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葡萄牙內戰
- 發生時間:1446年
葡萄牙王國(葡萄牙語:Reino de Portugal;英語:The Kingdom of Portugal)為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1139年至1910年。葡萄牙王國在15世紀以後通常被稱為“葡萄牙帝國”,但這個名稱只是指其殖民地帝國。這個王國經歷...
葡屬殖民地獨立戰爭(葡萄牙文:Guerra Colonial Portuguesa Da Independência,英文:Portuguese Colonial War of Independence),是1961年至1974年葡萄牙統治下非洲殖民地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是亞非殖民地反抗歐洲殖民主義統治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鬥爭...
安哥拉內戰是安哥拉獨立戰爭結束後,安哥拉國內主要黨派之間為了爭奪執政權而進行的武裝鬥爭。從1975年葡萄牙統治者撤出安哥拉,到2002年反對派武裝領袖若納斯·薩文比被政府軍殺死,雙方簽署和平協定,這場內戰因其曠日持久,又被稱為27年戰爭。
葡萄牙帝國(葡萄牙語:Império Português;1415年—1999年),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帝國,也是建立最早、持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全盛時期面積達1040萬平方公里。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非洲西海岸探險和1415年對非洲北部的休達的征服標誌...
米格爾戰爭是19世紀葡萄牙發生的內戰。米格爾戰爭,1828—1834年葡萄牙君主立憲派和專制制度擁護者之間的內戰。1826年3月葡萄牙國王若奧六世去世後,發生王位之爭,君主立憲派擁護若奧六世長子、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專制派擁護若奧六世另一子...
儘管如此,“弗雷查斯”部隊卻沒有在戰後撤離,它在葡萄牙撤軍之後發生的莫三比克內戰中仍然有行動。葡萄牙在莫三比克獨立戰爭和葡萄牙殖民戰爭中使用的黑人特種部隊有:特種部隊:與“弗雷查斯”相似。特種傘兵部隊:由黑人志願兵組成,接受過...
1830年率法國軍隊在阿爾及利亞登入,迫使阿爾及利亞台伊海珊投降。同年晉升元帥。七月王朝建立後被撤職。1832年參加貝里公爵夫人的密謀,失敗流亡葡萄牙。參加葡萄牙內戰(米格爾戰爭),支持米格爾。米格爾戰敗後退居羅馬。1840年獲赦回國。
相比長期混戰在伊比利亞山區的對手來說,他的葡萄牙王國在人口、戰鬥經驗方面都是比較欠缺的。在整個15世紀,他們的大規模作戰經驗幾乎都源自北非。反倒是在歐陸本土,只有屈指可數的內戰需要應付。葡萄牙人對穆斯林時的火槍與重裝騎兵優勢,...
1846年3月米尼奧省首先爆發起義,並迅速席捲全國。4月26日科斯塔·卡布拉爾被迫下台,並被逐往國外。九月黨人乘機在波爾圖起事,葡萄牙瀕臨內戰的邊緣。翌年葡萄牙政府在西班牙干涉軍幫助下,迫使九月黨人投降,6月24日雙方簽訂和平協定。
他通知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政府成員,他們已獲得任命,並前往葡萄牙-西班牙邊界。在那裡,忠於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和伊莎貝爾二世的部隊遇到了他,並威脅要逮捕他。卡洛斯留在葡萄牙,而葡萄牙本身正處於內戰狀態,卡洛斯的外甥米格爾一世的追隨者和他...
瑪麗亞·特蕾莎非常保守,在葡萄牙內戰期間,她與她的弟弟米格爾一世結盟,試圖獲得葡萄牙的王冠。這一點在1827年她把安東尼奧·里貝羅·薩賴瓦作為她的私人代理人,在國外開展政治行動,以使她的弟弟擺脫流亡奧地利的命運,在這個過程中,公主...
次年,葡萄牙殖民地民族主義者組織大會取代了葡萄牙殖民地民族獨立革命陣線,新增了莫三比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的前身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委員會。獨立和內戰 1974年,...
葡萄牙開拓者很容易同地方首領達成協定,利用貿易和軍事技術尋找本土合作者。位於錫蘭島西部的科提王國,就是其中代表。他們不僅認可了新來者對穆斯林商人的替代,也依靠葡萄牙人的僱傭兵為自己打內戰。由於原本地域狹小,他們的統治者很自然地...
安哥拉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古巴與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關係良好,由引進共產主義且受蘇聯與古巴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統治,反對黨安哥拉獨立聯盟則在美國與南非支持下與執政黨展開內戰。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終於同意安哥拉走向獨立,同時簽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