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書畫收藏與辨偽

董其昌書畫收藏與辨偽

《董其昌書畫收藏與辨偽》內容簡介:董氏繪畫,以山水見長,宗王維、董源、巨然、二米和元四家,以墨韻幽雅、意境深邃取勝,而不求形似。他作畫構圖嚴謹,卻落墨放縱,運筆草草之中,生趣盎然。他不僅長期生活在秀色可餐的江南,而且到過湘、鄂、閩、贛、晉、京等地,群峰縹緲的武夷,雲霧變幻的瀟湘,都給他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藝術土壤。他善於以誇張的筆法,去捕捉流動的雲氣,描繪多變的雲煙霧雨,使綺麗多姿的山水,更富有浪漫色彩。又往往於村渚沙岸、溪水小橋、漁舟孤廬、峰巒層林等秀潤簡淡的景色中,寓以抒情的詩意和豐富的遐思。他創作的山水,兼書、詩、畫之美,成為文人畫的典範。其追求筆墨韻味和師古的傾向,還對清代四王及明遺民畫家起到一定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董其昌書畫收藏與辨偽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106頁
  • 開本:16
  • 品牌:萬卷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 作者:羅春政
  • 出版日期:200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016015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董其昌書畫收藏與辨偽》:萬卷名家收藏。

媒體推薦

書評
明代後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較為引人注目的一段時間。這一時期,在封建社會的母體內,開始孕育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自然條件優越的我國江南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市鎮蜂起,商賈雲集,經濟十分活躍。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一些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與科學家應運而生,馮夢龍、徐光啟、徐霞客等都是此時湧現出的傑出代表人物。而董其昌,則是當時在美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一字思翁,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華亭)人。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才華俊逸,精鑑賞書畫,富收藏,善書法、繪畫,為明代後期大家,同時也是一位美術理論家。平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容台集》《容台別集》《畫禪室隨筆》等。
董氏繪畫,以山水見長,宗王維、董源、巨然、二米和元四家,以墨韻幽雅、意境深邃取勝,而不求形似。他作畫構圖嚴謹,卻落墨放縱,運筆草草之中,生趣盎然。他不僅長期生活在秀色可餐的江南,而且到過湘、鄂、閩、贛、晉、京等地,群峰縹緲的武夷,雲霧變幻的瀟湘,都給他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藝術土壤。他善於以誇張的筆法,去捕捉流動的雲氣,描繪多變的雲煙霧雨,使綺麗多姿的山水,更富有浪漫色彩。又往往於村渚沙岸、溪水小橋、漁舟孤廬、峰巒層林等秀潤簡淡的景色中,寓以抒情的詩意和豐富的遐思。他創作的山水,兼書、詩、畫之美,成為文人畫的典範。其追求筆墨韻味和師古的傾向,還對清代四王及明遺民畫家起到一定影響。
他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是青綠設色,有時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與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其繪畫作品,常常是“臨”“仿”宋元各家的畫法,並在自題中加以標明。雖然處處講求摹古,卻並非泥古不化,而是脫去古人窠臼,自成風格。
其畫法的特點,是在師古的基礎上,以書法的修養,融入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雲流潤,柔中含有骨力,折轉靈變,墨色濃淡、乾濕,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平淡天真。
董其昌的書法,其運筆以顏真卿為師,遒勁有力。兼二王之秀、米芾之獷,博採眾長,自成一家。行楷尤為瀟灑秀麗,不僅在當時馳譽四方,流傳海外,為中外文化交流增輝,而且清代書家,如康熙、乾隆及張照、劉墉等均以董書為楷模,流風遐邇,綿延不絕。以自然剛健之姿,雄渾超逸之態,左右明末到清近三百年的書法,在我國書史上,也是有著開一代風氣的顯著地位。
董氏在書畫創作上,發表了許多評論,對書畫理論和表現技法,有獨到見解,他一方面推崇和倡導“文人畫”,力主書畫相通。提出“士人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似畫沙,絕去甜俗。”他在繪畫的筆墨上追求“生”“拙”、“真”、“淡”的趣味。同時提出了“南北宗”之說,且揚“南”,抑“北”。
董氏一生,於書畫用力最勤,又加以享有高壽,因而創作大量書畫作品,除分布於京、津、滬、寧、遼、吉等博物館外,也流傳到了國外,在日本、美國及西歐各國,都收藏有他的作品。

圖書目錄

董其昌早年書畫
董其昌中期書畫
董其昌晚年書畫
收藏與辨偽

序言

明代後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較為引人注目的一段時間。這一時期,在封建社會的母體內,開始孕育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自然條件優越的我國江南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市鎮蜂起,商賈雲集,經濟十分活躍。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也隨之發展起來,一些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與科學家應運而生,馮夢龍、徐光啟、徐霞客等都是此時湧現出的傑出代表人物。而董其昌,則是當時在美術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一字思翁,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華亭)人。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才華俊逸,精鑑賞書畫,富收藏,善書法、繪畫,為明代後期大家,同時也是一位美術理論家。平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容台集》《容台別集》《畫禪室隨筆》等。
董氏繪畫,以山水見長,宗王維、董源、巨然、二米和元四家,以墨韻幽雅、意境深邃取勝,而不求形似。他作畫構圖嚴謹,卻落墨放縱,運筆草草之中,生趣盎然。他不僅長期生活在秀色可餐的江南,而且到過湘、鄂、閩、贛、晉、京等地,群峰縹緲的武夷,雲霧變幻的瀟湘,都給他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藝術土壤。他善於以誇張的筆法,去捕捉流動的雲氣,描繪多變的雲煙霧雨,使綺麗多姿的山水,更富有浪漫色彩。又往往於村渚沙岸、溪水小橋、漁舟孤廬、峰巒層林等秀潤簡淡的景色中,寓以抒情的詩意和豐富的遐思。他創作的山水,兼書、詩、畫之美,成為文人畫的典範。其追求筆墨韻味和師古的傾向,還對清代四王及明遺民畫家起到一定影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