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枝枯病

葡萄枝枯病

葡萄枝枯病是由葡萄生擬莖點霉引起的、發生在葡萄的病害。主要為害葡萄的一年生枝蔓、葉片、葉柄、穗軸、果實等,發病後引起果實腐爛、枝條潰瘍,嚴重時導致裂果爛果和枝幹枯死。

葡萄枝枯病是葡萄枝幹病害之一,最早在日本發生,且在日本發生較多、為害較重。在中國南方也曾發生由該病引起的果腐和葉斑等,還曾在遼寧的一些葡萄園內流行發生,但尚未構成較大威脅。

葡萄枝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清潔田園,不使病菌在病枝、病蔓上越冬;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發芽前全園噴施化學藥劑,剷除枝蔓越冬病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葡萄枝枯病
  • 外文名:Grape pestalotia vine rot
  • 病原:葡萄生擬莖點霉
  • 危害作物:葡萄
  • 危害部位:枝蔓、葉片、葉柄、穗軸、果實等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病害區別,

病原特徵

葡萄枝枯病病原為葡萄生擬莖點霉(學名:Phomopsis viticda),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單腔,生於子座表面,子座不明顯,分生孢子梗短小。分生孢子有橢圓形和絲狀兩種形態。

為害症狀

葡萄枝枯病主要為害葡萄的一年生枝蔓、葉片、葉柄穗軸、果實等:
  • 枝蔓上的病斑為黑色長條形,由下部向上發展,到後期病斑中央經常縱裂開。有時由於病斑數量很多,並且逐漸連成一片,使得發病部位呈現黑色瘡痂狀。冬季枝條上發病的部位呈灰白色,很容易與健康枝條區分,在靠近基部的病斑上有大量的小黑點(分生孢子器)形成。
  • 葉片上的病斑初為褐色小點,有黃色暈圈,數量很多,後期發展為深褐色,上面也有小黑點(分生孢子器)。被害嚴重的葉片會出現皺縮、畸型,甚至早期落葉。
  • 穗軸上的病斑也是黑色長條形,被害的穗軸變脆,很容易在果實沒有成熟前折斷。病斑在穗軸上環繞一周后,引起上面的果實失水皺縮乾枯。
  • 果實一般是在轉色期前後才表現症狀。得病的果實呈褐色,表面上有很多小黑點(分生孢子器)。到後期逐漸皺縮,乾枯變成僵果。

侵染循環

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菌絲體在病蔓上越冬,翌年5—6月間釋放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在具水滴或雨露條件下,分生孢子經4—8小時即可萌發,經傷口或由氣孔侵入,引起發病。潛育期30天左右,後經1—2年才現出病症,因此本病一經發生,常連續2—3年持續危害。

流行規律

春季的陰雨潮濕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蔓延。該病最容易侵染幼嫩組織,例如新梢、嫩葉和幼果等。在幼果期侵染的病菌一般不立即發病,多數要潛伏到轉色以後才表現症狀。枝條上當年形成的病斑不產生孢子,要到第二年春季才具有產孢能力。該病的擴散性不強,主要是同株內的枝條間傳染,不同株之間傳染極少。樹勢衰弱、管理粗放、遭受凍害的果園病害嚴重。

防治方法

  1. 結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蔓,並集中燒毀,不使病菌在其上越冬。
  2. 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合理修剪,使葡萄園通風透光,創造不利於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
  3. 加強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的檢驗,避免病害遠距離傳播擴散。
  4. 發芽前全園噴施一次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100倍液+助殺1000倍液、或75%五氯酚鈉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2—3°Be石硫合劑,剷除枝蔓越冬病菌。
  5. 生長期噴藥。從新梢長至30厘米左右時開始噴藥,15天左右一次,連噴1一2次即可。有效藥劑如1:0.5—0.7:160—240倍波爾多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77%可殺得微粒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400—500倍液及50%多硫膠懸劑500—600倍液等。

病害區別

葡萄枝枯病果實受害後期與葡萄黑腐病的病果症狀相似。二者的區別是葡萄枝枯病通常在果柄處開始發病,而葡萄黑腐病在果實上的發病部位是隨機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