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洞

葛家洞

葛家洞坐落在甘肅省莊浪縣東北,在永寧鄉葛家峽村東,創建於東晉永和年353,至北魏開鑿成較有規模佛道並存的石窟寺觀。四座主要石窟均分布在四五十米高的峭岩絕壁上。這裡層巒疊嶂,谷深峰高,松檜密生,獸奔鳥鳴。

葛家洞是中國東晉時期有名的神醫葛洪(中國第一位醫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受葛洪所著《肘後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啟發,提煉出人類治療瘧疾的青蒿素)修仙煉丹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家洞
  • 外文名:葛家洞
葛洪(公元284~364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晉書·葛洪傳》中稱其“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一生著作宏富,自謂有《內篇》(抱朴子)二十卷,《外篇》(抱朴子)五十卷,《神仙傳》十卷,《碑頌詩賦》百卷,《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其學識之廣與著述之豐由此可見一斑。拋開其他領域不談,即便是單以醫藥領域的貢獻而言,葛洪也已經是當時最著名的醫藥學家之一。
真正奠定葛洪醫藥學家地位的,則是他所撰寫的《肘後救卒方》(又稱《肘後備急方》、《肘後方》)3卷。所謂“肘後”,是指可以掛於臂肘,以比喻其攜帶方便,“救卒”二字,則指救治突然發生的疾病。因為是救急使用,因此該書主要記載一些常見病症的簡便療法和急救療法,也由此被稱為中國醫學史上第一本“臨床實用手冊”,就性質而言,頗有些類似現在所說的“急救手冊”之類。《肘後救卒方》中收錄了大量珍貴的醫藥文獻,不少都是首次記錄,其中尤其以對急性傳染病的記述最為後世所重視。
葛洪約在西晉太安二年(300年),張昌、石冰於揚州起義之後,即投戈釋甲,徑詣洛陽崆峒等地,沿黃帝訪道足跡,廣尋異書,行醫修道歸隱於莊浪葛家洞數十年。
《莊浪縣誌》載“葛家洞,原稱雲台山,位於莊浪縣永寧鄉葛峽村東北自然森林邊緣深谷中,與陳家洞石窟隔山南北相望,距莊浪縣城29公里。峰高谷深,白雲嵐清。存石窟四座,摩崖石刻數處,有明天啟四年(1624)、清順治十一年(1654)重修題記。存有民國21年(1932)立《佛祖師道號抱朴子諱洪葛翁遺址之道碑》”。當地相傳“先有葛陳、洞,後有莊(浪)隆(德)靜(寧)”。
王煊纂《靜寧州志》載:“葛家洞,距陳家洞南五里,或謂即葛先翁修道處,崇山峻岭,別開洞壑,峰高谷深,洞壁間時掛流雲,與陳家洞俱稱州南之大觀也”。 《舊靜寧州志》又載“葛家洞……洞壁間掛流雲、雲立則雨、雲臥則晴。”故又稱雲台山。葛翁被尊為“雲台祖師”。當地村民觀雲台山雲判雨每每應驗。云為葛家洞一景,晨有彩霞雲;午有棉花雲;傍晚有火燒雲。陰有積雨雲、晴有山嵐雲,由此又幻化出臥雲峰、彩雲樓、仙人閣等等。
莊浪縣永寧鄉葛家村山幾十戶人都是葛洪後裔,有家譜,有碑仍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