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美術師)

董健,國家一級美術師,四川畫院名譽院長,濱州著名“四老畫家(石雨田,董健,張雷白,乍起典)”之一,馮玉祥的書畫教師,山東省美協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健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美術師
人物履歷,人物生平,

人物履歷

董健(1917--1993),國家一級美術師,四川畫院名譽院長,濱州著名“四老畫家(石雨田,董健,張雷白,乍起典)”之一,馮玉祥的書畫教師,山東省美協會員、。董健先生早年和晚年執著畫苑,潑墨揮毫勤奮不輟。尤其他晚年在濱州期間生活的七年,是他繪畫生涯的黃金時期。一九四一年,他考取了當時最高美術學府國立藝專。入校後,教師高冠華對董健說:考得特別好,潘(天壽)先生親自看了你的卷子,給了九O分,是最高分。從此,董健作為潘天壽、豐子愷、李可染、吳弗之、呂鳳子等著名藝術大師的嫡傳門生,在國立藝專修業四年,對中西文化進行了廣泛涉獵,對明請石濤、八大、吳昌碩、任伯年等大家的作品作為日課鑽研,並對書法藝術下多苦功。當代我國海峽兩岸的著名畫家中,席德進、張光濱、吳冠中、付天仇、劉魯生等都是董先生的科班同窗。一九四五年,28歲的董建先生大學畢業後,也初步形成了自己藝術風格,先後在當時的《四川日報》《大眾文藝》等刊物發表作品,也連續兩次參加四川省成都畫展,這位國畫新秀在天府之國成長著。董健從國立藝專中國畫系畢業,先後在樂山洪雅、南部等師範院校任教。

人物生平

1947年,董建先生在樂山師範任美術教師,青年的董健瀟灑漂亮,多才多藝,不但善於繪畫,而且能歌善舞,精通鋼琴、手風琴、提琴、二胡等樂器,經常為學校組織文體活動。在工作中,他認識了樂師附小的青年教師謝惠芳,由於謝惠芳女士長期仰慕董建先生的卓爾才華,所以很快建立了戀情,郎才女貌成為當地的美談。一九四七年,董健曾與四川著名畫家李瓊玖組織嘉州畫社,並多次舉辦畫展,在當地產生了很大影響,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因董健只是一介書生,家庭富有的謝家不同意這門婚事。1949年,不顧家庭的強烈反對,32歲的董建先生和24歲的謝惠芳女士喜結良緣,甜蜜的新婚生活,是許多同事羨慕和稱道。1951年長子董曉丹出生,1955年次子董丹弟出生,1962年三子董天野出生,共有三子。
由於父母遠在山東生活困難,迢迢千里路, 董健先生思鄉心切,經時任山東民政廳副廳長高象九的幫助,他便攜妻帶子於一九五七年請調回山東原籍工作。因當時商河縣轄屬惠民專區,他便被安排在新建的惠民縣桑落墅中學。當時的桑落墅中學初建,教師、教具都極其缺乏,具有大學學歷的董建自然是教學骨幹,語文、算術、物理、化學各學科教學都有他首先開講,而他擅長的美術課卻從未開設,在當時極左條件下,美術等藝術課程都被砍掉了。在以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由於政治風雲和工作條件的限制,他的藝術才華長期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所以他當時的學生一般都不知道董健先生擅長繪畫。直到1963年地區舉辦畫展時,人們才知道董健是一位丹青高手。當時的地委書記汪成旺看畫展時,看到董健先生反映新生活的畫,高興的說:“你看董健同志畫的高粱穀子,誰說中國畫不能表現新生活,董健同志不是畫的很好嘛!”。汪成旺書記號召青年畫家向董健學習,深入生活,反映生活。以後,便有當時的青年畫家吳秀月、付維良等前去拜訪董建,和他切磋畫藝,他們欣賞到了董健珍藏的潘天壽、李可染的書畫真跡。科班出身的董建,由於善於學習和大膽創作,而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是人們公認的當時惠民地區高水平的畫家。大概是由於董建經歷了民族的大災難,所以它的民族責任心特強,雖然難以拿起自己心愛的畫筆,但還是盡職盡責的教書育人將近40年,直到一九八O年從教師崗位上光榮離休,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尊敬。
離休以後,董健先生幾經友人邀請,到南方旅遊寫生、舉辦畫展,重操畫筆,並一放而不可收。1983年,董健先生應四川省政協和文化廳的邀請舉辦了回川畫展,也多次參加當地省、市書畫展,博得一致好評。1984年,他被聘為四川畫院名譽院長。1985年,地區老領導劉之申等愛惜董健先生的卓越畫才,並為修建黃河大橋書畫聯誼的客觀需要,盛情相邀安排他來濱州居住,任濱州老年大學教授,使他晚年有了一個較為舒適安頓的生活和創作的環境。董健先生雖歷經坎坷,但藝術功底深厚,對白描、工筆、寫意均有深湛的造詣,無論是筆墨運用、章法結構、構圖敷色都意境橫生、詩意盎然,有大家風範。他注意把中國傳統審美意識與現代意識結合起來。他的畫,氣勢雄厚,藏妙趣於平淡之中,宙高雅於尋常這內。他畫的雄鷹落筆有神,潑墨荷花饒有意味,花、木、蘭、竹情趣幽雅,禽、鳥、蟲、魚千姿百態,無不生動可愛之極,使人們感到生命的可貴和美的享受。。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董健先生不但畫品高雅,而且人品高尚。他品德謙和,不慕名利,寬厚坦蕩;他敢為人梯,誨人不倦,助人為樂;他甘居人後,禮讓同仁,不計得失;他不追時尚,苦苦於藝術耕耘之中,酬答四方知音。別人有困難 ,他鼎力相助,樂施好善具有君子氣節。他晚年在濱州生活的幾年,是他丹青生涯的黃金時期,經常有書畫愛好者到先生那裡求畫,不管你是高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他只要有滿意的作品就慷慨奉送,從不計半點報酬,從無半點吝嗇之情。在濱州生活的七年,他繪製了兩千多幅國畫精品,但自己手中始終幾乎沒有存畫,大都酬答了文友和慕名求畫者,或者貢獻了社會公益事業;雖大家都公認董健先生是一位丹青高手,但由於他缺少積蓄和手中沒有存畫,想辦一次高水平的全個人畫展都好事難成,生前連一個簡易的書畫冊頁也沒有印製過,真令人惋惜。每當我們為之惋惜時,董健先生只是淡淡一笑,足見其虛懷若谷和心胸坦蕩。此事竟成為我市文化界的一大憾事。董健先生在書畫藝術和美術教育方面的重大成就,早已受到省內外藝術界的廣泛敬仰。1992年8月,董健先生夫婦回惠民縣城購房居住,1993年7月董健先生陪謝惠芳老師會四川探親,1993年10月20日患病去世,終年76歲。董健先生的一生克勤克儉,甘於奉獻,似蠶織錦繡,如蠟送光明,位我市文化藝術界裡留下了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風範。他留下的豐富作品,恰是他精神、情感、修養和品德的最好載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