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光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
- 出生日期:1928年1月28日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人物履歷,著作,專著,論文,
人物履歷
董光昌,教授,出生於1928年1月28日,江西景德鎮人。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浙江大學講師、教授、套用數學研究所所長,高等學校工科套用數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高校套用數學學報》主編。偏微分方程、數論、計算幾何、數學教育。
董光昌在浙江大學數學系任3年助教以後,從1953年起擔任講師。1957年至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進修。1978年晉升為教授,1981年由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1979年至1981年,赴美國作訪問學者兩年。1986年至1994年,相繼應邀赴澳大利亞、香港、日本、法國、義大利、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短期學術交流與研究工作。他在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的園地上辛勤耕耘了50多年,為浙江大學數學學科的全面發展乃至中國的數學事業都作出了貢獻。
董光昌幾十年來潛心研究,共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4部。“船殼放樣的精密光順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1978年他主持的“船體數學放樣”和“數控繪圖”兩個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專著《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獲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理論與套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他曾先後任中國數學會第三屆、第四屆理事;浙江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CSIAM)第一屆常務理事;國家教委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及套用數學教材建設組副組長;《高效套用數學學報》主編;《數學年刊》、《偏微分方程》等五個全國性學術刊物編委。現為浙江省數學學會名譽理事長。曾被評為全國勞模。
董光昌,父名董世芳,母名余德鳳。1928年1月28日,董光昌誕生於江西省浮梁縣南安鄉橫坡崗村,是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長。他家原來家境較富裕,由於董姓同宗的另一支仗著人多想侵占他們在景德鎮的祠堂,他祖父和父親被迫打官司進行抗爭。過堂在繞州府城,離家180里,往返多次奔波,備極辛勞,最後官司雖然打贏了,但已是家徒四壁,負債累累,只好賣了祠堂還債,並買了幾畝薄田種稻,維持生計。他父親曾想出利用荒地賣西瓜靠賣西瓜籽獲利的首創點子並實施,到後來四鄰鄉親群起仿效無利可圖時只好作罷。他父親年輕時體弱多病,在多次求醫無效後,自己讀了很多醫書,後來居然治好了自己的病。後來進一步鑽研醫書,成了當地的名醫,周圍數十里內的都來找他看病。他父親便開了一家藥店,一邊行醫一邊經營藥店維持生活,家境逐漸好了起來,買了房子和田地。他父親非常支持子女們上學,把賺來的錢全都用在供4個子女讀書上。家境的坎坷經歷在董光昌幼年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並對他後來的成長有著多方面的潛在影響。
董光昌在他7歲時到離家8里路的私塾讀書,後來進了湘湖街南安鄉中心高小就讀,國小畢業後,在報考省立波陽中學的500多人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他考中學的成績之所以突出,在於他自學開始的特別早。國小五年級下學期時,有一次將一個有一定難度的算術問題解決了,由此開始對自學數學書本發生了興趣,就自學六年級的課本,到六年級時已經讀了不少中學課本。中學時期,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由於當時正值日本侵略中國,交通中斷,中學裡的圖書並不豐富,學校也較閉塞,但他仍然堅持課餘自學不間斷,閱讀了不少數學方面的書籍,如查里斯密大代數和霍爾乃特大代數等。
1946年高中畢業後,他和幾個同學結伴沿長江而下到上海去報考大學。在船上,聽人說起浙江大學數學系有蘇步青、陳建功兩位著名的數學家,心想到浙江大學數學系讀書對自己將來在數學方面的發展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故在報考其他幾所大學的同時又報考了浙江大學,最後在好幾所學校都錄取他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浙大。
考完大學後,因路遠不能回家,因而提前若干天來到了浙大。在宿舍里,高年級同學告訴他可到系圖書館閱讀,但因未註冊需系主任批准方可,於是他找到當時的系主任蘇步青教授,給他批了條子,就馬上到系圖書館借了書自學。
大學四年及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的兩年,學術環境優越,名師陳建功、蘇步青都曾親授一門課並主持討論班,其他高水平教師的授課,同學、同事間的學術交流切磋,都為他學習數學提供了好條件。同時,由於系圖書館的圖書、雜誌多,為董光昌課餘鑽研數學提供了充足的源泉。在這期間,董光昌奠定了一生從事數學事業的基礎。
1953年董光昌晉升為講師,開始給學生上微積分等基礎課。由於家鄉口音較重,為了讓學生上課能聽懂,他做了很多卡片,正面寫拼音反面寫字,練習正確的發音,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他基本上糾正了江西口音,保證了上課質量,受到學生歡迎。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浙大數學系被撤銷,教本科的講師以上教師全部調離浙大,大部分書籍和雜誌都調到復旦大學。在此學術環境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他在浙大堅持數學研究,做出了成績,成為國內較早研究數論方面問題的學者之一,發表了一系列有創新的學術論文。他對除數偏差的上界估計改進了前人的結果,並作出一新公式,從而在下界估計、平方平均值的漸進估計方面的出一系列新結果,得到華羅庚,閔嗣鶴等數學家的較高評價,並向國外來訪的專家作介紹。這些結果雖然發表於50年代,但在70、80、90年代與國際重要雜誌,包括數論方面最高水平的雜誌Acta Arithmetica上多次被引用,成為該領域的經典結果之一。為什麼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他仍有如此的成績呢?主要原因是他在大學高年級已自學了Landau的三大本數論名著,對數論知識的了解已達到了國際前沿的水平。
早在1952年,受谷超豪的啟發,他想到偏微分方程比數論更接近工業實際,在國家建設中應是更為有用,就開始自學偏微分方程的入門書籍。1954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為各大學能開偏微分方程開設了一個偏微分方程暑期學習班。得知此訊息後,董光昌積極爭取參加學習,由於浙大數學教研組僅爭取到一個學習名額,他和郭竹瑞一起只能以旁聽生的身份去北京聽課,在數學所張素誠教授家裡打地鋪,解決住宿問題。1955年暑假,他又自費去北京數學研究所與方程組的人一起繼續學習研究偏微分方程。
1956年,周總理在國務院發言,號召全國向科學進軍。董光昌希望改善學術研究的環境,向學校寫了一個報告,其中敘述了華羅庚、閔嗣鶴等對他的評價,因而被校領導視為新發現了一個科學進軍的突出人才,於是向省委匯報,安排他作為當年浙江省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向科學進軍大會上的第一個發言人,並成為當年省政協的特邀委員。
董光昌於1957年考取了華羅庚的研究生,希望由此更好的改善個人科研條件,但學校領導不願見到優秀人才離校而不予批准,最後他只好以去北京中科院數學研究所進修的方案作為兼顧學校與個人的解決方法。在北京期間,在偏微分方程的學習上,他聽了蘇聯專家的講課,發表了關於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論文。
1957年,浙大數學系恢復,他於1958年返校教高年級學生課程並指導學生畢業論文。1961年,他招收了2名研究生,這在全國是首例以講師身份招收的研究生,也是對他教學與科研水平的肯定。1962年又招了一名。到1964年共招收了5名。
董光昌在偏微分方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如在亞音速繞障礙物流動問題上,他改進了前人僅在低馬赫數(M不超過0.7)情況下解存在的結果,到任何馬赫數(M<1)情況下解存在的最佳結果,這就是“空間亞音速流及此邊值問題在更高情況下推廣”一文。這是董光昌1966年準備在《數學學報》上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由於“文化大革命”直到1979年發表在《浙江大學學報》上。此研究成果在80年代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而在他到國外訪問時,國外的大學給這篇文章專門印了一個單行本。
1966年前,董光昌主要是研究線性方程,如混合型偏微分方程和蛻縮橢圓型方程。1978年後,他則開始研究非線性橢圓方程和非線性拋物型方程,在國內外又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如他在國際上第一次真正證明了具有自然結構條件下完全非線性拋物型方程狄氏問題解的存在性。這些成就使他獲得了1990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Stanford 大學的D. Gilbarg 教授評價說:“董光昌教授的工作在可壓縮流的數學文獻中將永遠是重要的。”
除了在國內外發表的一系列關於偏微分方程的學術論文外,他還先後出版了《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和《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兩部學術專著,這是他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成果。《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一書則由美國數學會列入其專著翻譯系列,於1991年翻譯出版。美國科學院院士L.Nirenberg教授認為:“該書含有許多很好的與深刻的先驗估計,是數學估計的百寶箱。”
在“文化大革命”中,董光昌也受到了衝擊,被掛了牌子靠邊站,政治上受到歧視,入黨轉正也拖了一段時間,被歸於牛鬼蛇神一類,但他同許多有為的科學家一樣,當畸形的政治審查一過,就很快地投入工作。
從1970年開始,他花了近10年的時間研究船體數學放樣,是當時六機部(司造船工業)在這方面科研項目的負責人之一。1970年,六機部把船體數學放樣定為國家造船工業發展的方向,希望將來能使中國造船工業實現自動化,全國不少省市都把它作為研究的項目,浙江省交通廳也不例外,決定與浙大數學系聯合研究此項課題,董光昌是該項目的負責人。
開始他和易大義、梁友棟一起到嘉興船廠實習,向放樣工人學習,用木樣條與壓鐵作手工放樣,回校後再用計算機計算數據,後來由於學校的計算機無法滿足計算的需要,於是又到上海與求新造船廠和交通部船舶研究所合作研究此項目。船體數學放樣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是光順?在此問題一時難於弄清楚時,董光昌的指導思想是數學放樣儘量忠實地模仿手工放樣,手工放樣的自然放,兩借借,直尺卡樣都作了數學上的模擬,形成為比其他研究課題組更為忠實於手工放樣,且為放樣工人所喜聞樂見的船體數學放樣回彈法。並與1978年,由蘇步青推薦到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學術專著《船體數學放樣——回彈法》。
在長時間研究船體數學放樣過程中,他又花了一小段時間研究數控繪圖。1976年,挪威商人來中國,在北京、上海展示他們國家的繪圖機時,當場繪出船體線性圖與肋骨圖。上海造船工藝研究所認為,繪圖機是應該買的,至於繪圖軟體是否要買,要看我們能否在短期內編寫出不錯的繪圖軟體。當時董光昌等正帶領學生在造船工藝研究所實習,接受了這一嘗試性的軟體研製任務,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編出的軟體繪圖效果優於挪威的軟體。先前挪威的表演者十分珍視他們的表演紙帶,帶不離身,到董光昌研製出我們自己的軟體後他們也就不再珍惜了,研究所也不再購買國外的繪圖軟體,這為國家節省了購買繪圖軟體的數萬美元經費。
1978年,他主持的“船體數學放樣”和“數控繪圖”兩個研究項目都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並且他本人同時獲得了在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獎。
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如船舶工藝研究所)和造船廠(如上海求新造船廠、中華造船廠等),都一直在使用“回彈法”進行船舶線型光順。為了更加完善並豐富此方面的理論成果,時隔20年後,董光昌進一步發展並提高了上述研究內容,形成了對“光順”含義刻畫更為精確的理論體系。國外著名的計算幾何專家A. R. Forrest教授認為:董的線型光順工作是“數學與計算套用於實際問題的一個典範”。在此基礎上,董光昌領導的課題組實現了船舶線型光順過程的自動化,實際光順效果超過國內外同類研究水平。
(三)
董光昌先後為本科生開設了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程、複變函數、實變函式、泛函分析、計算方法、混合型方程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了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完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粘性解、數據與圖像處理等課程。在他近50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中,百折不撓,取得了重要成果,為青年人樹立了榜樣。1956年被共青團浙江省委選為“向科學進軍”的突出代表;1965年作為浙江省勞模代表赴京參加國慶觀禮;1978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科技人員”獎;並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1994年又獲得了浙江省優秀老師稱號。鑒於他成績顯著,1978年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在改革開放政策貫徹實施的初期,1979年至1981年,董光昌被組織上派往美國進修兩年,主要在紐約的Columbia大學與紐約大學的Courant研究所訪問。在做出一定的成績後,Courant研究所的著名教授Nirenberg 提議說,如果(董)能到更多的大學與研究機構訪問,一定會更有收穫。董光昌便設法與其它大學聯繫,克服了費用等方面的困難,先後應邀到Wisconsin大學、Minnesota大學、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訪問,又在更多的大學與研究機構作學術報告,受到歡迎並拓廣了學術交流的接觸面。此後,堅持利用各種機會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成為他在研究工作方面的一種風格。
董光昌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有卓有建樹。自1957年浙江大學數學系重建以來,作為數學系的學術帶頭人,他致力於高層次數學人才的培養。他繼承與發揚了老浙大數學系治學嚴謹、學風淳厚的優良傳統,為在數學系形成良好的教學和科研風氣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收到成效。60年代畢業生、在海軍工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80年代畢業生、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邀請報告的著名青年學者林芳華(芝加哥大學教授)和勵建書(馬里蘭大學教授),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與董光昌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
他從60年代起就開始指導研究生。北京套用物理和計算數學研究所擔任重要職務的沈隆均研究員就是他在60年代培養的研究生。多年來,他共培養出博士10餘名。他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學識、敏銳而又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研究生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培養的博士都已成為學術骨幹。其中,洪敏純一畢業即獲得了霍英東青年老師科研類一等獎,邊保軍、汪徐家也是天元基金項目組的成員。在他的帶領下,浙江大學的偏微分方程研究集體已為國內該領域中的一支勁旅。
除了科研和數學方面的貢獻之外,他還在對新的學術思想學術界新生事物的判斷和扶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1973年,他幫助浙江省科技局解決了是設定通用計算機還是先設定專用計算機的決策上的繁難,對浙江省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再如,70年代他帶領年輕人從事船體數學放樣和數控繪圖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率先在浙江大學引入了“計算幾何”這一研究分支,這對日後浙江大學建立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起了奠基作用。又如,1994年,他對與套用數學關係密切的非線性科學在高科技領域,特別是信息領域的套用給予了高度重視,先後在《中國科技報》、《浙江日報》、上撰文宣傳,並在數學系組建了一支以年輕人為主的隊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董光昌是浙江大學高等數學研究所的倡議者和主要創建人之一。他積極爭取在數學所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數學博士後流動站,並指導了多個方面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他不遺餘力地扶持和提攜青年學者,組織開展各類學術活動,不斷開闢新的學科方向,為浙江大學數學學科的全面發展和中國的數學事業都作出了貢獻。
著作
專著
[1] 船體數學放樣—回彈法(與林孝康等合作),科學出版社,1978。
[2] 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
[3] 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4] Nonlinear second orde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1991.
論文
[1] 答棒氏條子問題(與林振聲等),數學學報,1953,2(3):139-142。
[2] 除數問題,數學學報,1952,(4):258-266。
[3] 除數問題(I),數學學報,1955,5(3):313-324。
[4] 除數問題(II),數學學報,1956,6(2):130-152。
[5] 除數問題(III),數學學報,1956,6(4):515-541。
[6] 關於華林問題,數學進展,1957,3(4):602-607。
[7] 查甫雷金方程惟一性定理(I),數學學報,1956,6(2):242-249。
[8] 同上(II),數學學報,1956,6(2):250-262。
[9] 同上(III),數學學報,1959,9(4):365-381。
[10] 波動方程的一個邊值問題,科學記錄(新輯),1957,1(5):277-278。
[11] 雙曲型偏微分方程的奇柯西問題,科學記錄(新輯),1957,1(5):319-322。
[12] 多連通區域的黎曼—希爾伯特問題,數學學報,1958,8(2):290-304。
[13] 同上(II),科學記錄(新輯),1958,11(5):150-158。
[14] 奇柯西問題,浙江大學學報,1959,(3)
[15] 蛻縮橢圓型方程的一個邊值問題(I),數學學報,1961,11(4):371-375。
[16] 同上(II),數學學報,1963,13(4):620-630。
[17] 同上(III),數學學報,1964,7(5):697-708。
[18] 邊上有垂直外力的四分之一無限彈性平面的沉陷公式,浙江大學學報,1963,(1):1-7。
[19] 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結果與未解決問題,浙江大學學報,1964,(2):71-84。
[20] 一個三維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邊值問題,浙江大學學報,1964,(4):1-6。
[21] 樣條曲線擬合與雙圓弧逼近(與梁友棟等),套用數學學報,1978,1(4):330-340。
[22] 地球面上兩點間距離的計算,浙江大學學報,1978。(4):73-79。
[23] 一類非線性發展方程的初值問題用逆散射方法求解,浙江大學學報,1978,(4):1-10。
[24] 差分樣條曲線與曲面的插值及其套用於板彎曲的計算,浙江大學學報,1978,(4):137-156。
[25] 板彎曲問題的共形三次三角元,計算數學學報,1979,(2):121-143。
[26] 空間亞聲速流及比邊值問題在更高維情況的推廣,浙江大學學報,1979,(1):35-63。
[27] A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a nonlinear telegraph equation (with S. J. Li),Nonlinear Analysis,1981,5(6):705-711.
[28] On the initial value problem for a nonlinear schrodinger equation,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1981,42(3):353-365.
[29] 非線性橢圓型方程Dirichlet 問題無窮多個解的存在性(與李樹傑),中國科學,1982,A(2):132-138.
[30] A proof and an extension of a theorem of P.Rabinowitz concerning nonlinear wave equation,Nonlinear Analysis,1982,6(2):139-149.
[31] Data smoothing.MRC technical summary report # 2151,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32] On the uniqueness of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 (with Q. Z. Ye),Chinese,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1982,3(3):279-284.
[33] Study of the qualitative property for a famil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1985,19(5):122-136.
[34] 樣條曲線光順概念與雙指標回彈法的套用(與劉志斌),數學的實踐認識,1985,(3):19-26。
[35] Higher dimensional subsonic flow,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pplie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B. Ou),World Scientific,1985,248-251.
[36] A higher dimensional nonlinear degenerate parabolic equation,Proceedings of the 1982 Changchun Symposium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cience Press,1986,373-381.
[37] Influence of Ticomi’s mathematical work in China,mixed type equations (with M. Y. Chi),Teubner Texte zur Mathematics,1986,90:105-111.
[38] The firs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solutions of degenerate quasi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1986,7B(3):277-302.
[39] Ibid.Proceedings of the Centre for Mathematical Analysis,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1986,14:148-157.
[40] Initial and nonlinear oblique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for fully non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1988,1(2):12-42.
[41] Uniqueness of viscosity solutions of fully nonlinear second order parablolic 偏微分方程s. (with B. J. Bian),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1990,11B(2):158-170.
[42] Holder estimate of a quasi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 with nonlinear oblique derivative boundary condition,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1990,3:49-53.
[43] Viscosity solutions of the first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the second order fully non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 under natural structure conditions,Communication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1991,16(647):1033-1056.
[44] The regularity of viscosity solutions of a class of fully nonlinear equations,Science (with B. J. Bian),1991,34A(12):1448-1457.
[45] The Aleksandrov maximum principle for viscosity supersolution of parabolic nonlinear equations,SEA Bull. Math.1992,16(2):107-114.
[46] Lp theory for strong solutions of 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 with bounded measurable coefficients (with X. J. Wang),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1992,46-56.
[47] The Semi-global isometric imbedding in R3 of two dimentional Riemannian manifolds with Gaussian curvature changing sign cleanly,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1993,6(1):62-79.
[48] Comments on Liberman’s book review,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of Exposition,193,13(4):529-531.
[49] Subsonic flows around a body in space,Communication 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B. Ou),1993,18(142):355-379.
[50] Mixed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f semi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with Z. J. Wang),Acta Mathematical Applicatal Sinica,1993,16(3):406-418.
[51] Viscosity solutions of fully nonlinear elliptic and parabolic equations,Some works of recent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a priori estimation,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China (with B. J. Bian),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42-49.
[52] Elliptic and parabolic equations,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China,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Kluwer Academic Publications,1994,30-41.
[53] (with C. L. Mu) Some results and open problems on nonlinear equation,Report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Evaluation Equations and Infinite-Dimensional Dynamical Systems in Shanghai,1995,43-49.
[54] New regularity results for non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Report on US-Chinese Conference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1996,,74-81.
[55] (with D. Zhang,Z. Liu,L. Ma) Curve fairing,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Vol.7,No.5,1997,525-538.
[56] (with C. L. Mu ) The measurable viscosity solutions for fully non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Nonlinear Analysis,Vol.33,No.4,1998,401-412.
[57] (With A. X. Hong and Z. C. Liu) On mathematical shiop lofting,Reprot o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rn Mathematic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fferential Geometry,Shanghai,2001,64-67.
[58] (與吳明華,洪安祥)樣條出數的數學模型分析,高校套用數學學報,Vol.18,No.4,2003,377-382.
[59] (with B. J. Bian,Z. C. Guan) The Second order Estimate for Fully Nonlinear Uniformly Elliptic Equations without Concavity Assumption,preprint.
[60] (With B. J. Bian,Z. C. Guan)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Fully Nonlinear Uniformly Elliptic Equations without Concavity Assumption,pre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