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葛仙洞
- 地理位置:銅陵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主要景點,相關典故,周邊景點,葛洪其人,
主要景點
葛仙洞自然溶洞
葛仙洞為石灰石岩層經長年流水侵蝕形成的自然溶洞,距今約1萬8千餘年。洞口海拔35米。進入洞口下行兩米處,遊人便有峰險石奇、幽深莫測之感。洞內“八卦台”、“大象峰”、“天柱峰”、“萬年靈芝”等景觀如神工斧削,形象逼真,順曲幽石階下行,就是一個近3000平方米的“ 大廳”。往左側,有恰似重雲疊霧的“雲山”和“萬象台”,它顯示自然界萬千動物的形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就能得到不同的發現。那上面還臧有十二屬相,只要你細心查找就會找到你的生肖。再向下走到陡峭險坡處,穿過一小洞口,可見當年葛洪種杏煉丹時隱居下榻處“天台”,現有石床、石几之類遺存。自大廳往右側,曲折蜿蜒處是“天井護駕”。
相關典故
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一次被元兵追趕,慌亂之中,躲入此井,待元兵趕到搜查時,從洞裡飛出一群群黑鳥,顯然是沒有人跡的樣子;當元兵第二次趕到此處時,發現井口被蜘蛛結了一層蛛網,又以為無人入內,便調頭奔向它處。遊人再往前尋,從一石隙縫中可窺“海眼”,海眼流水,碧綠甘甜,終年不竭,在它的下邊有條地下河,據說直通長江。當你回首向右轉彎上跨數肯,便是“丹爐生輝”,這裡就是葛仙築爐煉丹的場所。
周邊景點
花堰泉──位於杏山西麓,葛仙洞下方。相傳葛洪當年飲用和栽桿杏樹用的就是這花堰泉水,因這水有些熱度,故又有“溫泉”之稱,據嘉靖《銅陵縣誌》記載,葛洪有山坡種杏,其下有溪流。每到奏,山上杏花紛紛揚揚飄落在堰上,花堰由此得名,其溪流便稱“花堰泉”。歷代文人墨客讚嘆不已,詠唱題詩。
響洞──據方誌記載:“響洞在杏山,游者投石有聲,始若敲巨鐘,繼若擊鐵馬,裊裊不絕,莫知所底”今已發現葛仙洞東邊有一溶洞群,四個洞口,其中一洞可攀援上下,洞中水清如鏡,潺而流,遊人若向洞中投擲石頭時,洞內先有鐘點鳴噹噹、後有馬蹄篤篤之聲迴響,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丹井──相傳此井為葛洪煉丹汲水所用,後人取名為丹井。該井水清澈潤涼,旱不竭,盈不溢。清朝順治七年(1650),銅陵縣縣令劉日義捐俸築亭於井旁,後來此井被善男信女當作行善積德的放生池。
葛洪其人
葛洪(公無283──363年),東晉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晉書》載其以“儒學知名”,“究覽典籍,尤好神仙導養之法”。據明朝嘉靖《銅陵縣誌》記載,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養生,種杏煉丹,杏山和葛仙洞也由此得名。相傳,葛洪在杏山煉丹為山發治病,治癒天花、狂犬病患者數百人,受到山民們的愛戴和尊重,並稱他為“葛仙”。當人們得知葛洪謝世後,便在此建了一座“杏山庵”,堂中懸掛葛仙繪像及神位,四時祭祀,香火不絕,眾多遊人來此憑弔、遊覽,文人墨客也常來此吟詩作賦尋訪仙跡,後來,因戰爭頻繁,導致庵毀洞塞,杏山荒蕪。1992年8月,在銅陵市政協的建議下,銅陵縣政府興建了葛仙洞公園,使這一被湮沒了幾百年的名勝古蹟重現於世,並增建樓閣亭榭、公園門坊及介紹該園的碑刻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