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

著涼

著涼也稱受涼,即身體感受到涼。這裡的涼可以看作由外界較大的溫差變化引起,比如夏日的晚間睡眠,同白日相比溫差能達10度,而如果不注意保暖,便容易著涼。而在寒冷的冬日,室外活動時若穿衣保暖不夠,也會因氣溫過低而著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著涼
  • 拼音:zháoliáng
  • 別稱:受涼
  • 解釋:身體感受到涼
  • 出處:《兒女英雄傳
  • 原因:外界較大的溫差變化
漢語詞語,基本信息,詳細解釋,日常生活名詞,概念,著涼與感冒,背部著涼預防,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詞目:著涼
拼音:zháoliáng
基本解釋:受涼,在人們生活習慣中是感冒的代名詞,一般指輕微感冒。

詳細解釋

出處
亦作“ 著涼 ”,受涼。
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你瞧大爺那光景還沒受累呀?沒著涼啊?”
示例
昨晚著涼了,有點兒頭痛。

日常生活名詞

概念

生活中,我們常聽說“昨晚睡覺著涼感冒了”之類的說法。但且慢,著涼就是感冒嗎?兩者是等同關係嗎?如果不是,那著涼能引起感冒嗎?看似稀鬆平白的話題,其實有待深究一番。
首先從概念來判斷,而著涼的後果可能有很多,比如冷的發抖、打噴嚏、鼻塞不暢、拉肚子等等。

著涼與感冒

感冒
那什麼是感冒呢?感冒一詞極具中國特色,據說這詞發端自南宋的官場。當時的館閣(中央級學術機構)也有值班制度,但基本一夜無事。為了開溜,他們約定俗成的在登記簿上把原因寫為“腸肚不安”。而一位名叫陳鵠值班新丁,偏不遵照慣例,標新立異的寫上“感風”二字。到了清代,感風進化為感冒,也即身體感受到疾病症狀的全面爆發。
的確,咽喉發乾、鼻塞、咳嗽、打噴嚏、頭痛等感冒症狀的確夠全面,讓人夠難堪。感冒是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是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說其是傳染病,是因為感冒實際上是由病毒的入侵引起的,病毒還能繼續四處傳播,比如噴嚏或說話時的飛沫,和別人握手等。在身體過度疲勞、抵抗力降低時,這些病毒便蠢蠢欲動,對你進行騷擾。他們有上百種之多,名稱繁蕪,諸如鼻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等。而一般普通感冒50%是鼻病毒引起,90%的病人手上也能分離出這種病毒。雖是病毒一種,但這種病毒還算溫順,因此不必過於擔憂。
實驗一
從上面可以看出,著涼並不是感冒,二者不能對等。那著涼一定引起感冒嗎?還是讓我們看看科學試驗怎么說吧。1958年,美國伊利諾州大學醫學院的H.F. Dowling為了一探著涼與感冒是否確有干係,招募了400多名醫學院學生做了個試驗。首先讓學生都先接觸能導致感冒的病毒,接下來讓其中一部分人著涼一下。有些志願者穿上厚重的棉衣身處極低的溫度下,有些則穿著內衣處在舒適的溫度下,另外一些就讓他們感受下酷暑的滋味吧。結果有趣的是,所有人感冒的幾率是一樣的。換句話說,讓你感冒的關鍵,並非在於你是否著涼,而是因為你接觸到了這些病毒,才讓你感冒的。
實驗二
1968年,美國一位道格拉斯(R.G. Douglas)醫生則在德克薩斯州犯人身上進行了類似的試驗。他先把病毒放進犯人的鼻子裡,然後讓他們身處嚴寒之中,穿著不同數量的衣物保暖。為了進一步驗證著涼受凍是否會感冒,還讓一部分頭髮濕漉漉的。但無論怎樣折騰,他們的感冒幾率還是沒差別。
總結
由此看來,引起感冒的罪魁禍首是病毒,讓你鼻塞流涕、噴嚏連天的感冒並非著涼的得意之作。但著涼卻能引起類似感冒的症狀,這是為何呢?在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時,皮膚表層的感受器會感受到這種涼意,然後緊急報告給大腦中樞司令部。司令部便會下達指示,發出打噴嚏的指令,同時皮膚毛孔收縮,雞皮疙瘩也冒出來了,或許你還會不由自主的打哆嗦來與這種冰冷對抗。
此外,感冒在寒冷的冬天更多見,也會讓人聯想:著涼受寒與感冒是相關的。其實另有蹊蹺。一般說來,當空氣濕度達50%以上時,感冒病毒可迅速死亡,但冬天的乾燥恰好為病毒提供了舒適的環境,這大大延長了病毒在體外的存活時間。此外,冬天外出活動減少,人都瑟縮在溫暖的室內,封閉的環境加之不流通的空氣,則更易讓感冒患者身上散布出來的病毒,在空氣中能生存較長時間,傳染給別人。

背部著涼預防

1.注意保暖。穿一件貼身背心,最好是鴨絨、毛皮或者羽絨的。這樣連睡覺時也不用擔心背部受涼了。
2.經常運動。注意足部保暖也對防止背部著涼有重要意義,鞋襪保暖性能一定要好,平時注意多運動,多跑步、打球。
3.睡前燙腳。睡覺前用熱水燙腳,水溫不宜過燙,這樣可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緩解疲勞。平時,熱水刺激大腦皮層,也有助於睡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