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文王
- 外文名:갈문왕
簡介,史書記載的葛文王,
簡介
葛文王雖然與王有明確的區別,但在統治集團內占據著比照國王的特殊地位。
葛文王的資格條件是與國王有某種親緣關係的人物,比如王妃的父親、國王的外祖父、國王的父親、國王的弟弟、女王的丈夫等;其次是朴、昔、金這種新羅最高姓氏集團的氏族長,或者這些姓氏集團分化出來的新家系之長的地位的人物。不過其中在朴氏王時代主要是王妃的父親、昔氏王時代主要是王的外祖父或王的父親、金氏王位確立世襲權以後主要是王的弟弟成為葛文王。
葛文王這種稱號並非任意使用,而是以冊封的形式來授予。對活著的人物是冊封,對死了的人物就是追封。冊封大致在王即位之初舉行,在那時給冊封對象者賦予葛文王這種固有封號。
當前尚無法確知葛文王的職責,但大概是在國王出行、貴族會議以及接見外國使臣時作為國王的陪從乃至陪席,具有相當大的發言權。葛文王在新羅所具有的存在意義就是,給與國王有某種親緣關係的統治集團內的重要人物授予葛文王的封號,再度明確其政治、社會的地位,從而擴大王權的支持基礎,謀求以國王為中心的新羅統治勢力之間的安定。所以誰成為葛文王對國王來說就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王位繼承方法和時代狀況的不同,葛文王的意義也有所不同:
- 第一,朴氏王時代,葛文王主要是王妃的父親,這具體表現出對作為王權支持基礎的王妃家族的照顧。
- 第二,昔氏王時代,由於是通過家系和氏族不相同的兄終弟及來實現王位繼承,所以未能登上王位的國王父親就會被追封為葛文王,也有國王的外祖父成為葛文王。除了以國王父親為中心的集團本身以外,也意味著連王的母族也被擴大為王權的支持基礎。
- 第三,訥祗麻立乾以後,王位繼承方法就被確立為父死子繼,同時被排除出繼承權者地位的國王的弟弟往往會成為葛文王。這反映出在國王的弟弟成為分化出的新家系之長時,作為王權的支持基礎而首先重視金氏內部家系的時代狀況。
- 第四,到了新羅中代,隨著王權的專制化,葛文王的存在意義喪失了。
- 第五,到了新羅下代,雖然只有一個“忠恭葛文王”,但重新確認葛文王的存在這點反映出當時真骨貴族的諸家系之間圍繞王位而反覆鬥爭,使王權弱化,因此要再次確認王權的支持基礎的時代性質。但新羅下代的葛文王只有一個,從中代以後追封王父為大王的普遍趨勢來看,就可以知道葛文王的存在意義比起上古、中古時代已大為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