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坳鄉志》是葛坳鄉人民政府、于都縣地方志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坳鄉志
- 作者:葛坳鄉人民政府、于都縣地方志辦公室
- 出版時間:2006年6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葛坳鄉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葛坳鄉志
本志顧問
領導小組
審稿人員
著作權頁
序言
題詞
張耀祠題詞
黃經耀題詞
楊思祿題詞
譚年清題詞
圖片
黨委書記:藍地壽
政府鄉長:凌忠東
2004年葛坳鄉黨政領導
2004年葛坳鄉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2005年葛坳鄉基幹民後集結點驗大會
2005年葛坳鄉龍井村第六屆村委會選舉大會
葛坳鄉黨政機關駐地
原曲洋鄉正府辦公樓
1978年葛坳公社表彰的20位勞動模範
葛坳派出所辦公樓(2005年攝)
2006年3月本志審稿人員在銀海大廈留影
葛坳鄉曲洋光榮敬老院(2005年攝)
曲洋渡口
葛坳村下高坡水陂(2005年攝)
蛇頸村渡槽(2005年攝)
大田河堤綠樹成蔭(2005年攝)
梅江曲洋段,俗稱曲洋河
東村村養牛業(2005)年攝
1977年農民在塘子墳杉樹林整地情景
曾子村小橋(2005年攝)
坐落在牛頸村的清代所建的九板橋(2005年攝)
別具一格的黃屋乾坳下小木橋(2005年攝)
澄江村石拱橋(2005年攝)
葛坳加油站(2005年攝)
葛坳鄉移動機站(2005年攝)
葛坳圩集市貿易情景(2005年攝)
曲洋新圩(2005年攝)
葛坳鉛鋅礦(2005年攝)
龍下煤礦(2005年攝)
葛坳國中教學樓(2005年攝)
2005年楊思祿(後右六)與葛坳省先隊員在鄉政府合影
塘泥小學生列隊(2004年攝)
2004年布頭國小課堂教學情景
2005年大田國小拔河比賽情景
2005年鄉幹部帶頭參與民眾體育活動
1930年毛澤東在曲洋圩休息過的地方
上腦船子北紅軍醫院舊址
澄江村譚氏宗祠(2005年攝)
黃屋乾萬壽宮廟會情景(2004年攝)
民間戲劇(2004年攝)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為澄江所建城門(東門)遺址
東村村樟樹林(2005年攝)
將軍風采
毛澤東與張耀祠(左)1966年在武漢留影
1962年張耀神祠(左一)隨毛澤東主席在江西向塘機場
毛澤東、鄧小平、汪東興與工作人員(後三為張耀祠)
黃經耀將軍
張耀祠2005年10月19日回到家鄉黃屋乾村坳下河
60年代楊思祿司令員(中)和張希雍政委(左)在福空駐榕部隊的“五一”閱兵式上
2005年楊思祿夫婦(前排)與鄉黨政領導在鄉政府留影
楊思祿將軍與士兵同勞動
葛坳鄉地圖
凡例
目錄
第一章 建制區劃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行政區劃
第三節 行政村
第二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質地貌
一、地質
二、地貌
第二節 土壤植被
第三節 山峰河流
一、山峰
二、盆地
三、河流
第四節 自然資源
一、動物資源
二、植物資源
三、礦產資源
第五節 氣候
一、氣溫
二、日照
三、降水
四、蒸發量
五、風向
六、霜期
第六節 自然災害
一、水災
二、旱災
三、火災
四、雷災
五、地震
第三章 人口民族
第一節 人口源流
第二節 人口統計
第三節 人口控制
一、機構
二、計畫生育
第四節 民族宗教
一、民族
二、宗教
三、寺廟
第四章 國民政府
第一節 地方行政機構
第二節 地方武裝
第三節 民國官員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組織
第一節 區委
一、蘇區區委
二、建國後區委
第二節 總支
一、中共曲洋鄉總支委員會
二、中共汾坑鄉總支委員會
三、中共上腦鄉總支委員會
四、中共澄江鄉總支委員會
五、中共葛坳鄉總支委員會
六、中共大田鄉總支委員會
第三節 黨委
一、中共葛坳鄉(公社)委員會
二、中共曲洋鄉(公社)委員會
三、中共澄江公社委員會
第四節 黨員代表大會
一、葛坳鄉(公社)黨代會
二、原曲洋鄉(公社)黨代會
第五節 紀檢監察
第六章 人民政權
第一節 人民代表大會
一、葛坳鄉(公社)人代會
二、原曲洋鄉(公社)人代會
第二節 人大主席團
一、葛坳鄉歷屆人大主席團
二、原曲洋鄉歷屆人大主席團
第三節 人民政府
一、蘇維埃政府
二、區人民政府、區公所
三、鄉人民政府
第七章 武裝政法
第一節 蘇區革命
一、毛澤東在曲洋
二、陳毅葛坳突圍
三、人民革命鬥爭
四、重大戰事
第二節 人民武裝
一、武裝組織
二、民兵建設
三、兵員徵集
第三節 公安司法
一、司法機構
二、法制宣傳
三、綜合治理
第八章 民眾團體
第一節 青少年組織
一、少年兒童組織
二、共青團組織
第二節 婦女組織
一、組織沿革
二、婦女代表大會
第三節 農民組織
一、農民協會
二、農民赤衛隊
三、貧下中農協會
第四節 工人組織
第九章 政 務
第一節 民政
一、民政機構
二、優待撫恤
三、救災救濟
四、烈士褒揚
五、五保供養
六、養老保險
七、婚姻登記
第二節 扶貧
一、機構
二、扶助
第三節 勞動人事
一、機構
二、管理
第四節 統計
第五節 國土資源
一、管理機構
二、土地規劃
三、用地審批
四、執法監察
第十章 農牧漁業
第一節 農業生產
一、農村經營管理站
二、耕作制度
三、耕地面積
四、農作物
第二節 農業技術
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
二、農業技術推廣套用
第三節 農業機械
一、農業機械管理服務站
二、農業機械總動力
第四節 果茶業
一、果茶站
二、果茶生產
第五節 畜牧業
一、畜牧獸醫站
二、獸病防治
三、畜牧生產
第六節 水產業
一、水產站
二、水產品
第十一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業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二節 山林權屬
第三節 營林育林
一、植樹造林
二、林場基地
第四節 資源調查
第十二章 水電水保
第一節 水電管理
一、機構
二、管理
第二節 水電供應
一、供水
二、供電
第三節 水電機站
一、水電站
二、機電排灌站
第四節 水庫堤壩
一、水庫
二、山塘堤壩
三、水陂水渠
第五節 水土保持
一、機構設定
二、水土流失
三、綜合治理
第十三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企業概況
第二節 企業管理
第三節 企業簡介
一、龍下煤礦
二、葛坳鉛鋅礦
三、江西潤鵬礦業開發有限公司
第十四章 交通郵電
第一節 公路
一、公路建設
二、公路簡介
三、公路養護
第二節 橋樑
一、橋樑建設
二、主要橋樑
第三節 渡口
一、渡口建設
二、渡口管理
三、水運工具
四、海損事故
第四節 郵電
一、郵電機構
二、郵政通信
三、電信通信
第十五章 財稅金融
第一節 沿革
一、財稅發展
二、金融變革
第二節 財政
一、財政機構
二、財政決算
三、財政預算
第三節 稅務
一、稅務機構
二、稅收收入
三、稅收征管
第四節 金融
一、金融機構
二、金融業務
第十六章 商業
第一節 集貿市場
第二節 行政管理
一、市場開發與規劃
二、工商行政管理
第三節 供銷合作
第四節 糧油經營
第五節 生豬收購
第六節 招商引資
第十七章 教育
第一節 校舍建設
第二節 國小教育
一、歷史沿革
二、國小簡介
第三節 中學教育
一、歷史沿革
二、葛坳初級中學
三、曲洋初級中學
第四節 農民教育
第五節 人才輸送
一、高考中考
二、考取名單
第十八章 文化
第一節 文化機構
一、文化站
二、電影隊
三、廣播電視站
第二節 民間藝術
一、戲劇
二、舞蹈
三、曲藝
第三節 民間故事
一、文天祥澄江讀書
二、義犬傳書
三、狀元題匾
第四節 民間風俗
一、生活習慣
二、禮儀風俗
三、傳統節日
第五節 民間語言
一、諺語
二、歇後語
第六節 文物古蹟
一、古墓
二、古橋
三、文物
四、門樓
五、祠堂
六、茶亭
第十九章 醫藥衛生
第一節 藥品經管
第二節 醫療機構
一、後方醫院
二、鄉衛生院
三、村衛生所
四、個體診所
五、藥店診室
第三節 醫療制度
一、職工醫療保障制度
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第四節 衛生防疫
一、疾病防治
二、愛國衛生運動
第五節 婦幼保健
一、新法接生
二、兒童保健
第二十章 人物
第一節 古代人物
一、科舉人物
進士、舉人:
譚源
張文凱
葛匯川
羅國元
貢生
張豹
張九韶
葛一榮
譚明蘇
張繼
譚欣
譚懋林
謝騰雲
劉如鳳
劉洪鐘
葛其清
譚諭
二、仕宦人物
譚文景
張炎
張惟行
張鵬
譚祥
譚和
鐘芳
張名儒
譚金誥
譚錦
葛理勝
荀佐廷
肖德遠
譚捷斌
譚英
肖亶軒
肖椿
譚仁慎
肖靈芝
陳廷謨
張文醇
肖汝霖
肖猷
肖華元
肖漢
肖珖
肖瑊
肖勛
譚鳴盛
葛瓊林
肖作賓
張標
張文托
肖立功
三、名人小傳
譚宗經
譚源
葛一榮
譚捷斌
譚廷珍
譚明蘇
張文覲
葛昌信
葛永勝
譚仁慎
葛焦亭
譚欣
葛明隆
葛偉才
周先惠
第二節 蘇區人物
一、人物傳
賴文泰
包祖淵
譚年洵
謝玉英(女)
二、人物表
第三節 長征幹部
馮德楨
朱子偉
江昌華
江昌池
何誠
楊玉華
楊世儆
楊祖金
楊思祿
張鳳
張祖桂
張耀祠
周克全
周克柳
袁昌金
黃宜仙
黃經耀
曾廣蔚
曾紀柳
曾毓先
彭厚芸
彭厚楓
謝萬泮
謝應來
葛志仁
葛接貢
葛接調
葛燕璋
譚年高
第四節 解放後黨政幹部
一、縣團級以上幹部
馮道銀
馮德民
劉鳳榜
江思森
肖向民
何惠光
張芳德
張勇勇
林名文
羅士遙
羅學榮
楊士森
楊澤輝
楊澤福
范斌華
洪節林
凌步機
康昭淦
黃才勝
曾昭偉
彭忠田
彭忠傑
彭盛詞
謝世泳
謝慶柯
葛志忠
葛志程
葛振明
葛超群
譚萬來
譚萬銓
譚興龍
譚年清
譚寶元
二、科營級幹部
王崇高
包禮斌
馮春龍
馮道鈞
馮德輝
劉毅
劉世昌
劉傳祝
劉芳金
劉益民
劉益群
肖紅生
肖達春
肖時洪
肖金秀
肖前茂
肖思培
肖桃徽
肖琳俊
何泰升
陳英銀
張志興
張建國
張里順
張瓊生
林峰
林元生
林世迎
林壽生
羅小明
羅友良
楊世芳
楊澤聖
楊逢春
范才秀
范宜財
周家法
周家祥
郭劍
郭裕財
袁上森
龔小華
黃子忠
黃子楷
黃必茂
黃榮州
康昭榮
康淑葵
彭森
彭厚佃
曾強
曾廣清
曾長法
曾傳金
曾柒生
曾昭淦
曾昭禎
曾昭亮
曾昭偉
曾獻萍
曾蔚先
曾毓濤
謝民英
謝政平
謝榮順
謝榮霖
謝潤東
謝敏文
謝蘊斌
葛洪
葛躍
葛斌
葛毅
葛友廉
葛有福
葛志春
葛金長
葛貽誠
葛愛民
葛曉明
葛振波
葛振淵
葛振湖
葛振瑞
譚明
譚萬壽
譚木生
譚太生(1938.5-)
譚太生(1963.6-)
譚迎疆
譚芳佳
譚芳清
譚肖勇
譚明生
譚和才
譚和誠
譚和珍
譚建文
譚曉紅
譚智民
潘流民
第五節 專業技術人員
一、高級職稱人員簡介
王崇鑫
鄧衛民
包拓
包尚文
包尚忠
包尚恕
包禹芝
包勤輝
劉有發
劉運長
劉向東
李承贊
鄒配芳
張紅
林世逑
楊東冬
黃大湖
彭希琳
謝萬富
謝金文
葛友鑒
葛志銘
葛金髮
葛貽良
葛振佳
譚天
譚子厚
譚秋生
譚朝東
譚新民
二、中級職稱人員名錄
第六節 公司管理人員
王一
劉任福
劉南海
任先峰
肖文輝
肖達俊
張耀機
周崇城
羅士茂
楊澤彪
楊建強
郭奕年
黃子澄
葛友旺
葛志圩
葛孝棕
葛金鋒
葛武裝
葛貽傳
曾吉生
曾宜璋
曾昭晌
謝銘
謝應來
謝英贛
謝懿明
譚永勝
譚春林
譚銘華
第七節 知名人士
楊爭
林耀明
謝李發生
譚運長
第二十一章 榮譽輯錄
第一節 先進集體
第二節 先進個人
一、先進工作者
二、優秀共產黨員
大事記略
後記
本志編輯部
本志出版贊助名錄
本志人物通訊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