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成之亂,明末農民戰爭之一。蓮社頭目李盛明在膠東地區傳播聞香教,萊陽富戶董大成受其蠱惑,崇禎二年(1629年)農曆11月20日興兵作亂。24日開始攻打萊陽縣城,城內紳民登城抵抗,著名抗清英雄士紳代表人物左懋第登城守衛,親自放炮,射中敵酋。至25日,多次猛攻不克,遂圍城困之。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初一日,登州總兵張可大奉命剿匪,董兵隊敗退根據地孔家店、李家溝村(今萊西)。不久,官兵焚毀垛山道庵、劉家莊、孔家店、李家溝、唐家溝、桃花村六村,首領董大成敗走,至蒙陰縣後被捕殺,傳首萊陽。
基本介紹
- 名稱:董大成之亂
- 地點:膠東
- 參戰方:明朝
- 結果:明朝勝利
- 發生時間 :1629年
一、事件經過,二、其他記載,三、歷史評價,
一、事件經過
1、信奉聞香教
山東巨野縣大寇徐鴻儒組織起義失敗後,其部下李盛明潛居萊陽境內垛山道庵,秘密串聯邑人董大成、招遠人許湯等,以孔家店、李家溝等村(今孔家村南)為根據地,相約起兵。
明崇禎二年(1629),蓮社頭目李盛明到萊陽,萊陽柏林莊鎮劉家疃村人董大成家庭富有,加入其教並成為了萊陽的頭領。他積極發展組織,人數增加迅速。是年冬,董大成與招遠教首許湯約定來年正月初一同時起事。不料許湯於十一月在招遠縣殺死了一名下鄉催稅的官吏,只能提前行動,占領了崤山(俗名窯山,在譚格莊鎮西北)。董大成倉促回響,糾集起萊陽教民3000多人參加叛亂。李盛明自稱為“靈寶皇帝”,將教內頭目分封為公侯將相,由董大成帶領教徒呼嘯攻城。城內官兵因承平日久,一時倉皇無措。縣丞率人清除了城中內應,城中的青年士紳左懋第等人也登城,發火炮、擲木石奮力抵抗,城池並未失守。
2、兵敗被戮
董大成在城外安營紮寨10多天,苦無良策。他曾經聞知鄰村老者姜正芳為人豪俠仗義,有勇有謀,就脅迫其加入,參佐軍事。不想姜正芳為人剛介,思想正統,不肯為亂,見推脫不掉董大成的脅迫,就設計附和,乘參謀之機將董大成的隊伍挑撥,自相殘殺,首尾難顧。最後姜正芳再次設計殺董大成,被董大成的扈從抵擋,姜正芳外逃時候被其黨徒亂刃殺死,與姜一起死的還有其二個兒子、三個孫子。董大成糾集起殘兵再次攻城時,登州總兵張可大所派增援的官兵已經趕到萊陽,董大成只好撤兵,倉皇西逃,後來逃至山東蒙陰縣被捕殺。
二、其他記載
1、《姜烈士傳》:(左懋第撰寫):三天聚齊3000多人,在西劉家莊聚會,計畫聚集人東向。西南一里地的姜芳烈士被董大成逼迫一起造反。姜芳勸他不要造反,大成不聽,反而逼迫他。姜芳考慮沒有辦法勸說董,白白死掉。就設計紿之曰:“汝事舉三日矣,官軍得無知者?三千人而抱頭聚,若軍至,何以應”?大成曰:“奈何”?芳教以分為五,皆里許隔,變可相聞,賊從之。日暮,果分為五,北者近芳居,賊腹心則居中。
十一月二十三夜,晦不見人,芳喜,潛至其東、南、西,皆語曰:“官兵至矣,吾儕皆良人,今無死所,如聞戰鬥聲,宜各為計:掠人(被擄掠的眾人)皆惶迫,不知所為。芳因至中語曰:“官軍已至成村後矣”,宜力敵勿怠。大成及腹心俱鹵騃(愚痴,騃,si)不知兵。皆懼而強諾焉。芳又說其北近居者曰,官軍自南來,汝等宜大呼示人眾,至便挺擊勿失。亦應曰,諾。因大呼,居中者聞呼,亦大呼。引人北向,挺相接溷擊焉,其東南西聞呼及戰鬥聲,大恐,亦大呼,盡逃去戰,賊聞呼亦亂。逮辨聲,諗為芳計,而成已偕從董平馳騎遁東埠。尋而告語之,怒回呼芳。芳應之途曰:“我為汝練兵耳”。
最後,沒有辦法,姜芳請大家進家喝酒,設計殺董大成,出衣下藏刀砍董大成,未及,被賊扈從魯東明用一個鐵叉擋住,錚然有聲。原文:大成拔出佩刀應之,諸賊皆舍食拔刀。芳知不濟,持刀趨出門,呼:馬安在?得賊馬聳乘之。大呼曰:人或逆我,死矣。於是群賊隨出,大呼曰:圍之,勿令走。門前諸賊圍之數匝,芳力斫殺三四人。馳數十步,群矛環刺焉,遂墮馬被縛。賊乃入收其家當,堂中亂,婦女多走。時賊約不掠,婦女多混鄰居以免。其長孫亦走免,惟渭經、渭明(姜芳兒子)被執,孫三人亂殺死。盡焚其廬舍。大成以兵環芳並其子,罵曰:“汝何為計殺我”?芳曰“殺汝不中,命也,但早死耳”。賊怒,罵曰“何易求死”!命取水灌三人,寒凍之。群刺以矛,體無完膚,遂剜心剖腸。終無餒詞(始終沒有屈服)。
芳既死,賊眾漸集,又遣人分掠得千人,二十四日,遂攻邑城,二十五日又攻,皆不克。後遂益賊至5000人,圍城焚外關。十二月,登兵(登州府兵)至,與戰,賊敗走,追殺平之。大成同左龍西皆走之。至蒙陰縣,典史王擒殺之,梟其首,傳之邑懸示焉,典史,山海關人。
2、《左懋第傳》:董大成聚眾五千人圍攻萊陽縣城。萊陽承平已久,人不識兵,形勢非常危急,縣衙只好組織城裡的紳士、市民自衛。左懋第自告奮勇,登上城牆,開炮擊賊,結果炮膛炸裂,自己差點被炸死。左懋第仍奮不顧身,簡單包紮後,再次舉炮轟擊敵人,並擊中敵人首領。
3、民國《萊陽縣誌》載:天啟元年四月十九日,訛傳賊自東至。婦女奔走相蹂踐,竟夜不息。詰旦寂然,而不明所來。自文登至昌邑八百里訛言時日皆同,人謂之鬼兵。此當系亂人密圖不軌,為搖惑人心計,預遣黨羽同時傳播故。不數年,而發生白蓮教徒董大成、許湯之變。 《萊陽市志》記載:明崇禎二年(1629),境內人士董大成聚眾起義,登鎮總兵張可大率軍大舉鎮壓,義軍失敗南逃,董大成下落不明。後人猜測董大成落草荊山,修牆護營養兵,等待時機再舉義旗,這一說法並無實據。
三、歷史評價
關於萊陽董大成之亂的資料,民國《萊陽縣誌》里的《姜正芳傳》和《兵革》篇里記載得很詳細。民國《萊陽縣誌》里還有一篇雜記《董曲里居》講:董大成和曲士文先後舉義,二人村莊相鄰,算是奇事。這次董大成叛亂,遭到地方紳士例如左懋第為代表的彈壓。董是劉家莊人,系今天柏林莊街道劉家疃村。董大成叛亂之後,大明亡。其鄰村曲士文,系柏林莊村人,叛亂之後,大清亡,此里居可謂世出叛逆之黨乎?董大成起義被鎮壓以後,明朝政府對興兵裹挾民眾進行了殘酷的鎮壓,殃及眾多無辜,其周圍村莊的居民恐懼遭連坐,言語謹慎,三緘其口。當地的董姓家族更是受到牽連,多數董氏墓園墓碑被毀,城裡的董姓士紳懼怕受到連坐,也多數移居鄉僻。清中葉所編的《萊陽董氏族譜》中也不收董大成之名字,家族裡只流傳“九世祖反,十世祖下鄉”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