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仙山村

葛仙山村位於官塘驛鎮的西南角,東與老虎岩村交界,南與崇陽縣相連,西與陸水湖相望,北與黃沙村毗鄰。村委會駐大坪徐家,距官塘驛鎮27公里,市區47公里。因境內有葛仙山而得名。

建制沿革,自然資源,人口情況,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革命歷史,旅遊資源,

建制沿革

清末屬石坑團;1951年屬木蘭鄉、隨陽鄉;1956年成立新民一、二、三和月光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新民一、二、三和雄精槳拒月光大隊;1966年新民一、二、三大隊合併為新民大隊;1968年新民大隊由石坑公社劃入隨陽公社;1981年分別更名為仙人洞、中坪大隊;1984年改為仙人洞、中坪村;2001年併入官塘驛鎮;2004年合村並組中坪村與仙人洞村合併更名為葛仙山村。

自然資源

全村國土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26公頃,水域面積2.1公頃(溪流、池塘、水庫),林地茅匙櫃謎2010公頃,森林覆蓋率80%,礦產資源主要有石灰石和少量煤炭等,分布在本村四組、八組、十二組。主要動物有豹、野豬、野兔、狐狸、野狗、豹、松鼠、黃鼠狼、竹蛙、牛蛙、烏龜、竹雞、野雞、田雞、蝙蝠;鳥類:布穀鳥、百靈鳥、啄木鳥、烏鴉、喜鵲、燕子、畫眉、杜鵑、八哥、鸚鵡、貓頭鷹、蒼鷹;昆蟲:蜘蛛、蜻蜓、蚱蜢、蟬、螳螂、蜜蜂、蟋蟀、馬蜂。主要災害有:冰雪、乾旱、蝗蟲。境內有杉木坪水庫、中坪湧泉、仙人洞瀑布,還有隨陽山、葛仙山等名山。

人口情況

全村有12個村民小組,有上宕劉家、下宕彭家、石門肖家、園裡坑、上仙人洞、下仙人洞、大坪、獨石坪、中坪、黃母莊、孝坪、皇過宕等自然村落,共638戶,總人口2098人,其中熱民請男1125人,女973人,勞動力1200人。主要姓氏有王、黃、劉、陳、彭、梅等。外出打工人員1000人。大學文化132人,大專文化67人,中專及高中文化473人,國中628人,國中以下文化798人。

經濟發展

2014年,全村社會生產總值達到2540萬元,外出務工收入1890元,村民年人均收入3360元。
全村農業以楠竹為主,耕作為輔,兼種植和養殖。全年農業總產值520萬元,其中林業生產總產值500萬元;全村糧食播種面積25公頃,總產150噸;生豬出欄院端300頭;水產養殖面積2公頃;其它經濟作物面積4.1公頃,總產4噸。農村經濟總收入580萬元。域內有水庫一座,總庫容量1.1萬立方米;開挖乾、支渠1條,總長1.2千米;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3.5公頃,有效灌溉率68.7%。
有農家超市6個,營業面積540平方米,零售額6.8萬元。餐飲業10家,旅館業2家,理髮業1家。截止2012年底,開通程控電話50部,寬頻用戶15戶,有移動聯通手機1800部,有線電視接入23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家用轎車30輛,機車100輛。

社會事業

在校學生10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恢復高考後,有199人考入大學,其中重點大學有劉弼、黃文彬、王浩然、王茂華、周成等人。
傳統藝術形式有玩龍燈、采龍船、唱山歌等,有農家書屋1個。村衛生室1個,從業鄉村醫生1人。全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375戶,1646人,參保率96%。計畫生育率達95%,人口出生性道肯剃別比100:90。2012年全村落實農村低保107戶,145人,發放低保金11.6萬元。五保老人9人,其中集體供養的2人,分散供養7人,年人均補助生活費1200元。

革命歷史

葛仙山村地處偏遠山區,人稱“世外桃源”。山高林茂,盛產楠竹,楠竹面積達235公頃,年產28萬根。楠竹生產是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是紅色根據地,有上宕劉家清寧鄉蘇維埃政府、石門肖家鹹蒲崇通蘇維埃政府、隨陽山第一個革命黨支部、諶家山紅軍醫院、孝坪湘鄂贛紅軍第一看守所(即紅軍洞)等革命遺址。
1927年在境內隨陽山建立了中共隨陽第一個黨支部,1930在上凼劉家成立隨陽鄉蘇維埃政府,1933年在石門肖家成立中共隨陽區委,直轄鹹蒲崇通蘇維埃政府,1944年中共內貴鄉黨支部設在隨陽山上,1945年中共鹹蒲崇縣委機關設在隨陽山上。
犧牲的革命烈士有117人。仙人洞陳文仙是參加煉危堡上海四行保衛戰八百壯士之一,戰鬥中犧牲。有為官清廉的專員、縣長彭子壽。

旅遊資源

境內葛仙山海拔624米,面積6平方公里,是晉代道人葛洪修仙羽化地。山巔有葛仙羽化塔、煉丹石室、丹爐、石碗等遺址,石碗裡水常年不溢不涸,傳說為仙水可治百病;山中部有修道院遺址,現已投資800萬元仿原道院重建。山上遍布櫻花、油茶花,可俯覽崇陽縣城、陸水湖風光,一覽眾山小,令人心曠神怡。有水泥路通向山鞏捆良腰,年遊客3萬人次。隨陽山海拔615米,面積30平方公里,盛產楠竹、藥材,山巔有座廟宇,系五朝名勝古蹟,相傳廟神靈驗,周圍三省九縣村民均進山朝拜,有“年年朝武當。歲歲朝隨陽”之說。1993年重建瑞慶宮,香火不斷。2008年由民間捐資,在山坡上建有一座“隨陽老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銘記在革命戰爭年代英勇獻身的131位革命烈士。隨陽山四季景色宜人,天空晴朗,可望長江萬里飄玉帶,陸水千島泛金波。有沙石路通往山頂。境內還有仙人洞、松子洞、紅軍洞,仙人洞僻靜幽深,東進西出,有鐘乳石、仙人床、煉丹灶等,傳說仙人葛洪在此修煉過。20世紀70年代利用洞中之水,修建了一條4200米長盤山渠,引水至陸水河,裝機1900千瓦水力發電;松子洞洞深3500米,洞中有洞,洞上有洞,鐘乳石、石筍、潺潺流水,景觀奇特。

革命歷史

葛仙山村地處偏遠山區,人稱“世外桃源”。山高林茂,盛產楠竹,楠竹面積達235公頃,年產28萬根。楠竹生產是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是紅色根據地,有上宕劉家清寧鄉蘇維埃政府、石門肖家鹹蒲崇通蘇維埃政府、隨陽山第一個革命黨支部、諶家山紅軍醫院、孝坪湘鄂贛紅軍第一看守所(即紅軍洞)等革命遺址。
1927年在境內隨陽山建立了中共隨陽第一個黨支部,1930在上凼劉家成立隨陽鄉蘇維埃政府,1933年在石門肖家成立中共隨陽區委,直轄鹹蒲崇通蘇維埃政府,1944年中共內貴鄉黨支部設在隨陽山上,1945年中共鹹蒲崇縣委機關設在隨陽山上。
犧牲的革命烈士有117人。仙人洞陳文仙是參加上海四行保衛戰八百壯士之一,戰鬥中犧牲。有為官清廉的專員、縣長彭子壽。

旅遊資源

境內葛仙山海拔624米,面積6平方公里,是晉代道人葛洪修仙羽化地。山巔有葛仙羽化塔、煉丹石室、丹爐、石碗等遺址,石碗裡水常年不溢不涸,傳說為仙水可治百病;山中部有修道院遺址,現已投資800萬元仿原道院重建。山上遍布櫻花、油茶花,可俯覽崇陽縣城、陸水湖風光,一覽眾山小,令人心曠神怡。有水泥路通向山腰,年遊客3萬人次。隨陽山海拔615米,面積30平方公里,盛產楠竹、藥材,山巔有座廟宇,系五朝名勝古蹟,相傳廟神靈驗,周圍三省九縣村民均進山朝拜,有“年年朝武當。歲歲朝隨陽”之說。1993年重建瑞慶宮,香火不斷。2008年由民間捐資,在山坡上建有一座“隨陽老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銘記在革命戰爭年代英勇獻身的131位革命烈士。隨陽山四季景色宜人,天空晴朗,可望長江萬里飄玉帶,陸水千島泛金波。有沙石路通往山頂。境內還有仙人洞、松子洞、紅軍洞,仙人洞僻靜幽深,東進西出,有鐘乳石、仙人床、煉丹灶等,傳說仙人葛洪在此修煉過。20世紀70年代利用洞中之水,修建了一條4200米長盤山渠,引水至陸水河,裝機1900千瓦水力發電;松子洞洞深3500米,洞中有洞,洞上有洞,鐘乳石、石筍、潺潺流水,景觀奇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