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昌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34年3月6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西南交通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1985年獲國家發明獎一等獎
- 代表作品:《鋼鐵粉末生產》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物理冶金專業,1952年畢業。
1952~1984年,在冶金部鋼鐵冶金總院先後在冶金室、壓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擔任專題負責人、高級工程師、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10月~1983年4 月,作為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員在Max-Planck材料科學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屬材料研究所從事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研究,獲Dresden技術大學工學博士學位。
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學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8年,被人事部評定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0年,被國家教委和國家科委評定“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200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葛昌純自1952年以來長期在第一線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他在濃縮鈾235複合分離膜,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創造性貢獻。1985年一等國家發明獎“乙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第一發明人,是製造核子彈、氫彈、核潛艇的關鍵材料-濃縮U235用複合分離膜的主要奠基人,為中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葛昌純在研製成功一系列納米粉末和納米材料、在中國國內首次研製和生產成功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二次還原鐵粉和在天津、武鋼建立起現代化還原鐵粉基地、在中國國內首先研製成功全密度、無偏析、使用壽命為熔煉高速鋼3-7倍的粉冶T15,開拓了中國製造全密度、高性能粉冶合金鋼的先進技術並在鋼鐵研究總院建立起我國第一個粉末高速鋼中試基地、在北京特鋼廠和北京科技大學分別建立起中國第一台預應力鋼絲纏繞熱等靜壓機和第一台雙2000(2000°C ,2000atm)熱等靜壓機、和韓鳳麟合著出版中國第一本30萬字書《鋼鐵粉末生產》、在液相燒結機制的研究中、在用羰基法從鎳冰銅提取鎳代替電解法節電94%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發明專利&科技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1997 ~2000年提出、論證和指導完成了“863”課題“耐高溫電漿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過驗收。“以氮化物做燒結助劑的氮化矽陶瓷”獲得發明專利(87101293.6 )。
時間 | 項目名稱 | 獎項名稱 |
---|---|---|
1980年 | 乙種分離膜項目 | 全國科學大會獎 |
1985年 | 乙種分離膜的製造技術 | 國家發明獎一等獎 |
資料來源: |
- 論文著作
據2018年3月北京科技大學官網顯示,葛昌純共發表論文450餘篇,國內外各類核心刊物上主要發表論文164篇,還有SHS Research in Lab Special Ceramics.P/M at USTB Beijng,New Development of SHS Composites in LSCPM, USTB of China,Pres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SHS FGM(Keynote lecture)等,其中被SCI收錄15篇,被ISTP收錄11篇,被 CSCD收錄8篇,被EI收錄19篇,專著一部。
代表性論文
人才培養
葛老師平時總讓學生們積極參加學術會議或合作會議,通過寫材料做匯報、參加會議來了解該領域國際最前沿科技動態和最新科技信息,鍛鍊大家的外交溝通能力。葛老師時常講:“誰都有第一次,要給予機會多鍛鍊,要迎難而上勇於擔當,不怕失敗,即使失敗也要分析總結原因,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進。”
據北京科技大學官網信息顯示,葛院士與賴和怡教授創建中國第一個粉末冶金博士點,與鐘香崇院士等創建無機非金屬材料博士點,他培養出37位博士和66位碩士。
榮譽表彰
時間 | 榮譽/表彰 |
---|---|
1988年 |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90年 | 全國高校先進科技科學者 |
2001年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資料來源: |
社會任職
2007年10月葛院士被科技部聘為第二屆國家磁約束核聚變專家委員會顧問;2014 年以“空間太陽能發電”為主題的香山會議中擔任四位執行主席之一,是國防科工局聘定的空間太陽能發電的六位院士高級顧問之一。
現任中國金屬學會粉末冶金專業委員會特種材料與製品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陶瓷科學院層狀和梯度材料學會主席;世界陶瓷科學院自蔓延高溫合成學會理事;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S Materials Technology和“粉末冶金工業”等國際、國內刊物的編委。
人物評價
這位樂觀進取的老科學家,永葆學術思想的青春。(中國科學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