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黃埔軍校一期生,烈士生平,投身革命 參加北伐,南昌起義,湘鄂西根據地,烈士冤死,建國後,
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黃埔軍校一期生
董仲明,又名董朗,受工人運動影響,民國11年(1922年)1月毅然放棄出國求學的打算,進入吳松鎮大中華紗廠做工,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是吳淞地區最早建立的黨小組成員之一,領導和參與了吳淤地區的建團、建立工會和創辦夜校等工作。
民國18年至民國21年,擔任湘鄂西特委委員、江左軍負責人、紅四軍參謀長等職。
民國21年10月,被“左”傾路線誣為“改組派”,慘遭殺害。
解放後,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董仲明為革命烈士。
烈士生平
投身革命 參加北伐
1926年5月,隨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任第2營營長。北伐軍攻下武漢後,董朗調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4師第70團第1營營長。1927年4 月,率部參加武漢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在河南上蔡地區與奉系張作霖作戰。在西洪橋戰鬥中,董朗指揮果斷,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在全團官方傷亡嚴重、自己中彈負傷的情況下,仍率部英勇殺敵,直到援軍趕來,全殲南進之敵,並與兄弟部隊共同占領上蔡城。北伐軍勝利回師,董朗受到嘉獎,升任第70團團長。
南昌起義
1927 年8月1日,董朗隨葉挺率部參加南昌起義。後接任第24師師長。
1927年10月,董朗率一部分南昌起義軍到達廣東海陸豐地區。經中共東江特委決定,與林道文、楊望領導的農民自衛軍合併,整編為東江紅軍第2師,董朗任師長。同月21日,駐海豐的國民黨反動武裝頭子陳學順為試探紅2師的實力,派出3000多人,分兵進犯紅軍陣地黃羌墟。董朗得知敵人意圖,戰前作了嚴密部署。當敵人進入黃羌墟時,四周靜悄悄的,不見紅軍一兵一卒。他們以為紅軍“懼殲遠逃”,便大肆搶掠財物,而後準備溜回城裡。收兵的集合號剛吹響,只聽黃羌墟山上槍聲四起,衝鋒號齊鳴。董良指揮隱蔽在樹林裡的紅軍戰士,居高臨下,向亂作一團的敵人猛烈射擊;漫山遍野的農民也一齊鳴鑼吹角,揮舞著鋤頭棍棒投入戰鬥。原來,這是董朗採取的誘敵深入之計。敵軍被打得暈頭轉向,潰不成軍。紅軍乘勢追擊,殲敵大部。是役後,他趁熱打鐵,尾敵攻擊,擴大勝利。他先命紅4團1營進占公平鎮,又命駐海豐東南一部於30日攻占汕尾,各縣農民武裝也配合紅軍紛紛向地主反動武裝進攻。迫使反動武裝陳學順部於11月1日棄城而逃,紅軍遂攻占了海豐縣城。
1928年3月,廣東軍閥混戰局面稍定,國民黨軍集中3個師的兵力,分3路進攻海陸豐革命根據地。董朗、葉鏞等率領紅軍和農民武裝浴血奮戰,雖給敵軍沉重打擊,但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被迫退入海陸豐、惠來幾縣交界的山中,與敵周旋。是年底,根據廣東省委指示,董朗等38名外省籍紅軍官兵轉移出東江地區,分赴不同地區繼續與國民黨軍展開殊死鬥爭。
湘鄂西根據地
1929年1月,董朗被派到湘鄂西根據地。先任中共湘鄂西前敵委員會委員,負責軍事訓練工作,後任紅軍第4軍參謀長,協助軍長賀龍指揮部隊作戰,開展創建和鞏固根據地的工作。成為湘鄂西紅軍中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之一。1930年11月,紅2軍團在湖北松滋楊林市作戰失利,中共湘鄂西特委將地方武裝分別組成江左軍和江右軍。董朗繼段玉林之後,被任命為江左軍總指揮,領導沔陽、江陵、監利、潛江等縣的赤色警衛大隊,開展武裝鬥爭。為反對國民黨軍的大規模“圍剿”,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1年4月,紅2軍團奉改編為紅3軍,同時將原湘鄂邊獨立團編為紅3軍教導第1師。董朗被任命為該師參謀長。面對強敵,他帶領教1師採用積極防禦的戰術,時而前出截擊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時而退守鶴峯縣城,頑強地堅持湘鄂邊根據地的鬥爭,為鞏固湘鄂邊根據地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志們稱讚他:“是文武雙全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烈士冤死
1932年夏,湘鄂西根據地進入最艱苦最困難的時期。國民黨軍向湘鄂西根據地發動了第四次“圍剿”,圍困湘鄂邊區的國民黨軍也乘勢大舉進攻紅軍。正當董朗率領根據地軍民與敵血戰之際,中共湘鄂西分局從5月份起,在根據地的黨的紅軍中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肅反”。在這次“肅反”擴大化中,董朗等一批優秀的紅軍幹部被誣為“改組派”,受到極大的冤屈,他不幸於1932年11月被錯殺於江陵縣沙岡,時年38歲。
建國後
他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