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烈士陵園位於河北省隆化縣城西北的苔山腳下伊遜河東岸,是為紀念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烈士於1954年在清康熙皇帝波洛河屯行宮舊址上修建的。經過幾次大規模擴建,現占地9.16萬平方米,是全國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陵園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園內有紀念牌樓、烈士紀念碑、董存瑞烈士塑像、烈士墓、紀念館、碑林等13項主體建築。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董存瑞烈士陵園入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存瑞烈士陵園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
- 始建:1954年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主要展覽,紀念牌樓,紀念亭,烈士塑像,犧牲地址,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墓,英烈事跡,所獲榮譽,
主要展覽
紀念牌樓
陵園牌樓建於1961年,屬烈士陵園的早期建築,它的形式是仿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牌樓。該建築高7.5米。牌樓上借用了毛澤東主席當年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碑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這六個金色大字,在這裡象徵著革命精神與山河共存。
紀念亭
在陵園的東、西側軸線上,各矗立著一座角亭。東亭是董存瑞烈士紀念亭,建於1961年,它的外型與內部結構是仿朝鮮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紀念亭。亭子中間的這座紀念碑,為鋼筋水泥築成,外飾白砬水磨石,正面鐫刻著“董存瑞烈士永垂不朽”九個貼金大字,背面用紅色小楷書記述了董存瑞烈士的英雄事跡;對面西亭為革命烈士紀念亭,結構與東亭完全相同,亭中碑上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貼金大字。
烈士塑像
在亭、館間兩條對角線交點上,是翠柏簇擁的董存瑞烈士塑像。英雄身著軍裝,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攥緊拳頭,再現了董存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犧牲地址
現在的董存瑞犧牲地址建於2003年,犧牲地用鐵欄桿圍護,圍牆內南北長38.4米,東西長37.2米,通往南側公路有長9米,寬4.8米的控制帶。花崗岩大理石裝飾門臉,進入院內,左側門臉內牆三塊大理石鐫刻著“董存瑞烈士犧牲地址簡介”。院內有殘牆斷壁,青磚混凝土結構的原隆化中學一角,6個槍眼,展現當年國民黨軍隊搶占學生教室為工事的場面。教室至橋頭堡和外延戰壕用水泥仿粘土建造,深1.4米,上口寬2.5米,下底寬1.3米。第一道交通壕長13.2米,外延交通壕長11米。橋頭堡中間有兩個國民黨黨徽,前後各4個槍眼。院中央是一個占地64平方米,下沉0.8米的廣場,廣場呈7.27x12米的橢圓形,東、西、南側各有3級台階,中間臥放著2.2x1.3米重約5噸的巨石,上刻“董存瑞壯烈犧牲地址”9個大字。從下沉廣場北側下行3個台階進入橋型暗堡底部,4棵用水泥仿製的粗大松木在15.2米的旱河上,托起一座寬3.4米,底高2.2米的橋,這就是仿建的當年董存瑞炸掉的橋型暗堡。
烈士紀念碑
始建於1957年,紀念碑高14.5米,碑座長1.4米,寬0.75米,高0.85米。碑身長3米,寬1米,厚0.35米。碑帽長1.3米,寬0.65米,高0.66米。占地面積為360平方米的鋼筋磚混結構建築,碑座和碑身用灰綠色人造大理石板飾面,台階和座牆為天然石砌成,碑座上有用人造大理石板飾面的望柱28根,望柱間有上下兩根鐵管相聯形成的護欄,碑身頂部為銅製鍍金的五角星,碑中心總長為6.6米的四塊與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一體的漢白玉石上鐫刻著朱德元帥為董存瑞烈士的親筆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8個鎦金大字。現在的董存瑞烈士紀念碑擴建於1987年,占地為440平方米,在保留原樣的基礎上,在高度上增加1米,同時為使紀念碑整體輪廓得以變化,台為多邊形,以四面40組欄桿環抱,雙層漢白玉欄桿由河北曲陽豆白石質的望柱、欄板、抱古、地伏組成,在各部件上陰刻花瓶、雲紋、蓮花圖案等裝飾。碑座用黑花白地花崗岩鋪地,碑體用粉紅色的花崗岩砌成,碑頂部鑲嵌直徑為0.6米的五角星。紀念碑總高15.5米,一層底座寬22米,二層底座寬12米,碑體自身下寬3.1米,頂部寬1米,碑自身底部厚度2米。
烈士紀念館
始建於1961年,建築面積150平方米,館為單檐五脊斜山磚房,上覆紅板瓦,總高7.5米,面闊21.5米,進深7米。門前有柱廊,四根3.6米高的方柱,頂起3米高的西式山字上檐,上檐正中是“存瑞烈士紀念館”7個金色大字。1992年在革命烈士紀念館舊址上重新修建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建築面積688.5平方米,這座長30米,高15.4米的仿古建築,由張永鵬總體設計,隆化縣城建局設計室主任衣守斌具體設計。
紀念館正面是長30米的柱廊,柱廊高6.7米,深2.2米,登上五級台階,在4米寬的大門兩側,每隔0.3米就有一根4.2米高的明柱。十根明柱一字排開,柱間雀替裝飾勾連;柱上托起白色圍牆。牆下檐出3米,為大式瓦頂冰盤檐;綠色琉璃瓦脊的看面牆,牆角有合角吻獸,角脊設獅、鳳、龍等瓦件。大門兩側的廊心牆各開三窗,門窗之間的牆體各有一個邊長兩米的方池,平雕四蝶圍護的鬱金香圖案。門楣上方是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寫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館名。二樓閣樓在樓台正中,四外有邊長11.4米,高1.5米的正方形圍台環護,圍台前側的女兒牆恰好在一樓大門的正下方。採用鏤空花飾,兩邊焊接紅色的火炬圖案,閣樓高10米,重檐六角攢頂筒板尖屋面。重檐起翹,每面展開10.8米;六條圍脊,12個吻獸靠背相接;檐角上啄,角脊垂獸前各有三個小獸瓦件。上檐六條垂脊,各長7米,上設垂獸,獸前有獅、鳳、龍、海馬、獬豸、狻猊等6個小跑獸;檐角上聳,六脊攢頂,綠色琉璃瓦覆面,上托1.2米高的覆缽寶盆式的金色玻璃寶頂。閣身為正六邊形,底邊長3.8米,進深一間。邊牆通體白色,上開橫窗。閣樓處的樓台四邊。背面和側面都沒有進行裝飾,只是1米高的山牆。
現在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建於2008年,建築面積為2300平方米,其建築效果為了兼顧陵園內其他不同時期、不同民族風格的建築,重點體現出漢唐時期的建築風格,為一層框架結構,仿古式建築。館內共有8個展廳,通過5大部分的內容和聲、光、電、投影技術的配合,生動地講述了董存瑞光輝的一生,新館匾額採用原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寫的館名。
烈士墓
始建於1954年,由青磚石砌成,建在一座低矮的平台上,陵墓的形狀與民間的墳塋類似,只不過略大些。墓前立有一塊足有墳塋兩倍高的墓碑,碑上黑地白字,上書“董存瑞烈士之墓”,碑文的上邊是白地黑字,上書“永垂不朽”。1960年二次修建董存瑞烈士墓。
現在園內的董存瑞烈士墓建於1975年,分為上下兩部分,底層是高1米的正方形平台,平台的邊長為12米。平台的南東西三面都有3米寬的直角台階,跨上7級台階,直上平台。平台的四周是水磨石柵欄。
烈士墓建在平台上,陵墓分為兩部分。下邊是直徑高3.85米的圓柱形墓牆,上邊是半徑2.93米的圓形窿頂。烈士墓採用空心地基層,水砂石柵欄,花崗石砌牆,鋼筋混凝地窿頂。烈士墓的正面立有一座碑,碑高3.5米,上邊雕刻著一顆五星,碑心石是高1.93米、寬0.54米漢白玉,上在鐫刻著“董存瑞烈士之墓”7個金色大字。
英烈事跡
董存瑞,1929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南山堡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後任某部六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鬥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他所領導的班獲“董存瑞練兵模範班”稱號。
1945年春,董存瑞參加了當地抗日自衛隊,同年7月參加了八路軍。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鎮獨石口遭遇戰中,他機智地奪下敵人的一挺機槍而被記大功一次,被部隊授予勇敢獎章。
1947年初的長安嶺狙擊戰,他在班長犧牲、副班長重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長,如期完成了狙擊任務,又立大功一次。至犧牲前,他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榮獲3枚勇敢獎章和一枚毛澤東勳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入了黨。毛澤東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號召後,各戰略區的部隊紛紛練習城市攻堅戰。
當年解放軍沒有飛機,也缺少坦克,攻堅主要靠有限的炮兵和步兵實施爆破。董存瑞帶領的班被師、團領導譽為“董存瑞練兵模範班”,他本人也被授予“模範爆破手”的稱號。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敵人事先在這裡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還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臨出發前,身為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奪得“爆破元帥”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決心:“我就是死後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學的外壕里去,讓大家踩著我們把隆化拿下來!”他帶領戰友接連炸毀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打開隆化中學東北角的外圍工事之後,敵人隱藏在圍牆外乾河道上橋形暗堡的機槍突然開火,部隊遭受嚴重傷亡,突擊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戰友又一個個在中途倒下。
面對敵碉堡的兇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衝過一片開闊地,前進中,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他忍著劇痛堅持沖至橋下。暗堡的底部離乾涸的河床還有段高度,河道兩側護堤陡滑,他兩次安放的炸藥均因沒有木托而滑了下來。此時,衝鋒號已經吹響,拖延一分鐘就會有更多的戰友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橋形暗堡被炸毀,紅旗插進了隆化中學。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道路,犧牲時,未滿19歲。
所獲榮譽
1982年董存瑞烈士陵園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由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5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9月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命名並向全國中國小推薦的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