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喬木型,叢生型,球型,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樹皮光滑,淡褐色。小枝無毛,細瘦,當年生枝綠色或紫綠色,多年生枝灰黃色或灰褐色。葉紙質,卵形,長7-9厘米,寬5-6厘米,邊緣具密而尖銳的重鋸齒,基部近於心臟形,5裂;中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鈍尖,有短尖尾;側裂片和基部的裂片鈍尖,或不發育;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嫩時在葉脈基部被有淡黃色叢毛,漸老則脫落;葉柄長2-3厘米,細瘦,無毛。
花淡黃綠色,單性,雌雄異株,常成細瘦下垂的總狀花序;萼片5,長圓卵形,先端鈍尖,長3毫米,寬1.5毫米;花瓣5,倒卵形,長3毫米,寬2毫米;雄蕊8,長2毫米,無毛,在雌花中不發育;花盤無毛,位於雄蕊的內側;子房紫色,無毛,在雄花中不發育;花梗長3-4毫米。翅果嫩時淡紫色,成熟後黃褐色;小堅果長7毫米,寬4毫米,略微扁平;翅連同小堅果長2.5-2.0厘米,寬5毫米,張開成鈍角或近於水平。花期4月,果期9月。
主要變種
長裂葛蘿槭(Acer grosseri Pax var.hersii (Rehd.) Rehd.)該變種較之原種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葉外貌系卵形,常較深的3裂,側裂片常較長,先端銳尖。花期4月,果期9月。分布於中國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生長在海拔500-1200米的疏林中。
產地生境
分布範圍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湖北西部、湖南、安徽。生長在海拔1000-1600米的疏林中。
繁殖方法
由於葛蘿槭種子稀少播種繁殖困難,且採用種子繁殖,後代變異大,自然狀態下植物體該身所具有的優良性狀難以表現,難以形成標準一致的樹木景觀,因此,扦插成為葛蘿槭快速繁殖的主要手段。
插穗採集:從多年生、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的葛蘿槭母樹上,剪取樹冠中上部頂芽飽滿健壯,一年生枝條的中下段做插穗。插穗長度為15-20厘米,直徑0.8厘米左右,上切口平口,下切口為斜口,要求切口平滑,每個插穗都有飽滿芽2-3個,在扦插前要保持插穗濕潤,防止插穗失水。
扦插:扦插苗床採用厚約15厘米的蛭石,扦插前對苗床用5的高錳酸鉀消毒兩遍,插穗用5的高錳酸鉀消毒10分鐘,對不同生根劑處理的插穗進行扦插,每個小區設40株,株距為6厘米×10厘米,設定一個清水對照,做3次重複。
栽培技術
插後管理:扦插後立即噴透水,隨即用竹片搭成高40-50厘米的半圓拱棚,用塑膠薄膜密封后再覆蓋遮蔭網,以保持濕度,以後晴天澆水2次,陰天適當減少噴水次數,同時對其進行通風處理,扦插苗的生長環境要保持一定的濕度。
主要價值
葛蘿槭樹形優美,樹皮綠色具縱紋,秋葉變紅或變黃,植株可栽培成喬木型、叢生型,或修剪成球型,是城市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
喬木型
葛蘿槭枝葉茂密、樹幹端直,在園林綠化中適宜草坪、庭院孤植或叢植。孤植時,春夏綠葉如蓋,深秋槭葉紅黃相間,燦如朝霞,色澤嬌艷,十分醒目;叢植時,可形成萬千紅葉盡染叢林的壯麗景觀。葛蘿槭可作庭蔭樹、景觀樹、行道樹及風景林。
叢生型
野生葛蘿槭也有由基部分枝的叢生狀,因此,也可將苗木培育成5-6個分枝的叢生型。苗木培養時,在苗木定植1年後,冬季進行平茬,次年可從基部萌生出7-8個枝條,選取5-6個強壯枝條作為主枝進行培養,並使每個主枝各自朝1個方向發展,互不重疊或交錯。在生長過程中,基部或主幹上生長的無用枝、過密枝可及早除萌。叢生型葛蘿槭,可配置於山石、池畔、亭台周邊,或點綴牆隅,或成片栽植,或與其他植物配植。優美的樹姿、奇特的樹皮、秀麗的葉形、鮮艷的紅葉,可形成賞心悅目、別致的景觀。
球型
由於葛蘿槭具有頂端優勢不明顯、枝葉茂盛、枝條萌生能力較強、較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秋葉變紅或變黃、1年生或2年生枝條冬季變紅等特點,在球型苗木培育中,當苗木主幹長到80厘米時進行截乾,促進側枝生長,當新梢達20-25厘米時進行修剪,修剪長度以除去頂梢5-10厘米為宜。修剪在苗木抽梢至落葉前進行,1年修剪3 -5次。經過4年的反覆修剪,即可達到冠徑1.2-1.5米的葛蘿槭球。球型葛蘿槭可叢植於草坪、林緣、園路轉角,亦可植於建築物周圍,還可點綴池畔、山石間。在北方園林綠化中,有季相變化可修剪成球型的樹種很少,球型葛蘿槭的推廣套用將極大地豐富城市的園林景觀。
保護現狀
2023年6月5日,被列入《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