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點黴素
- 外文名:Phyllosticta element
- 類型:植物病
- 涉及方面:農業,植物,菌
分離葉點黴素,防治,規律,
分離葉點黴素
草莓枯萎葉點黴素
發病症狀:在匍匐莖抽生期,子苗容易得病。開始發病時,幼苗新葉黃化失綠,繼續發展,葉片扭曲呈船形。三出複葉中往往只有1~2片小葉畸形,並且畸形葉多發生在植株一側。發病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沒有生機,從葉片邊緣開始乾枯,最後全株枯死。切開根莖、葉柄、果柄,可以看見維管束髮生褐變;根量減少,變成黑褐色,甚至腐敗。病原菌和發病規律:該病病原菌是由半知菌亞門瘤座菌科尖孢鐮刀菌屬真菌。病原菌能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發育適溫為28℃。該病是土傳病害,育苗圃7~9月份發病,保護地和露地栽培開花結果期發病。土壤通透性差,過乾過濕,氮肥過多或有線蟲危害的地塊均容易發病。病菌靠土壤和秧苗傳播,連作會加重發病。防治方法:(1)選用抗病品種,如豐香、春香等。(2)採取輪作的方式,在沒有種過草莓的地里育苗。選擇繁殖用的母株苗時,避開發病草莓園,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3)育苗床土可以用氯化苦或溴甲烷進行土壤消毒,或者覆蓋透明塑膠薄膜,進行太陽能消毒。(4)浸根消毒:用95%綠亨一號或98%惡霉靈5克各加水15千克進行浸根,浸濕即可移栽。
防治
發病症狀:主要危害草莓莖部,幼苗期危害匍匐莖和根莖,初染呈鐵鏽色斑點,逐漸變為褐色,下部葉片凋萎脫落,最後整株死亡。葉柄基部感病後,呈青枯狀凋萎。保護地栽培主要危害莖部,呈鐵鏽色,逐漸向莖內擴展,先呈褐色,後變為棕色,最後變為黑色,切斷莖部能嗅到酸臭氣味。病原菌和發病規律:草莓青枯病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細菌病害,病菌屬廣譜性,能侵染茄科等100種植物。病菌主要在土壤和母株莖部越冬。氣溫在15℃以上、地溫在10℃以上時,病菌產生分生孢子,侵染草莓,溫度越高,濕度越大,發病就越快。從發病到死亡最快的為48小時。草莓青枯病有2個發病高峰,一是苗期,特別是在7、8月的高溫多雨季節,雨後或澆水後,發病最為嚴重。二是在保護地內,特別是在果實露白至上色期,溫度在22~28℃,濕度80%以上時,分生孢子發育快,侵染迅速。防治方法:(1)避免和茄子、辣椒、番茄、馬鈴薯地重茬。(2)經常清除老葉、病葉和雜草,發現病株及時清除,燒掉或深埋,清除病株周圍的土壤並進行藥物消毒。移栽田進行日光消毒,在7、 8月深翻、整平、灌透水,用吸熱性強的農膜覆蓋20 天左右即可殺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蟲。移栽選用高壟栽培法。(3)藥劑防治:育苗前用20%土菌淨500倍液或99. 3%高錳酸鉀1000倍液噴灑地面。發病初期用3%廣枯靈(惡、甲水劑)500倍液加72%農用鏈黴素2000倍液灌根。
規律
發病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蕾、新芽、托葉及葉柄基部,受害後的草莓秧苗、幼芽呈青枯狀,幼葉和萼片形成褐色斑點,葉柄和果梗基部變成黑色,葉子失去生機下垂,發生嚴重時新芽爛掉,花苞和新葉急劇萎蔫呈黑褐色,整個植株枯死,而且傳染迅速,周圍秧苗很快隨土壤或澆水感染。病原菌和發生規律:芽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侵染危害所致。與蔬菜上的立枯病菌相同,能侵染多種植物。在草莓的整個生長季都可能發病,隨水或土壤及病苗進行傳播,在秧苗栽植過深、枝葉過於茂密、灌水過多或園田水淹的情況下病害發生重。溫室栽培草莓在11~12月份容易發生芽枯病,春棚多發生在春季。立枯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性很強,是多種作物的根部病害。該病菌在22℃以上而且濕度大時易發生。病原菌在莖葉上過冬,在土壤中可以存活2~3年。防治方法:(1)更新秧苗繁殖方法:栽植草莓不採用結果田內自然繁育的老化、退化的秧苗,引進種植經過組織培養脫毒培育的無毒苗。發現病株,及時連土挖出銷毀。(2)秧苗不可栽植過深,合理稀植,適度控制氮肥施用量和灌水量,注意秧苗通風透光。保護地栽植草莓注意通風換氣。(3)藥劑防治:可在現蕾期開始噴布多抗黴素1000倍液或敵菌丹400~600倍液,發病嚴重時,隔1周再噴一次,連噴3~4次。保護地栽培草莓,扣棚後要用速克靈煙燻劑熏棚1~2次,並在開花前噴50%速克靈800~1000倍液。