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和她的兒女們》全書40萬字,講述葛健豪掙脫封建束縛、以一雙小腳走出大天地的傳奇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葛健豪和她的兒女們
- 作者:趙瑞泰、梁紅
- ISBN:9787543081642
- 類別:報告文學
- 頁數:495
- 定價:武漢出版社
- 出版社:58.00元
- 字數:40餘萬
內容簡介,作品思想,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有一位偉大的革命母親,她養育和影響了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出類拔萃的四位偉人——兒子蔡和森,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中共中央宣傳部第一任部長;女兒蔡暢,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擔任全國婦聯主席,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多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多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兒媳向警予,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女婿李富春,也是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曾任中共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務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葛健豪。
作品思想
沉甸甸的《葛健豪和她的兒女們》靜靜散發著墨香,放在我的桌子上,如同一部厚重的歷史。在春意闌珊中,穿越百年的歷史塵埃,葛健豪和她的兒女們的故事仍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部40餘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是趙瑞泰、梁紅以30餘年的甘苦和心血推出的扛鼎之作。作者以寬廣的視野、柔潤的抒情、舒緩的敘事、澎湃的激情,飽蘸著對英雄家庭的敬意和緬懷,寫出了一個家庭成長的精神觀照、時代背景和歷史價值。
作品中的主人公葛健豪曾被世人讚譽為“二十世紀奇異婦人”,她原名葛蘭英,1865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縣,共生育三男三女6個孩子。出生於舊式家庭的葛健豪用一雙小腳走出了大天地,寫下了中國婦女的傳奇。她積極支持子女從事革命,在白色恐怖下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培養了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奉獻了跟隨中國共產黨不懈奮鬥、求索奉獻的傳奇一生。1943年,毛澤東在延安得知葛健豪逝世的訊息,提筆寫了“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的輓聯,這是對葛健豪最好的褒獎。
歷史如同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作者將筆墨深深地扎進歲月深厚的泥土中,用這個家庭對革命理想的企盼和追溯為經,用時代的風雲變化、民族的百年復興為緯,穿起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曆程。
趙瑞泰、梁紅以紮實的文獻資料和深厚的文學功力,不僅創作了葛健豪、更創作了她和兒女們的英雄群像,不僅描畫了一個偉大母親的光輝形象,更雕塑了一個革命家庭的成長曆程。在這部散發著傳奇色彩與清新墨香的著作中,作者引領我們走進一片苦難而宏大的歷史園地和精神世界。他們所描寫的是在19世紀後半葉直到20世紀前半葉的歷史,葛健豪這個偉大母親對舊時代的覺悟和警醒,以及這種覺悟和警醒與革命歷程的相牽相伴的酸甜苦辣,實現個人價值、家族歸宿和國家命運的上下求索,對傳統的醒悟和背叛,以及在西方先進思想衝擊下的心理嬗變……這是一曲柳暗花明的生命歡歌,是一道峰迴路轉的流響。
趙瑞泰、梁紅兩位作者筆力穩健、敘事沉著,他們用資料說話,用文學敘述,用想像抒情,這部40餘萬字的作品中,隨時可見其用時、用力、用心、用情的痕跡。作品在“引子”中開篇寫道:“公元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8響禮炮聲震撼了整個世界。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著名女革命家蔡暢的神情格外肅穆,她凝視著徐徐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眼裡噙滿了熱淚……”生動的場景將讀者迅速帶回到當年的歷史現場。
從恬淡卻動情的淡彩描畫開始,作者清晰地描繪了故事成長的時代背景和歷史結局。母親和母愛是一道偉大的火焰,它照亮了葛健豪的家庭,也照亮了我們的國家,照亮了我們的未來。時間鏈條更長、歷史時空更加浩瀚、歷史情境更加豐富、人物刻畫更加生動深刻。
難能可貴的是,趙瑞泰、梁紅蒐集和整理了大量葛健豪和其家庭的史跡史料及口述資料。1978年5月1日,是向警予烈士在武漢犧牲50周年的日子,因為參與話劇《向警予》的創作,趙瑞泰得以與烈士的兒女蔡妮、蔡博結識。這對姐弟,在他們的母親向警予犧牲時,一個6歲,一個僅僅4歲。4年以後,他們又失去了為革命英勇就義的父親蔡和森。初識烈士遺孤,趙瑞泰不禁潸然淚下。正是憑藉這份真摯的感情、深切的懷念,趙瑞泰開始了走進歷史深處的探尋,開始了對這個家庭傳奇的追問,他翻閱了數百萬字的歷史資料,寫下了數十萬字的讀書筆記,接受他採訪的熟悉向警予的前輩中,有名有姓的就有六七十位。蔡和森、向警予之子蔡博專程來到武漢,住在趙瑞泰家裡同他長談了一個晚上,談到自己的祖母葛健豪。就是在這個不眠之夜,趙瑞泰敏銳地發現,這是一位應該寫、值得寫的中國女性。此後十幾年,趙瑞泰四處奔走,像一隻勤勞的蜜蜂,苦苦尋覓著葛健豪芬芳的人生足跡,這些尋覓構築了《葛健豪和她的兒女們》深厚紮實的史料基礎。趙瑞泰曾經採訪過的李維漢、羅章龍等一批黨史人物,今天早已不在人世。趙瑞泰還曾獨往湖南瀏陽的一處深山老林,找到當年出賣向警予的叛徒宋若林,得到了一批珍貴的史料。這些資料不僅是重要的文學線索更是重要的黨史資料。多年的積澱和思考井噴而出,終於凝聚成了這本著作。
真誠的品質、反思的精神、批判的鋒芒,伴隨著耄耋之年的趙瑞泰執著的追問和行走,他的視角、思考不僅時時回望著歷史,而且伴隨著祖國前行的跫然足音。這是一幅濃縮的時代風雲圖,一幅充滿詩意和哲理的青春畫卷。40餘萬字的作品捧著無比沉重,讀來更加沉重。這部作品不僅拓展了我們的精神天地和文化視野,還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夢想是與這個國家緊密相連的。人或國家,只有往前走才有希望。在封建年代葛健豪的特立獨行、執著篤信,推助著這位小腳老太太拄著拐杖走到了法蘭西,就是為了她的一個夢——中國復興,這樣的歷史應該通過文藝作品告訴現在的人,並挖掘這一段歷史在當今的重要意義,這是作者的囑託,更是我們的期待。
作品影響
2017年4月,該書獲得“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