木,2010年展館建成時被樹立在慰安所庭院內。
柱子上釘有一面大鐵牌,上書“歷史的恥辱柱”六個大字。還有幾面鐵牌,寫有日本戰犯東條英機的姓名,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的軍旗,均被鐵絲網牢牢捆綁,用釘子深深地釘入柱內。

布局

踏進慰安所大門,入口左手處的牆上,懸掛著《慰安所規定》十一條,內容包括:服務對象只限於日本陸軍軍人及軍聘人員等。
牆上還掛著一串小木牌,上書“惠美子”“若春”“靜香”“千代子”等名字,入場日軍可據此挑選“慰安婦”供其淫樂。據介紹,董家老宅主屋二樓原有四間房,後被日軍隔為16間,每間配有一名慰安婦。
邱佳偉說,慰安所常常客滿,日軍為了發泄獸慾,對慰安所的設計堪稱“無所不用其極”。

慰安婦

董家溝慰安所是日軍慰安婦制度的縮影。據介紹,慰安所設立當月,日軍從廣州和緬甸調派第一批“慰安婦”來到滇西,首先在芒市三棵樹和龍陵縣鎮安街等地設立慰安所,隨後又從台灣調來100多名“慰安婦”。
“慰安婦都要起日本名字,還被逼迫穿和服木屐,以適合日軍的‘口味’”。邱佳偉指引記者看牆上的一份日軍強征隨軍“慰安婦”的檔案,其中將“慰安婦”劃入“軍需品”,與彈藥騾馬歸入一類。“這充分說明日軍根本不把慰安婦當人對待!”
在慰安所中,記者還看到了體檢室。日軍軍醫每月一次將所有慰安婦集合起來體檢,如患有輕微的外傷或性病則予以醫治,如病重則任其死亡或用作試驗病毒的活體標本。
展館中還陳列了近年來在遺址附近出土的各種物品,包括日軍的懷表、酒瓶、瓷器、哨子、皮夾;以及慰安婦的梳子、化妝盒、奶瓶等物。其中不少都印有“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字樣。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龍陵縣龍山路108號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